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导演和演员副导演在剧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是什么?
“执行导演”和“副导演”是不同的工作。
按理说,做事应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专人专职,规规矩矩的来。但是因为中国剧组内管理水平有限和人员身份混乱等原因,本该各司其职的工作,也有混着来的趋势。这里面有很多特征。
一、
电影和电视剧,对导演的要求不同,电影导演要求高,电视剧导演要求相对低。所谓“导戏”,其实最关键的工作环节是完成对各部门的统筹,指挥各部门按导演的意图执行工作。但是在拍摄片场,从开机前的准备开始,演员、化妆、布景、灯摄录道等等各部门,总导演不可能亲自挨个去说。那么就需要有具体的执行者,经过导演的授意之后,代替他去执行,向相关部分传达导演的意志。这就是执行导演。
我是做执行出身的,做这个工作,自己戏称自己是“碎催”,要受夹板气,因为总导演就相当于总指挥,他基本只动口不动手的,拍戏时只坐在监视器前面看。而每组镜头中演员的调动与其他各部门的合作,都要由执行导演去做具体的指挥。特别是一些需要复杂调度的场景,需要多次试拍,反复磨合排演之后才能正式开拍,当这场戏不能顺利拍,一个镜头总不能过时,两边都埋怨你。
二、
当您决定要做执行导演时,请先建立第一类觉悟:您没有“总导演”的身份、派头和在拍摄时抖威风的权利,但您却要懂得导演这个工作的几乎所有具体操作;走红毯、接受记者采访、在签名版前摆POSE并被记者的闪光灯噼噼啪啪晃的睁不开眼、拿大奖(包括“潜规则睡女演员,勾搭外围、在片场说一不二耍臭脾气”等等很多人内心特别向往的龌龊内容)……这些看似最风光和在外界流传最广的关于影视圈的“诱人现象”,就算有,也基本与您无缘。
为什么执行导演会有这种境况呢?我尽量长话短说,大致如此——
如今做导演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但是执行导演可不是随便谁就能做的。原因是“执行导演”是个特别考验能力水平的技术工种,而“导演”在现阶段,是可以沽名钓誉,徒有其表的。
电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人类科学对电、磁、光三大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后的结晶。这个特征就决定电影在文化娱乐产业中,从一诞生就是科技含量最高,对操作者技术等级要求最苛刻的。
因此,纯粹的电影工作者,第一身份并不是娱乐圈的“艺人”,而是一个技术工程师,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应该本着“工匠精神”存在的。
这个特征的,在早期英、法国的电影纪录探索阶段,美国的大工业电影时代和苏联20~30年代“理性电影”体系当中,都得到充分承认,即电影从业者的基础,首先是工程技术人员、产业熟练工人,然后再是艺术创作者。
简而言之,技术是电影从业者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就是不合格。
我国的专业电影系统教育,在80年代之前一直受苏联的深刻影响,同时,因为新中国电影很重要的物质与人才财富是在1945~1949年期间,接收了长春的日本“满映”、国民党“中电”,以及49年到50年代公私合营中整合的上海一批民间私营电影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在“满映”基础上创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是国民党中央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三厂,上海电影制片长是整合民资)再加上结合自身情况摸索出来的经验。
我国的专业电影高等教育,同样强调技术基本功。
众所周知,1978年恢复高考,北京电影学院招收的这一届大学生,就是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第五代”,里面的一些人物直到今天依然是行业中坚(为了便于叙述,笔者以字母A代表他们)。同时,为了快速弥补“十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断档,从那年开始,学院还开办了一个工人职业进修班,开设导演、灯光、美术、化妆等对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学制2年,最开始的两届主要招收当时北影厂、新闻厂和其他省份电影厂老职工的子弟——当时是考虑这些相关职工子弟,子承父业的几率大、意愿高,而且在成长环境中受家庭影响多,对电影更了解,易教易懂。
从此,学院在国家教委承认的正规高等教育之外,还有一个针对相关从业者的进修补习班(为了便于叙述,笔者以字母B代表他们)。
