一、粤剧之乡?
广东省佛山市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就建在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素有“粤剧之乡”的美誉。
二、粤剧帝女花歌词?
歌词内容:“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偷偷看偷偷望,他带泪带泪暗悲伤,我半带惊惶…”
三、粤剧名句?
1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3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
四、粤剧大师排名?
1.薛觉先,有万能老倌之称,他反串花旦,全行第一。
2.马师曾,1922年返广州,被省港大班“人寿年”聘为正印丑生
3.白驹荣,著名粤剧小生表演艺术家。1958年他调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 次年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 培育了大批粤剧接班人
4.郭品超
5.任剑辉、
6.红线女,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她所创造的“红腔”,千锤百炼,炉火纯青,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7.白雪仙,12岁时拜粤剧大师薛觉先为师,于1969年退休。后又复出,获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以表扬她对电影文化艺术的贡献。
五、粤剧的别称?
广府戏、广东大戏。
粤剧(Cantonese Opera),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六、粤剧脸谱来源?
脸谱的由来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公认的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起源于历史上的“代面”。据《旧唐书》记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代面”即“假面歌舞”的出现,这应是脸谱的鼻祖。贵州的“傩戏”面具就是脸谱的活化石。随着戏曲的发展,戴面具演出时不利于演员面部表演,艺人们直接用颜料在面部勾画、化妆,就逐渐形成脸谱。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行成的特殊谱式图案。净、丑是采用脸谱作为面部化妆的主要角色,部分生、旦角色也使用脸谱。脸谱是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脸谱是种象性美术创作,是舞台美术整体中的固有组成部分。脸谱是把由思想构成的眉目口鼻花纹和脸膛颜色组织起来,涂画在演员脸上以使人产生美观感知的图案。脸谱是随戏的形成而产生的。各种人物大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脸谱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
七、粤剧怎样唱?
粤剧入门基本唱法常见有:听熟传统名曲,跟着练唱。学习唱工尺谱练习发声、开声。
分解唱腔段落,理清唱词中的文字分段,做到唱腔有起伏,有停顿
八、粤剧小知识?
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广东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一些粤剧的小知识:
1. 粤剧的音乐风格独特,使用的是梆子、板鼓、锣鼓等乐器,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气氛。
2. 粤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演员需要掌握不同的技能和表演方法,以完美地表现角色。
3. 粤剧的化妆和服装非常精美,通常使用红色、金色、黑色等颜色,以及面具和头饰等装饰品,能够很好地突出角色的特点和身份。
4. 粤剧的剧目题材广泛,包括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现代题材等,其中以《红楼梦》、《西游记》、《牡丹亭》等为代表的经典剧目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5. 粤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传播。
九、香港粤剧大师?
唐涤生,男,1917年6月18日生于生于黑龙江省,香港著名粤剧剧作家,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写的话剧《渔火》,公演后获得好评。1938年加入“觉先声”剧团,不久创作第一部粤剧作品《江城解语花》,从此展开其编剧生涯。抗战胜利后在香港粤剧界已享有声誉,其创作的《钓鱼郎》一曲,经梁醒波演唱而红极一时。在50年代与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等组成“仙凤鸣”剧团。撰写的剧本《紫钗记》《帝女花》《蝶影红梨记》《再世红梅记》等,经任剑辉、白雪仙、梁醒波等演出后誉满香江。后人编有《唐涤生戏剧生涯》一书。[4]
1959年9月15日突发脑溢血去世。
十、粤剧泰斗人物?
罗品超先生
是在1911年出生,2010年7月离世,他是著名粤剧文武生,驰骋粤剧舞台80多年,他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刚柔相济,精确凝练,潇洒俊逸,不墨守成规”的粤剧罗派表演艺术风格。12岁就入行。在30年代,曾加入八和会馆,主演过许多剧目,如传统戏《荆轲》、《梁山伯与祝英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