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评价王菲的歌曲《匆匆那年》?

117 2023-12-13 12:40 admin

一、如何评价王菲的歌曲《匆匆那年》?

没人邀请,怒答,有篇幅,话比较多。

有个很久没联系的姑娘微信推荐了《匆匆那年》,说是在她们学校首映,单曲循环了很久,觉得实在是不错就联系并推荐了我,当时听她的描述,觉得略微动情。

我不是王菲的死忠,个人对她的私生活也没有兴趣,只是有那么几首听不厌,单曲循环个两三天,个把月后再找回来循环两三天那种。

《匆匆那年》恰巧是特别喜欢的那种。

这首歌的第一印象,没错,有种意味不明的惊艳诡谲。

作曲是梁翘柏,天才作曲包装人,各种口味的音乐都能来,不过明显品味属于偏清淡的,几乎所有的歌距离“黑色”“工业”这类词语相去甚远。在使用各式各样古典乐器表现的方面尤其出众,慢歌中更甚。

《匆匆那年》的竖琴伴奏可谓抓住了词的灵魂。竖琴独奏的柔和优美、娓娓道来的气质,增色了歌词所讲述故事的层次感。还未到歌词部分,前奏就已经引人入胜,把叙事感渲染了出来。

单看歌曲本身,也是层次十足的,大小提琴都分别增加了许多的细腻。在曲子的副歌和第二段冲淡了王菲发音以及竖琴的隔断感,不让歌曲显得过于空灵,反而让它平滑地跃动起来,带动起听者更加深藏的情绪与情感。

那好,接下来就是歌词部分:

歌词的主旨思想:姐现在懂爱情了,但是也和你拜拜了,有点舍不得,但也都不算四儿了。不过为了咱俩的心理健康好,咱俩以后最好想约还能约,别特么的装忘了姐!

说得这么大明白,是不是逼格已经粉碎了。那咱来看看林夕大师是怎么写的。

既然是叙述,就要逐字逐句从头看起。

“匆匆那年我们究竟说了几遍再见之后再拖延”

首先强调的是,这是一整句话!王菲唱过的速度就好像不管你记不记得反正我记得了 。开篇一句,足见林大师高杆。一叶知秋,谈过恋爱的都知道这是甜蜜感情的一个细节,和恋人在一起就像吃了麦旋酷,停不下来,简单的一句就勾勒出了曾经的甜蜜。

“可惜谁有没有爱过不是一场七情上面的雄辩”

同样唱的很快,同样是概括联想,这句联想到的已经到了感情分崩离析互相诘责“有没有爱过”的阶段。两句跨度之大,概括之准,留下的遐想空间之美妙,让人五体投地,词藻华丽算个毛,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才是真。

“匆匆那年我们一时匆忙撂下难以承受的诺言,只有等别人兑现”

这句话就叙述来说,最后一句才是重点,对你的幻想,只有等别人实现,说明到了这一步已然没有挽回的可能。事已了,情已绝,各奔天涯路,此生再难见。

“不怪那吻痕还没积累成茧,拥抱着冬眠也没能羽化再成仙,不怪这一段情没空反复在排练”

这三句就辞藻而言算是稍稍有点华彩的,整体的语气也与其他几句不类似,与开篇第一句单纯的回忆也不同,开头就是“不怪”,没有丝毫埋怨的意思,却充满了谅解与被极度美化了的感情回忆。这句的听觉感触就好像王菲在释然的同时依旧描述着感情的美好,自己的不舍,为副歌部分的爆发做着铺垫。

“是岁月宽容恩赐,反悔的时间”

我幡然有悔,想必你也是,感谢这次经历,感谢这个体验,曾经甜蜜热烈,再然后惨淡,再然后浅笑释然。整个过程是最美的体验,现在我也满意我自己这样的境界。整个感情的过程和思考,到这里结尾告一段落。

但是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么????才刚刚开始。

下面进入副歌: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就像那年仓促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

歌词的逻辑乍一看,前后都是不通的,改成“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是否还能红着眼”仿佛更加好解释一点,但实际上“是否还能红着脸”是对的,只是作者真实地表达复杂感情心理的水平太爆表。经历过的人需略略琢磨,完全无个人体验的人,基!本!听!不!懂!