在那个时代,大学生好找工作,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国家包分配,所以包括张艺谋在内的A们一毕业,就分配到各省的国营电影厂,张艺谋是分到广西南宁的广西电影制片厂(他的户口、档案等人事关系至今在那里)。而这个工人职业进修班B,属于在上级领导支持下的学院自办,没有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文凭,但是因为那时空档太大,人才稀缺,他们依然不愁没好工作,而且其中也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比如原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
A和B,是为中国电影在80年代~90年代初,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核心力量。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从最初级的电影技术工人,锻炼成大导演,大艺术家。还是说张艺谋,他的原专业是摄影,这既是个技术工种,也是个苦差事,甚至还有一定危险性。1984~85年陈凯歌指导的《黄土地》的摄影师,就是他,并凭此拿到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总之,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要从最底层的基础工作做起。想当摄影指导,您先从跟胶员开始;想当大导演,您先从场记、执行做起;想当大灯光师,搭架子爬到最上面烤着灯去……这么一路锻炼出来的人,只要坚持下来了,笔者用前文中已经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扎实。
执行导演,就是励志做总导演、制片人的电影从业者,为自己打下基本功的中间状态。
三、
到了2000年后的新世纪,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的泛滥,有一些好的事物出现了,还有一些不见得好,值得商榷的事情也出现了。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最近几年,涌现出大量没有接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外来户,有韩寒、郭敬明这样的小说作家,也有著名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影视明星,摇滚歌手崔健,曾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的唐骏、在被方舟子揭批留学学历造假前,也曾高调表示要拍电影……很短时间内,很多和电影行业不相干的人,都纷纷扎到这个行业里,宣称自己也当导演拍电影了,其中有些票房还不错(尽管影片的社会评价参差不齐)。
在这些人里,很显然,绝大部分的专业电影技术能力都不高,更严重缺少实际操作能力,连基本的故事版都没法做。那么,这些本来不合格做导演的人,也强拧给自己扣个“导演”的高帽并宣布拍戏时,他们就需要聘请专业导演技术人才,去填补自身在这方面的明显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专业技术领域:比如故事板分镜头,拍摄现场的调度,对各部门的协同掌控,拍摄进程的统筹等;
2、可操作性:这点在许多作家出身、转投当“电影导演”的人身上特别明显。您在书里可以轻轻松松写“小明从这座楼20层的窗户,蹦到对面楼19层的阳台”,“……张警官拉开车门,瞅准时机纵身跃起,跳到了那辆以120迈飞驰的跑车上。”但是对于电影来说,这就是一个高成本、高危险的特技动作,不一定能拍出来。您在书里,可以肆无忌惮地写千军万马云腾雾起,魔族PK人族,巨舰大炮海上对轰,但现在咱们手头就这几千万的投资,真没钱拍这些大场面。
还有3\4\5更多条,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专业导演人才代替这个不合格的挂名总导演,去完成具体的细节落实。
这就是执行导演的工作。
四、
在现阶段,类似我上文提到的执行导演,在工作中有若干特征,简单列举如下:
1、单纯的工匠精神。都说电影是“梦工厂”,电影从业者是“造梦人”,但对于执行导演来说,您是替别人造梦的,是聘用您的那位有梦想但没动手能力制造出来,所以他才来麻烦您。既然如此,您和他就是被聘用和聘用的关系,按照“做事不由东,做了也无功”的原则,您要听他的,按照雇主的意志完成工作。
2、梦想家很多,都想过一把当导演的瘾,由此导致挂着“导演”名头的人,水品参差不齐,名副其实的不多。这些人做梦,只有极少部分是踏踏实实的梦,绝大部分是白日梦,臆梦。这种梦是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极难实现,甚至完全不能实现。换句话说,就是聘用您的那位挂名导演,给您看过剧本或大纲之后,您发现这剧本里存在大量的BUG,不具有可操作性。
