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隋唐演义》没有《水浒传》一样的地位?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7-11 18:58   点击:174  编辑:admin   手机版

大多数人都在用说唐全传甚至单田芳的隋唐演义评书来比,

那当然比水浒传差得很多。

如果你们看了褚人获的《隋唐演义》原文,就会发现:

比水浒传差得更多。

隋唐演义这书,前面半截,英雄演义的部分是《隋史遗文》,后宫情史的部分是《隋炀帝艳史》,但凡读了这三本都能明显看出来。而且隋唐演义过分瞎凑,写得反而不如那两部。

至于后面那个杨广转世为杨玉环,朱贵儿转世为李隆基,更是极其无聊。讲真,评书都懒得说这个……

所以真要对比,确实还只能用说唐为底本的袍带书系列来比。实际上民间评书,甭管叫《兴唐传》还是《大隋唐》还是《隋唐演义》,实际上底本都是说唐这一系,因为说唐虽然水平不高,但有一个很符合民间说书的特点:热闹。老百姓去听故事,就是要热闹。说唐那几本书,一直是打来打去的,最后什么黎山老母、王禅老祖、通天教主金璧风都出来了,多开心啊~

从故事发展来说,隋唐故事里面机械降神极其严重,秦二爷从头到尾,实际上没有遇到过任何的真正难题,反正总是会突然冒出强行的解决方案,这在戏剧上是十分落下乘的方法——而这一点到说唐三传薛丁山征西达到了极致:

……金壁风叫声:“不好了!”吩咐童子祭宝。童子笑道:“诸位善男信女,大家看青我的宝贝来了。”将布袋抛起,把诸仙弟子一齐收入袋内。单走了轩辕、李靖、孙膑、谢应登、黎山老母五位祖师,余者都被收去。
  准知来了救星,是唐僧奉旨取经,收了三个徒弟,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遭了八十一磨难,才到西天,取得三藏真经,脱了凡胎,竟回东土。
…………(省略N段)
  恼了孙行者,手举金箍棒,喝声:“齐天大圣在此,吃我一棒!”教主、道符听说齐天大圣,唬得魂不附体,晓得闹天宫,玉帝也降他不得。回身化二道金光而去,行者笑道:“我老孙棒不曾打下,这两个野道就不见了。”弥勒佛叫声:“悟空,你同师父速往东土,我回西去也。”带了童子驾云往西。

这手法有多么低劣!西游记中黄眉童子的人种袋再次出场。而且之前几个老祖斗法通天教主又是抄的封神演义。

当然,这是《说唐三传》,第一部要比这好一些,但秦琼卖马随便就遇到了单雄信;发配过后发现一方雄主罗艺王爷是自己姑父;捉拿响马不力,然后杨林又认他当儿子……种种故事也很多。相比之下,宋江虽然处处有人叫哥哥,充其量就是些马快班头,跟王爷是搭不上边的……

整体看来,说唐系列故事,就是连抄带学,狗血桥段层出不穷。这么搞的好处,就是很容易用来说书。好续。一大堆人,随便生后代(罗通、薛氏好几代),随便认识新人(通常是结亲结义等等),一套书说下去没完没了,对观众的粘性是很大的。坏处嘛,尾大不掉,不断被不同的人增补修改,到最后根本无法形成一个自洽的体系。

所以,如果说的是广义的隋唐系列故事和水浒系列故事,在民间传播,前者未必比后者差非常多,大家爱听武松打虎,也爱听瓦岗聚义。秦二爷也是能跟关二爷过过招的人(虽然是为了让人管饭)。

但狭义的限定在书本,那隋唐演义的劣势不言自明,实际上隋唐故事从来没有一个正经文人给整理清楚故事并且以文学手法写下来。仅有的几本书,《隋史遗文》和《隋炀帝艳史》文字尚可,但不热闹,没有民间生命力;另外几本,全是抄袭和模仿,文笔粗疏不堪入目,何谈与水浒相比呢?水浒你听评书,总觉得哪儿失去了原著文字中的精髓;而隋唐你听评书,总觉得艺人为了修补bug真是尽心尽力,评书比原著有意思多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