本人极其欣赏这一段。这其实是感情喷涌的一句,感情事了,是否就能拂身而去?答案是:不能。在和平的年代,一个普通人再怎样成熟聪明,再怎样淡定不在乎。依然还是会问问:“有没有后悔药可以买?”这样的傻话。而这句傻话,作者还偏偏分了两句,借一个脑洞大、思路清的聪明女孩之口说了出来。

“红脸红眼”这句歌词的意思是这样:如果大家已经完全释然,从前的分手割舍时决绝红着的眼已经变成了“老同学”藏着一声叹息的普通寒暄。那么这种平和的状态下,是不是还有机会回到最甜蜜互相红着脸偷偷爱慕的追求阶段。

这话咋乍听起来是蛮理性的嘛!你看!把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大脑洗白,再偶遇一次,一定是有很大几率还会再爱上嘛!嗯嗯…

可是如果再理性点呢?要洗白两颗大脑是那么容易么?洗白的还是那么刻骨铭心的片段。

“就想那年匆促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

到了这后半句,理性露出了马脚,包裹下的是希望可以不顾一切回到最初的那刻冲动的心。这个聪明的傻问题问到知乎上,一定会被各路人生导师调戏+打脸:“俩人恋爱——分手——释然洗白——同组合从新开始,题主这个爱情永动机我法海给你打10分”……

好吧好吧,我们可以再浪漫点儿解释。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句话前半句问,后半句渲染,看起来听起来,更像是一句“诉求”。(脑补紫薇跪哭:“皇阿玛,你就承认一句,哪怕是一句,偷偷的一句,我是你的亲生女儿…”)

只要你承认一句还会再爱上我,就算是天涯永隔不再可能,就算是假的!我也会从心底里欣喜。这是一种打开了尘封的回忆,对故人感情上无比的诉求。

再再浪漫点儿解释,“如果……是否……”这个问句也许并没有一个被询问方,只是深深的问向自己的内心。

这一整句,词曲上都是全歌的至高潮,倚仗曲调难以拒绝的美,把这句宗师级别、话中有话的感情心理写生放在这里,让人始终无法忽略跳过,只能去揣摩。一遍又一遍,享受式地欣赏哼唱,在某天凌晨2点淋浴的冥想中,突然想懂。好的词曲能够给予什么程度的体验,想想这也是极致了。

最后两句:

“假如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

通常对着EX说傻话的后果是什么?没错,会被骂“你想多了”。这句话就是对“你想多了”的答复。别这么快冰释前嫌,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恨也好爱也罢,我知道你我都并没有就这样甘心。的确是这样。这也给我们对待太浓烈的情感提供了一种出路,既然放不下,何不就这么背负的走下去:

“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第二大段思想过程重复,不再赘述。

林大神描绘感情的境界之高,向来另人匪夷所思。这样一部既动人无比,又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再加上王菲的声音赋予的联想,没看过电影就已经可以高潮了。

二、匆匆那年 王菲哪个专辑?

《匆匆那年》是王菲演唱的一首歌曲,不属于哪个专辑。由林夕作词,梁翘柏作曲。该曲是《匆匆那年》电影同名主题曲,于2014年11月5日发行。

2015年3月30日,该曲获得东方风云榜动感101年度金曲奖;同年4月,获得音乐风云榜最佳电影歌曲和十大金曲奖。

三、王菲匆匆那年原唱?

《匆匆那年》是张一白导演的电影《匆匆那年》的同名主题曲。这首歌曲由林夕作词,梁翘柏作曲,王菲来演唱。该曲于2014年11月5日发行,MV一经发布,章子怡、陈奕迅、舒淇、徐静蕾、李冰冰、黄晓明、杨幂等逾70位明星排队转发,《致青春》小说作者辛夷坞、著名网络作家唐七公子等近20名知名作家在微博齐齐点赞。

  主题曲MV曝光短短24小时便连续创下多项新纪录:3小时突破100万播放量,打破《小时代3》主题曲《时间煮雨》3小时25分破百万的纪录;24小时播放量达627万,远超《后会无期》主题曲《平凡之路》MV创下的407万播放纪录;与此同时,这首MV也成为史上24小时播放量最高的电影宣传视频。

四、王菲的匆匆那年甚么时候?

《匆匆那年》是2014年初拍摄的一部,根据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

由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等领衔主演的爱情电影,将于12月12日上映。

五、王菲为什么唱匆匆那年?