这时,您就要考虑是直接拒绝,还是据理力争,还是委曲求全。当您接下来这个工作之后,通常而言,在随后的拍摄过程中,将与您的雇主沿着一条“先和睦,再紧张,不断冲突,摩擦,最后还有可能彻底翻脸”的共处经历。经历过这么几次之后,您能培养出一个荣辱不惊,对一切笑骂泰然处之,对一切翻脸不认人还翻脸不认账的言行早有心理准备的好脾气,并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里,坚持之,贯彻之。
没有这种心态,做不了执行导演。
谁有兴趣的话,您可以看下我以前写过的一个答案(
编剧、导演和演员在拍「烂片」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 秋原的回答)。
3、要钱不要名。
聘用您的这位挂名导演,是很在乎“导演”这个牌子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干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的这种事。
既然如此,就注定了您“光练不说”的特征。包括您和他在内,剧组内所有人都清楚,其实那些重要的具体工作都是您完成的,但当这部电影最终上映时,您的名字只出现在最后字幕表里“执行导演”这块,散场的观众们才没兴趣看呢,甚至连这个都没有;
既然您牺牲了名,那就不能再牺牲利了。无论这片子最终是赚钱还是赔钱,是能上院线公映还是无人问津,执行导演的合同中,必须强调是拿现钱的片酬,您的工作完成了,您的工资就必须结清。如果合同里规定拍摄周期是3个月、90天,到了第91天,即便戏因为进度滞后没拍完,您也有资格向制片人提出个人利益方面的合理要求(通常情况下,若是短期拖延,您可以在几天内不提出要求,算是给对方一些礼让、面子)。
请注意,如果对方在合同中有对您相关利益的负面条款;或对方花言巧语,声称不给您现金片酬,让您白干,声称把您的片酬计入本片总成本,然后“在上映后票房大赚,给您发更多的分红”时,请坚持您的原则,因为中国电影至少70%是票房赔钱的,剩下30%也不是赚钱的,而是还有一部分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的。这种如同水中捞月般的承诺,特别不靠谱。
任劳任怨,好好拍戏,拍完了拿钱走人,再也不管不问,这是一个执行导演在现阶段中国电影大环境下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4、外行领导内行
这第4条,是对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2条的补充,也是今天早上的补充内容。所以,俺用了加粗字体,放在这里标出。如我上文所述,当越来越多的外来户也来当拍电影、电影导演时,自身专业基础严重不足的他们,聘用执行导演来“协助”他们拍戏时,就免不了遇到一个尴尬——外行领导内行。
由此会导致各种矛盾,各种扯皮,各种事倍功半(档期拖延;戏拍不下去了,中间临时改剧本;甚至拍到一半剧组解散,干脆不拍了;勉强拍完,凑合宣布杀青之后,再也没消息,永远不会上映了……诸如此类,俺都经历过)。
举个例子:
假设张艺谋导演拍摄一部反应1920年代军阀混战的战争电影,他是文艺片导演出身,对比较火爆的战场场景不太擅长,也需要物色精通这一领域的执行导演或特效团队,去为他设计出精彩的烟火、爆炸、大场景人员调度,长镜头机位移动设计等等环节。
当执行导演(或特效团队负责人)拿出一个完整的拍摄方案,供总导演张艺谋参考选择:拍电影没钱不行,钱少了也不行,现在拍剧本里这段戏,用斯坦尼康最便宜,2块5就够了,拍出来的效果也最差;上吊臂4块;走飞猫或无人机8块;干脆直接现场做预设合成数字特技,直接30块起价,后期国内还做不了,还得去美国做去……
总之,一分钱一分货,这道理到哪行都一样,您想拍出好镜头,那都是钱堆出来的。现在我们的设计方案出来了,从最便宜(也是效果最差的)到最贵的(也是效果最好的)都列出来,您看看用那个,确定之后,咱们就开工。
张艺谋可能对最具体的专业技术,也不是特别懂,但是职业素养和对整体运作的把握能力是完全具备的,特别是多年的丰富从业经验与成熟思考方式。我把这个方案跟他说,他立即能明白,也知道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双方很快就能在大局面上达成共识,之后在细节上再商量一下,价格上再给点折扣,就都不算啥事了。
但是,如果对方是个外行,那就麻烦大了。
你解释,他听不懂;你解释的越是专业,他越是不明白。尤其烦人的是,他不懂是因为他没有专业素质,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无知,但他死活不承认自己无知。
这个时候,这类人最常见的思考方式,是怀疑你在蒙他,在黑他的钱。此时,他们头脑里基本被这么三句话占据着——
①、”分明5毛钱就能办的事,这帮人张嘴就管我要5块!”
