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第123456代导演?

258 2023-12-07 09:52 admin

一、中国第123456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以贾樟柯为代表,比较著名的还有张元、娄烨、陆川、王小帅、管虎等。前期主要活跃与地下,后从地下走到地上。 现在又新生代导演的说法,但第七代还没真正成型。

二、中国电影导演的发展史和分代?

1、“第一代导演”指20年代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如张石川、郑正秋等。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第二代导演”指三、四十年代活跃在影坛上的一批导演,如蔡楚生、孙瑜、费穆、吴永刚等。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 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开始从单纯的娱乐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3、“第三代导演”指吴、六十年代活跃于影坛的导演,如郑君里、谢晋、水华、成荫、崔嵬、凌子风、谢铁骊等。

4、“第四代导演”指在“文革”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各电影厂培养出来,在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一些导演,如张暖忻、吴贻弓、滕文骥、吴天明、谢飞、郑洞天、黄建中、黄蜀芹等。 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

5、“第五代导演”指电影学院78班毕业的一批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何群等。 中国电影第五代由于从过去的边缘走到了如今的中心、从底层走向了上流,因而失去的不仅是观念的前卫性、艺术的创造性,而且也失去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新鲜体验。

6、“第六代导演”指八十年代中期接受电影教育在九十年代初开始拍电影的一批导演。如管虎、路学长、娄烨等。

7、“第七代导演”。“新生代导演”的提法,如姜文、贾樟柯、张扬、施润玖、金琛等。

三、中国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导演

“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 :张暖忻、谢飞、黄健中、吴贻弓

代表作品 :青春祭、本命年、小花

城南旧事

简介

第四代导演有理论有实践,是这一时期获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导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等。

四、中国新一代鬼才导演?

宁浩,一个中国电影响当当的名字。从2006年初露锋芒的导演,到现在成熟稳健的制片人。十几年的导演监制生涯,让他在中国影史上绘画出浓墨重彩几笔。

宁浩,1977年9月9日出生于山西省,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2001年,宁浩凭其学生电影《星期四,星期三》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3年,宁浩自己出资,一人担任编剧、导演、摄影,回到家乡执导了剧情电影《香火》,该片获得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DV竞赛单元“亚洲数码竞赛”金奖。

2005年,执导的儿童电影《绿草地》入围第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受欢迎影片奖。

2006年,执导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该片获得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他凭借该片入围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2009年,执导的喜剧电影《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投资成本取得过亿的票房成绩,该片让他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2012年,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对谈录《宁浩。混大成人:宁浩林旭东对谈录》(简称为《混大成人》)。

201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无人区》上映,该片入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7年,执导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该片于2019年2月5日上映。

2018年7月,监制的剧情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

2020年8月24日,凭借《我和我的祖国》获第11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9年度表彰大会年度导演提名。

2021年4月17日,宁浩加盟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

五、如何看待中国第六代导演?

六代导演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基本上没受过文革的影响,即使受到一些,也是孩童时期的印象性记忆。

中学时代直至长大成人的这段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旧体制、旧观念消融崩溃,新思潮,新观念发生与建立,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

其中。《长大成人》标志着青年导演的一次集体成长,他们不仅调整了叛逆的姿态,还尽量避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出现。

我最喜欢的第六代导演是贾樟柯,贾科长。他的《山河故人》我刷了五六遍,他自命为“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若是想了解真正的中国就必须考察像他家乡汾阳那样的小城。

六代导演遭遇了80-90年代的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痛,也经历了电影从神圣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

六、中国第五代导演排名?

中国第五代导演里,张艺谋和陈凯歌最为出名,其他代表人物有田壮壮,李少红,侯咏,何群,品乐,夏刚,刘苗苗,何平,吴天明,黄建新等.

七、中国第五代导演风格?

第五代导演风格:张艺谋电影的创作风格复杂多变,但是又是继承着惯有的个人烙印,这使得他的电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冯小刚擅长商业片,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刷著称。他将喜剧精神、世俗精神以及平民精神植入到电影中,为中国电影产业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电影范式。

陈凯歌是一个承载了中国电影文化特质的极富个性的导演,读书的嗜好带给他丰富的学识,他的电影虽然有晦涩难懂的缺陷,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有着极高的文化品格。

八、中国第一代导演排名?

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

九、中国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风格区别有哪些?