这首歌不是讲王菲的情感经历 ,是电影《匆匆那年》的同名主题曲。表达的是一种错过年少纯真感情的遗憾,可能后来我们会遇到很多段恋情,但是多多少少都要考虑物质基础什么的,那种很纯真的感情没有了。只能在心里默默怀念,终究还是错过了。

六、王菲匆匆那年片尾曲?

电影《匆匆那年》的片尾曲是《匆匆那年》,原唱:王菲

歌词:

匆匆那年,我们究竟说了几遍再见。

之后再拖延,可惜谁有没有爱过。

不是一场七情上面的雄辩,匆匆那年。

我们一时匆忙撂下,难以承受的诺言。

只有等别人兑现,不怪那吻痕。

还没积累成茧,拥抱着冬眠。

也没能羽化再成仙,不怪这一段情。

没空反复再排练,是岁月宽容。

恩赐反悔的时间,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著脸,就像那年匆促。

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

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

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

匆匆那年,我们见过太少世面。

只爱看同一张脸,那么莫名其妙。

那么讨人欢喜,闹起来又太讨厌。

相爱那年活该匆匆,因为我们不懂。

顽固的诺言,只是分手的前言。

不怪那天太冷,泪滴水成冰。

春风也一样,没吹进凝固的照片。

不怪每一个人,没能完整爱一遍。

是岁月善意,落下残缺的悬念。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著脸。

就像那年匆促,刻下永远一起。

那样美丽的谣言,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

别太快冰释前嫌,谁甘心就这样。

彼此无挂也无牵,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著脸,就像那年匆促。

刻下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别太快冰释前嫌。

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我们要互相亏欠。

七、如何评价王菲的歌曲《匆匆那年》?

王菲唱的经典之中的经典。唱出了两个人分了手 彼此却都对这段感情恋恋不舍 如果想让对方记得自己 就不要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留下 也许爱情里没有对错 但彼此一定伤害到了对方 要是轻易的原谅了他 也许很快就忘了 所以不肯就这样彼此无牵无挂 于是互相亏欠着 藕断丝连着 凭着对彼此的愧疚互相怀湎着。

前奏悠悠,能让人联想到时光悠悠的走掉,王菲轻描淡写的开头也很让人触动,无论是咬字还是气息转换都很美妙。但是!到了第一段副歌部分,颤音很重,当然我还是很喜欢这种颤音的。尤其是“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的脸,颤起来非常曼妙。

八、来匆匆去匆匆来去匆匆?

1、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释义: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色傍晚归来之后,日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心头。独自凭栏远望很久很久。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2、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释义: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衣上有宴酒的痕迹,聚会所赋的诗句,点点行行,总唤起一番凄凉意绪。红烛自悲自怜也无计解脱凄哀,寒夜里空替人流下伤心泪。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释义: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4、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释义:虽然我们都住在洛阳城,仅仅分在城东、城西,但每次分别都往往跨越季节。当时离开的时候,漫天的雪花像盛开的白花,如今回来的时候,遍野的花朵像纷纷的白雪。

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释义: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九、匆匆又匆匆文案?

匆匆又匆匆唯美文案

1、人生,因岁月而明媚。岁月,因淡然而静美。时光匆匆,有些惆怅,要放逐,有些得失,要看开。

2、时光匆匆如梦一场,来的时候是你接的我,现在走了还是你送的我,一切是那么顺利,感谢一路有你。

3、满脸的皱纹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满头的白发是时光遗留的产物,望不尽的岁月路,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分分秒秒!

4、岁月,对人来说,是一样人捉摸不到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东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时光。如果,岁月可以给每一个人愿望。

十、找文章《匆匆》?

找到了,是丰子恺先生的《渐》,原文如下:

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坡度极缓的长远的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个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有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象山坡而像钢琴的键板,有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 忽然跳到mi,即如朝如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如花的美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倾家荡产,边为贫者;贫者只得作佣工,佣工往往变成奴隶;努力容易变成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的很。因而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的“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列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成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生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无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相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然而由冬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前,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的“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可以永远认识书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方,也不辨自夜向昼推进的痕迹。儿女渐渐张大起来,在朝夕相处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侯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以为其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一农夫每天早晨抱了牛犊而跃过一沟,到田间劳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长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是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莫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是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可怜是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无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边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试着乘火车的旅客中,常还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途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的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酷的斗争,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而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有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物”,“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