②、“一群饭桶!整天就惦记坑我的钱;还说自己专业的呢,我看还不如我呢,我要是干他这行,保证比他干的好!”
③、“我不管,我不听你们解释,我说这么拍就这么拍,拍不出来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我就给你们2块钱的预算,再拍不出来,统统给我滚*!”
在这种出现挂名导演,外行领导内行的剧组里,一旦在拍摄现场出现了类似的争议时,这个挂名导演就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反应,这个时候,他什么都不管,只强调(在乎)两件事:他的电影、他的钱。其他的他(她)一律不听,只要求你按照他规定的可怜预算,拍出他希望的宏大高质量画面。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双方就讲陷入冲突、扯皮、抱怨、火气上升乃至恶语相加、一刀两断……
5、承认不懂的、不懂装懂的、觉得自己很懂的……
这第5条呢,其实是第4条的延续、扩展、补充说明。
“不懂的、不懂装懂的、觉得自己很懂的”,指的是挂名的外行总导演里,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也是我作为执行导演十余年生涯里,所遇见过的最集中的三类外行。
①、“不懂的”,这种外行挂名导演呢,首先佩服他有坦诚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人家承认,这就算不错了,遗憾的是这样的太少了;
②、“不懂装懂的”,很遗憾,这一类才是占据最大比例的主流,当你指出他剧本里的BUG,在现场工作时指出若干隐患,指出造成工作无法进行下去问题时,这种人永远是一副洞察一切的自信神态,同时表示“你们不要蒙我(或干脆表示你们就是在蒙我)”。
这个时候,有的执行导演脾气不好,会反驳“你懂是吧,那你懂你自己来啊!”
这家伙立即恼羞“我来?那我还找你干嘛啊?”
接下来有些嘴贫的执行导演会继续反问:“那你到底懂不懂?”
一般而言,对话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对话双方在他们的余生中,老死不相往来……
③、“觉得自己很懂的”
这是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类型,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了电影学院的短期进修班。这个进修班是针对影视相关行业人员的在职再培训教育。同样比较遗憾,在1999年“扩招”之后,进修班虽然不属于大学高等教育体系,但也是四处开花,遍地结果,同时,学制和内容却受到了压缩,已经变成了一年制的短期培训。
对于电影导演这个行业来说,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一年制的短期培训,只能是接受了导演专业的粗略大框架,根本算不上深入系统学习。对于短期培训性质的进修班而言,其目的是让学员培养出一个整体的思考认知体系,然后他们需要继续在课外下功夫花时间,通过自学去补充,通过尽量多的实践去体会。
但是,最近十多年,进修班不仅办的越来越水,且学员里也没有多少还能在课外花功夫自己充电的。很多人上进修班的态度就不对,就是为了到北京电影学院混个短期进修的结业证,然后到外面四处吹嘘“我是北电毕业的”~~
这种心思根本不再专业技术学习的“进修班学员”,在最近数年呈逐步上升趋势。这些人拍戏的一个特点,就是一贯以学院派自居,张口闭口什么都懂。
而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水平,和那些挂名导演不相上下。
五、职业责任与收入
