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妖。
没兴趣看我啰嗦的可以看看欢乐版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37132/answer/15011768
学报编辑的工作主要分两种:一是稿件送审;二是稿件校核。
其它如寄送样刊,稿件初筛,收费开票…等等不一而足,是日常性事务。
稿件到手后,经初筛与学报方向相符(金融管理的文章投工程类学报的也见过),没有明确抄袭(一稿多投这个阶段是看不到的),具有基本学术价值(这里常见的笑料就是:有大量科学幻想作品会投向我们),就会通知作者收审稿费。
然后稿件转入专项负责编辑手里开始送审,一般一审背靠背审稿,找同行评议。
编辑对审稿人的学术范围要有相当程度的熟悉。例如含能材料的稿子,专家的方向是推进剂的化物特性,就不能把催化剂和火炸药爆轰的随便送给他。但是刚入行的编辑没有那么多可查的,学校网站上查到的都是大专业方向,甚至就算查到了他挂名的文章他也会强调他不是这个专业的。
一般编辑都会有常联系的审稿人,每年都会固定送给他们一部分稿件。但是送多了也不合适,这个环节的外审专家时间不由你把握,通常投稿人抱怨审稿时间长的原因也在这里。
二审都是常务编委,也是就是在编辑部编委会序列中的人。
其中一部分是领导用来做人情的名额,另外一小部分是真正负责审稿的人。但是这一部分人时间又有限——手边几百万几千万的项目都不知凡几——所以审稿过程都要提前打招呼。
三审四审什么的,各编辑部有所区别,大略是副主编和主编签发。
有能力的就认真和圈内人再次交流审批,没能力的大多是签署“同意”即可。
——难点在于和人交流,一个专家基本不差区区几十块的审稿费,他们随便一次会议就几百上千的进项,多的坐一坐就万把块钱。然而用同样的时间费时费力的给指出错误,大多还是要搭点交情进去的。之后有寄送审稿费不及时被催促的,审稿人提供的身份证缺位错误财务审核不过的,审稿人觉得钱少再也不搭理的(还有明确和我托的朋友说审稿费太少所以不审的),审稿人要求帮把钱给以他名义捐给慈善机构的(我可咋给财务开票报销啊?T_T),作者被审稿人退稿之后要求退还审稿费的(所以被退稿等于没有审稿了吗兄弟?!!)……
其次是校改稿件。
一篇标准的工程论文有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例如摘要起码要有原因,方法和结果三要素。
关键词首位应是二级学科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要与其对应而不能随便选取。
然后是各种国标,SI标准(约超过40份,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下载一些http://www.bzjsw.com/);
大量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自拟的量其实在物理通量里是其他类型的变量,这些要一一摘取修订;
同时还有单位的正确使用——超出国标范围的单位必须改成规范的国标单位;
正体斜体粗斜体白体的使用须知;
化学式化学符号数学式数学符号的用法;
参考文献各类格式真实性核对(例如: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42697/answer/14827047)……反正随便一本编辑规范都有3、400页,要一一遵照执行使用。
有兴趣的可以随便找找就可以看到。
这些不是编辑要关注——如果每年没人查这个,我们当然差不多就行。
还有编辑部内部的规范。很多内容实际并没有国标统一规范,但是如果编辑自行执行,一个编辑部的期刊就会千姿百态。例如引言到底是“0 引言”还是“引言”还是“1 引言”,就有三种变化方式。这些也要和编辑部的规范吻合遵照一一执行。
同时还要查找一些作者本身交待不清的内容以及实际表述中忽略了注明的内容。要与作者一一沟通补充。
最后是出刊前反复校改,校对。因为这是纯人工工作,没有人能一次改对。甚至出刊之后发现错误的也比比皆是。
三次校改互改审定之后,排目录,与作者联系沟通,出刊。
这些过程充满了人力不可抗的因素。
当你辛辛苦苦把一份稿件校改到了三校,与作者沟通最后出刊的事情把清样返给他,联系不上作者。
邮箱不看手机不接电话不通同学找不到导师没见过文章没人负责……
这时候就要再找稿件临时往上顶,错过了出刊事件扣工资扣绩效扣奖金。
然后作者打电话过来问:凭什么他的稿子往后延了?
——这时心里一万只草泥马奔腾呼啸而过啊。
同时要负责学术质量不能随便给烂稿子刊发;要维持出刊所以不能随便退稿;要参加学术交流工作被指责不是学术圈的没权利干涉学术圈的事情;寄送样刊明明已经是挂刷寄送都签字了,还要电话告诉没有收到要求再寄送两本;要被迫替领导参加培训班,否则每年主编副主编资格审核过不了;有各种人情稿要更合适的选择审稿人,并且和发稿的“大人物”们小心谨慎的交流改稿事宜……种种就不一一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