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考导演系影评怎么写

233 2025-03-12 16:18 admin

一、考导演系影评怎么写

1,阐述影片内容

2,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类型,等进行分析

3,对事件背景进行阐述

4,对导演,演员造型等进行评价

5,从理性高度阐述影片影响

6,判断影片属于那一类,要进行分析

7,对灯光,音响等技术内容进行阐释

8,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9,投其所好,根据导师的专业方向进行阐述

等等。

二、求艺考大神帮写一篇《最后的山神》的影评。

主题:纯美和传统一起远逝

孙曾田编导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反映了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腹地的老一辈鄂伦春族人的游猎生活。整部片子唯美、抒情,展现了以主人公孟金福为代表的老一辈鄂伦春人的纯美的精神世界,他们对祖祖辈辈信奉的萨满教诸神,尤其是对山神怀着圣洁的、虔诚的赤子之心,内心里充满对山林、河流等自然万物的热爱和留恋。他们自信、自在,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令人赞叹,他们朴实、善良,有着自己恪守的生活原则和信念,他们安静、平和,在美丽的山林过着简朴而富于温情的生活。

孟金福在这部纪录片中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文明象征符号。在现代文明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历史车轮的重重辗压之下,孟金福正和传统文明一起被边缘化,直至渐渐消逝。整部片子一方面赞美古老鄂伦春传统文明的美丽,另一方面又在叹惜纯美将逝的无奈和孤独。从孟金福这个象征符号里,我们不仅反思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替中,历史是不是正在无情地将一些美的事物抛却,我们不仅反问,在老一辈人和传统神灵的关系上,倒底是谁守护着谁?

结构:散文和诗歌共同演绎 《最后的山神》的结构自由而松散,就像一篇散文诗。影片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孟金福夫妇的山林生活为主视点,点滴记录了他们的平凡的日日夜夜,讲述他们刻画山神、祈祷、狩猎、制桦皮船、餐风、露宿等生活细节。这些细节虽然没有明显的情节关联,却有着情感上的统一和连贯,正是在这些细节上,展现了他们抱朴怀素的精神世界。自然景物的烘托和演染更给这篇影片增添了如诗般的隽永和美丽,如果说孟金福的生活点滴是编导在用明线叙事的话,那么统摄这些细节的诗意和情感内蕴便是这部影片的暗线脉络,这条暗线如筋骨一样,将一个又一个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一首隽永、深沉的散文诗。

镜头:情景交融,唯美而深刻 该部影片的镜头极富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主要包括审美的穿透力和情感的张力。影片呈现了两类主要的镜头,分别是表现人物的镜头和表现景物的镜头。表现人物的镜头朴实无华,表现景物的镜头唯美动人,两者又情景交融,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唯美的自然风光既是孟金福主观镜头视野,又是其纯美精神世界的衬托。此外,展现自然静物的远景空镜头又和配乐一起抒发着悠远的情思,表达着无限的留恋,给观众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影片画面的布光效果自然而巧妙。表现白天的镜头多利用自然光和雪地对自然光的反射形成的平调布光,使镜头拥有充足光亮和较好的可视性,也表达了主人公的心灵的洁净、敞亮。另有多处镜头利用太阳光为逆光源产生剪影光效果,孟金福夫妇的身影轮廓被勾勒得越发孤独、凄清。表现夜晚的镜头中多处利用火光和朦胧的月光形成典型的明暗对比光效果,在寒夜中,火光映衬下的孟金福的脸反而越显得温暖、感人。 影片的许多镜头的构图寓意深刻。片中有个镜头叙述了孟金福在一颗被砍伐了的刻有山神的松树下长久地静默,对于一个像他这样和山林融为一体的萨满来说,这也是对他、对传统文明的一次砍伐。片尾孟金福一个人骑着马在空旷的雪地上缓慢地行走,人物被远景镜头处理得十分渺小,这表现了孟金福和传统文明对历史和自然规律的一种受制无奈,然而孟金福仍旧怀抱着对山神的崇敬,对山林的爱恋,在朝向大山的路上孤独地行进,身后一长串孤伶伶的马蹄印坚实地刻画在了无垠的雪地上

三、有没有艺考影评的模板

一、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1、故事内容简述,不露声色点出主题

2、引出论点(提出问题)——一个判断句

(1)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2)形式:a.人物形象地塑造(性格的复杂性) b.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 c.电影语言(专业术语)——视听语言分析

二、文章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1、分析论证法为主 ⑴论据是影视作品本身 ⑵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分析

2、其他方面论证为辅

3、联系影片实际——引申发挥

⑴主题带来的社会意义

⑵艺术典型

⑶艺术比较(与相似题材比较、同一导演的不同作品比较、其他版本的同一名字影片、比较或者出现过的电视剧题材比较)

三、结论(解决问题)

1、重申: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2、发感慨——回扣主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