作为执行导演,您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两点:技术能力、人品(脾气)。二者的权重,大概是4:1。
作为一个技术产业,电影的科技层次在21世纪继续深化,同时内部分工愈加细化,由此导致“导演”、“摄影”等职业也出现分枝,比如有的摄影师专长拍动作戏里的追车,如果某个电影里有高速公路上警匪追逐、飞车爆炸,多辆汽车追尾翻滚等火爆场面。这个总导演或制片人并不擅长这种追车戏,他们就会专门聘请擅长这个领域的动作导演来设计指导;同理,诸如香港的功夫片、美国的科幻片等,也都有专业的武术动作指导和特效团队。
这种专业精通一门的电影人才,叫“武术指导”、“动作指导”、“特效处理团队”,都属于执行导演的不同称呼和不同类型。
比如说冯小刚在05拍摄的《夜宴》和06年拍摄的《集结号》,作为一个搞京味耍贫嘴喜剧出身的导演,这是他首次尝试古装动作电影和战争电影。完全没经验,所以制作方华谊兄弟专门聘请了香港的袁和平导演来主持设计《夜宴》里的对打戏部分;而《集结号》更是依靠韩国《太极旗飘扬》姜帝圭导演团队的鼎立支持。
我以我自己十多年的从业经历,简单总结下中国电影执行导演主要的工作形式:
1、担任a、b分场拍摄的责任制导演。
有些制作比较精良,工作量超级多的大戏,是在多个片场同时工作的,比如说当年央视拍《三国演义》,这边在无锡的三国城拍室内的内景戏,同时还要在西川、甘肃的野外拍外景戏,总导演没有分身术,他只能在a场盯着,这时就是需要执行导演,代替他到b分场去导戏;
2、负责专业领域拍摄。
3、剧组日常工作的实际操作执行者;
2、3两点这个俺前面已经说过了——2就是需要某个具体技术领域的专家导演;3就是遇到一个技术水准欠缺的挂名总导演,需要有个有实地经验的真导演为他工作。
大致按照从1、3、2的顺序,趋势是对执行导演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执行导演的收入越来越高,同时脾气也可以越来越火爆。原因很简单:越是技术难度高的工作,能胜任的人也就越少,也就越发呈现卖方主导市场的趋势。中国这么大,天天有剧组拍电影,但是能设计并做出这个顶级特效画面、能完成这个高难镜头的,就我这一家,那自然就是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您别嫌贵,还不打折。
凭手艺吃饭的人,有心理优势;手艺越是高超精湛,自信心就越大。当我凭借技术优势处在垄断地位,那我价格高不打折,脾气还不太好就是自然的;嫌我态度不好,您连另请高明的退路都没有;去美国可以啊,好莱坞的开价更高,脾气更恶劣呢~~
我目前从事的电脑特效拍摄,有点技术层次的,都是按秒计费,6秒起价。
如果某个国内电影需要某种特效,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拍到一半再找特效公司,也不能强行拍完再让特效公司给你“修饰”,而是在拍摄之前,就找特效团队,一起设计镜头调度等细节,特效团队与出片方的制片人、总导演协商达成一致后,把所有需要高级特效处理的镜头集中到一个时间段内(特效对棚内布景要求更复杂),特效团队的执行导演和团队成员再入组,布景,调试现场设备,试戏,拍摄……特效团队所有人员,包括执行导演在内,在工作阶段,按每小时或每15分钟收费。
这种专业性极强,或危险系数高,同时特别强调技术,自然花费最著,收入颇丰。做这种执行导演,可能外界不知道你,导致你看似没什么名气,但您的实际收入相当高,强过那些挂名导演。
二、请问有导演招演员的软件吗吗?
暂时还有专业的这样的软件出来,但是有演艺行业,找活和发布活的网站,里面包含导演招演员的消息。手机APP下载 演艺邦就OK了
三、一部影视作品,剧本,演员的决定。是由导演决定,还是制片人决定。人物的选择是导演,还是编剧来决定?