第五代导演指以北京电影学院82届毕业生为主体的一代电影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吴子牛、黄建新、田壮壮等。他们的作品有:《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日》、《荆轲刺秦王》等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导演张艺谋

第六代导演则指九十年代出现在影坛上的一批青年电影导演,他们大多出生于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或中央戏剧学院,如王小帅、娄烨、贾樟柯、张元、王全安等。他们的《周末情人》、《头发乱了》、《冬春的日子》、《巫山云雨》、《小武》、《过年回家》、《北京杂种》、《苏州河》、《月蚀》等,叙述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传达个体人生动荡不安、迷离驳杂的当下都市生活体验,或是深入到潜意识、隐意识的层面,探索当下人的个体精神状态。

一、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电影主题

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第五代导演,是主体意识自觉和强化的一代。

追寻和建构历史主体性和大写的人的形象,一直是第五代导演的精神支柱。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营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执著于民族振兴理想,深刻反思传统文化,热切的呼唤现代性理想,表现为一种五四以来精英知识分子启蒙精神的回归和群体主体性的崛起。

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则关注“灰色的人生”的边缘化的生存。他们把镜头对准了社会上或是个性独立、自我意识极强的先锋艺术家、摇滚乐手,或是一些普通的边缘生存者——小偷、歌女、妓女、农民工、都市外乡人,等等。因而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中的主体形象大多是平民和社会边缘人的形象,他们是一些历史的缺席者、晚生代、社会体制外的个体生存者。

与第五代导演的群体焦虑、民族焦虑不同,他们的焦虑是个体的、感性的、只属于自己的。

导演娄烨

二、不同的阅历体验造就不同的电影风格

第五代丰富而广阔的生活阅历,无疑成为其鲜明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丰厚底蕴,也成为了其终生取之不尽的精神富矿。其对生活广度的体认,对于生活艰辛的感受,对于苦难的认同,皆具有非常的经验。第五代在成就其艺术光辉的同时,也最终完成了作为一代人楷模的、历经苦难的、富有人格魅力的男子汉群像的造型。

对第六代的成长经历稍作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在生命的早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小时候不约而同地曾受到病魔的折磨,而这正好与他们后来的创作发生了密切关系。

电影《霸王别姬》

三、不同的人文理念造就不同的电影题材

其一,文化素养的不同。

其二,观影经验不同。

其三,“第五代”开始接触的理论也许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然而第六代的理论背景则要复杂得多。

其四,第五代基本上是运用胶片拍摄,而第六代却在运用胶片拍摄的同时,还在运用DV进行创作,以至于一些导演由衷地发出了“感谢DV”的欢呼。

电影《苏州河》

四、不同的文学视像造就不同的电影内涵

在第五代导演的文化素养更多的来源于文学,在影片的组织结构中十分重视故事讲述的方式、情节设置的技巧以及意境氛围的营造,文学可以促进思维的深化。

反观第六代导演,可以说表现出了对视像的重视。第六代导演在正式接触电影之前,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美术训练;同时,剧本、电影理论文章成为了其重要阅读内容。正是这种绘画、诗歌艺术的系统训练,加强了其对色彩、线条、块面、节奏等视像艺术造型语言的掌握。

电影《老井》

五、不同的回忆寻找造就了不同的电影风景

如果对两代导演及其作品进行主题学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第五代影片中一般侧重于回忆,而第六代影片则一般侧重于寻找。如对“我”爷爷阳刚之美的回忆(《红高粱》)、“我”的采风经历的回忆(《黄土地》),直到《老井》、《孩子王》、《边走边唱》、《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小到失落的个人情感、走失的学龄儿童,大到逝去的民族精神、人生的终极真理,都可以构成回忆的对象。

电影《孩子王》

在第六代的影片中,“寻找”不约而同地成为了若隐若现、反复纠缠、挥之不去的意象。寻找美好的童年,寻找失落的亲情,寻找遗失的物件,寻找生活的真实,寻找生命的真谛……所有这一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心路历程:没有话语权,没有代言者,甚至没有相对清晰的文化形象,但他们不惧生活的诱惑与挑战,不忘对生存的状态展示,不停对生命的本质思考。

结语

目前学界对于第五代导演已经有了比较深入、基本定性的研究,而对于第六代导演,因为其正在发展过程中,即使出现分化,也还没有十分明晰的特征及运行轨迹。作为当今中国电影顶梁柱的第五代导演和开创新时期的第六代导演,在以上几个方面虽然都有较大差异,但两者都不会跑出中华民族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我们更希望看到电影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十、中国第六代导演,各个的导演能力怎么样?

张元。他是拥抱艺术的,现在抽大烟可能把脑子抽坏了。

陆川。深刻症患者。他和陈凯歌是一个毛病,太爱讲佳句,出不来好东西了。可可西里的好,主要是电影里的事好。

王小帅。在他身上至今看不出有艺术家的那种才华。

娄烨。他算是从出道到现在依然能保持能量的人。看涨。

王超。电影品味可能有问题。

路学长。

管虎。电视剧弄的到不错,电影给干成行活了。能算个好作者电影的也就个杀生了。

贾樟柯。这人是个天才。社交天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小武、三峡好人、站台胜在氛围感,好的导演。

何建军。不了解。

王全安。他的电影里太缺少运动了。属于严重偏科的导演。

李杨。盲系列胜在取材。

刘冰鉴。不想了解。

宁浩。这人太聪明了,太聪明了。没好东西,人不拍了哈哈哈。

综上,我认为。现在能打的:娄烨,贾樟柯,宁浩,管虎,陆川。排名分前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