可以说是投资商,导演,制片人共同决定的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制片人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电影生产中有时把制片人称为监制。 通俗讲“制片人”就是投资者或者能够拉来赞助的人。
四、为什么演艺圈都说导演潜规则,事实上演员的选择不是还有制片人,副导演吗?
潜规则其实不但只是发生在导演身上,只要有利可图,每一个职位都会可能带上潜规则的帽子。演员洁身自好的还是很多的,但是某些刚出道到演员想以这种方式快速进入观众视线,那就是他的个人选择了,双方自愿完成的地下交易。但是如果你自己正在这个圈子里面,无论你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我建议你还是要保持自己坚定的立场,不要轻易地为了小利益去出卖自己,践踏自己,我还是相信,在这个社会上,通过自己的勤奋,通过自己的努力,洁身自好,最终能修得成果的。
五、独立选角导演兼演员副导演会主动联系一个没有身份背景没有作品的女生吗?
你自己也很清楚,几率很小。
但几率小未必就没有,如果这里给你断言是骗子。万一人家不是,你就错过了一个大机遇。
我的意见就是,把这件事和你的家人,信得过的朋友分享。你们一起应对,而不是你一个人处理。
因为你一个人很容易被利益诱惑,失去正常判断。骗子的话术是千锤百炼的,一般人扛不住。
但旁观者往往很容易分辨。所有多人处理是更保险的做法。
其次骗子无非是骗财骗色,或者个人资料?
这几项注意下就行了,只要提到给钱,直接拉黑完事,或许报警。
六、好莱坞导演,演员和编剧的年薪有多少?
大导演一般能拿走10%的分红,小导演搞不好还要自己贴钱。
大演员一般是2000万片酬,超一线的演员还能拿到分红,桑德拉布洛克拿过8600万一部片,小罗伯特唐尼(钢铁侠)也拿过8000万
编剧一般就50-200万美元不等,不过拿这个钱的也是极少数人
七、司藤的导演是白金的演员吗?
《司藤》中白金这个角色是由该剧导演本人饰演的
八、有哪些成功转型为导演的演员?
演而优则导,在娱乐圈似乎并不鲜见。
娱乐圈有不少导演都是演员出身,有了自己的成名作品之后,尝试跨足导演行业,拍摄自己的影视剧,今天就来盘点几个演而优则导的“导演们”。
周星驰
香港喜剧天王周星驰,算是演员转行导演的成功案例之一了。因《喜剧之王》,《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等经典电影的出演,让周星驰进入香港喜剧演员的一线行列。这些片子至今仍活跃在荧幕前,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其实《喜剧之王》就是他自导自演的作品,这部影片还成为了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之后又执导了《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等作品。在2013年,他执导的古装喜剧片《西游·降魔篇》以2.18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华语电影在全球的票房纪录。2016年的《美人鱼》又以超过33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纪录,也是相当成功了。
徐峥
《春光灿烂猪八戒》里面的猪八戒,徐峥绝对是大器晚成的演员,形象上并不高大帅气的他却是喜剧片的一把老手,单看长相就取胜三分,而他的演技也可以被称为教科书般,堪称喜剧片的扛把子之一。
之后的徐峥当起了导演,代表作就是《人在囧途之泰囧》,这部影片刚上映5天的时候,票房就突破了3亿,最后总票房达到了12.69亿,拿下了亚洲电影大奖“亚洲最高票房”的奖项。
今年他也有一部电影《囧妈》上映,因为疫情导致电影都被搁置,不能公映在电影院时,他选择与字节跳动合作在网络上上映,也是极有想法。
赵薇
女演员中首当其中的应该就是赵薇了,当年凭借琼瑶剧《还珠格格》中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而成名,剧中她的表演真实丝毫不矫揉造作,塑造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经典形象,而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也超过了47%,也是打破了多项收视纪录。
随后她又接了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在里面扮演了被大户人家赶出来的女儿依萍,这个角色实现了一个跨越,从活泼可爱到自傲独立,受到了不少好评。之后,又出演了民国爱情剧《京华烟云》中外柔内刚的姚木兰。
电视剧演了不少后,赵薇又开始尝试电影。电影《天地英雄》里的将军之女文珠,《玉观音》电影版里面的缉毒女警安心,《赤壁》中骄妄豪强的孙尚香,《画皮》里的佩蓉。演技上还没有被质疑过,之后赵薇选择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专业,并执导了《致青春》,这部片取得了7.2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而她也成为了首位导演处女作过亿的华人女导演和票房过1亿美元的华人女导演。
之后又执导了爱情电影《没有别的爱》和主题纪录电影《星光》,今年也有一部她监制的偶像剧《谁都渴望遇见你》上演,不过因为剧情太水,情节老旧翻车了。
陈思诚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陈思诚了。他在2006年因出演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成才”而被大众熟知,同年又拍摄了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并凭借此片获得了第6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提名。
2012年,他正式步入导演行列,自编自导自演了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这部剧邀请到了张译,佟丽娅,杨幂等多位明星。陈思诚还将它改编成了电影,取得了4.05亿的票房。之后他又监制了电视剧《远大前程》,并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导演了《唐人街探案》系列,作为贺岁档电影,口碑和票房均不俗。不过他导演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自己导演的影片总会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
徐静蕾
徐静蕾虽然近几年没有活跃在影视圈,但是她也是由演员转身导演的一个典范明星了。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她和李亚鹏成为了经典荧幕情侣之一,前几年又合拍了电影版《将爱》,收获了不少回忆粉。
2003年,她第一次执导的电影《我和爸爸》,就获得了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2004年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了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中,徐静蕾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入选的导演及演员,并被称为“中国电影界有革命性的代表人物”。
以上知名“导演”们,你更喜欢哪个呢~
九、有哪些很会调教演员的导演?
以下是各位导演作品里演员的获奖情况,可能会有部分参考意义。(只举例斩获华语电影五大奖:金马奖,金像奖,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以及15个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的演员)
注:最佳男主角/最佳男演员简称影帝;最佳女主角/最佳女演员简称影后;最佳男配角简称影爵;最佳女配角简称影妃
一、王家卫:
1.张学友凭借《旺角卡门》斩获金像影爵
2.张国荣凭借《阿飞正传》斩获金像影帝
3.梁朝伟凭借《重庆森林》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帝,《春光乍泄》斩获金像影帝,《花样年华》斩获戛纳金像双料影帝,《2046》斩获金像影帝
4.莫文蔚凭借《堕落天使》斩获金像影妃
5.张曼玉凭借《花样年华》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6.章子怡凭借《2046》斩获金像影后,《一代宗师》斩获金马金像百花华表四料影后
7.张晋凭借《一代宗师》斩获金像影爵
8.王庆祥凭借《一代宗师》斩获金鸡影爵
二、陈可辛:
1.曾志伟凭借《双城故事》斩获金像影帝
2.袁咏仪凭借《金枝玉叶》斩获金像影后
3.张曼玉凭借《甜蜜蜜》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4.黎明凭借《三更之回家》斩获金马影帝
5.李连杰凭借《投名状》斩获金像影帝
6.周迅凭借《如果爱》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7.赵薇凭借《亲爱的》斩获金像影后
8.黄晓明凭借《中国合伙人》斩获金鸡百花华表三料影帝
9.张译凭借《亲爱的》斩获金鸡影爵
10.佟大为凭借《中国合伙人》斩获百花影爵
三、张艺谋:
1.葛优凭借《活着》斩获戛纳影帝
2.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斩获威尼斯金鸡双料影后 ,《大红灯笼高高挂》斩获百花影后,《代号美洲豹》斩获百花影妃,《满城尽带黄金甲》斩获金像影后
3.章子怡凭借《我的父亲母亲》斩获百花影后
4.李保田凭借《有话好好说》斩获百花影爵
四、许鞍华:
1.萧芳芳凭借《女人四十》斩获柏林金马金像三料影后
2.叶德娴凭借《桃姐》斩获威尼斯金马金像三料影后 ,《明月几时有》斩获金像影妃
3.刘德华凭借《桃姐》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帝
4.李丽珍凭借《千言万语》斩获金马影后
5.鲍起静凭借《天水围的日与夜》斩获金像影后
6.张学友凭借《男人四十》斩获印度国际电影节影帝
7.林嘉欣凭借《男人四十》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妃
8.斯琴高娃凭借《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斩获金像影后
9.梅艳芳凭借《半生缘》斩获金像影妃
五、关锦鹏:
1.张曼玉凭借《阮玲玉》斩获柏林金马金像三料影后,《人在纽约》斩获金马影后
2.刘烨凭借《蓝宇》斩获金马影帝
3.梅艳芳凭借《胭脂扣》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4.陈冲凭借《红玫瑰白玫瑰》斩获金马影后
六、冯小刚:
1.葛优凭借《甲方乙方》斩获百花影帝,《手机》斩获百花影帝,《大腕》斩获百花影帝
2.张涵予凭借《集结号》斩获金马百花华表三料影帝
3.邓超凭借《集结号》斩获百花影爵
4.刘若英凭借《天下无贼》斩获百花影后
5.范冰冰凭借《手机》斩获百花影后,《我不是潘金莲》斩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影后和金鸡影后
6.徐帆凭借《唐山大地震》斩获华表影后,《一声叹息》斩获开罗影后
7.张国立凭借《1942》斩获金鸡影帝,《一声叹息》斩获开罗影帝
8.李雪健凭借《1942》斩获金马影爵
七、尔冬升:
1.秦沛凭借《癫佬正传》斩获金马金像双料影爵,《新不了情》斩获金像影爵
2.袁咏仪凭借《新不了情》斩获金像影后
3.梁朝伟凭借《人民英雄》斩获金像影爵
4.金燕玲凭借《人民英雄》斩获金像影妃
5.冯宝宝凭借《新不了情》斩获金像影妃
6.刘德华凭借《门徒》斩获金像影爵
7.张柏芝凭借《忘不了》斩获金像影后
8.舒淇凭借《色情男女》斩获金像影妃
十、导演的水平会影响演员的演技吗?
当然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演员不变的情况下换导演。
比如在雷神1.2中锤哥的人气不温不火,他的表演依旧有很多人看不好,到了3由于换了导演改变了整体的风格,锤哥的表演让观众大呼过瘾,也让锤哥一下子跻身一线动作明星,人气直逼桃总,也让一直处于劣势的雷神一下子就和另外两个从形象上扯平了。
同样的例子还有美队1.2,尽管我很喜欢美队1但是在刚刚上映的时候却被人吐槽克里斯埃文斯的演技就像便秘了很久一样……。这个情况随着美队2的上映彻底被改变了,罗素兄弟下的埃文斯对于美队的理解有更深层的认识,情感丰富,性格也逐渐明显了起来,也让埃文斯的片酬一下子涨了很多,美队2也成为了漫威系列中评分最高的单片之一。
所以导演对于角色的理解可以帮助演员本身更好的融入,罗素兄弟作为美队的粉丝,脑海中自然有概念如何去让埃文斯实现该有的形象。
还有同一个演员在同一类型的不同的两部剧中饰演同类型的角色,也可以展现导演水平对于演员表演的影响。
孙红雷在征服过后饰演了不少类似于刘华强的角色,比如刀锋1937和落地请开手机。但是后两部中孙红雷的表演完全赶不上征服里对角色的表达。
同样的还有何润东的西楚霸王和吕布,李连杰的霍元甲和黄飞鸿,成龙的新警察故事和警察故事2013等等,虽然表演的角色都是同一类型的,但是因为导演的问题导致展现出来的效果差的巨大。
所以导演可以说是演员演技重要的帮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