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有人说杨德昌的《一一》是最好的华语电影?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5-07 11:58   点击: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他可以十年不碰老婆,不可以一刻不想……

2007年6月29日,杨德昌导演因癌症在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病逝。

人间从此少了一位离经叛道的华语电影大师。

本文纪念杨德昌逝世10周年,向大师致敬。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陈黛曦

讲真,这么带种的男人已绝种

拍电影并非他的梦想。

他一直认为做建筑师也是很有趣的事。

这位学计算机出生的理工男,三十岁生日那一天,突然想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

陈小姐本科念的是影视导演专业,三十岁那年(注意:当面看起来未成年)休息在家,每天思考在电视台去哪个频道工作更轻松。

带种的男人可以三十岁回到职业原点,一切从零开始。

男人三十而立,女人三十而丽。

工作时的杨德昌

他在USC(南加大)接受过正统的电影教育,几个月后,他的电影老师建议说:

「这位同学你还是回去吧,你这辈子不适合搞电影。」

结果,他成了对台湾电影影响最大的一个导演。

也创作了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

杨德昌凭作品《一一》,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陈小姐觉得,这个世界说话常常不那么动听,其实有时你也可以不听。

他是高能低产的导演。

一生只拍了八部剧情片,其中至少有三部被认为是台湾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一一》。

杨德昌作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张震在回忆自己12岁那年被杨德昌选中入行时依然觉得十分可怕:

「他的剧本里的逗号、句号、惊叹号、问号都是不可以改变的。」

告诉你们,出演杨德昌的电影,绝对不可以乱来。他是要每个字都按照剧本来念。

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更不要说做错动作。你会死得很难看。

少年杀人事件原型新闻事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讲述一个正在念中学的好学生是怎样一步步堕落成杀人犯?

12岁的张震当时根本不会演戏。

于是有的戏杨德昌找了表演老师指导,有的比较考验演技的戏,杨德昌就使阴招。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张震目睹青少年黑帮火拼,一个雨夜,万华帮剿灭217。

杨德昌需要一个张震震惊到呆滞的表情。

那天一到片场,他就借故把张震臭骂一顿,扔进一个小黑屋关了半小时。

等到张震被放出来,摄影机灯光全部到位,开机就拍。

张震在片中饰演男主、杀人犯小四

看,就是上面这个表情。V脸的小张震。

陈小姐掩面对杨导在天之灵抱拳说一句,叔叔,姜还是你辣。

严谨到极致的剧本

多年后,张震讲起杨德昌依然颤抖。

「演他的戏好可怕,他在片场有杀气。」

这一场张震被同学推倒撞柱子的戏,杨德昌始终不满意,NG40条。

心疼柱子一秒。

25年后张震与小明的重逢

杨德昌的可怕远不止如此。

由于他的观念太新,脚步太超前,当时台湾的电影工作人员根本不适应与他共同工作。

导演和各工种之间免不了产生矛盾,据说杨导常常在片场发火。

杨德昌一发火就砸对讲机。

杨德昌自画像

最后制片人忍无可忍上前,大着胆子上前说:

「杨导!对讲机很贵的,你可以扔别的……」

太特么怂了!!!陈小姐做电视时也是制片人,遇到脾气暴躁的导演。

陈小姐就,买 很 多 对 讲 机。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长达4小时,是一部反映台湾戒严时代的史诗级巨作。

然鹅,杨德昌的创作习惯比他在片场发飙更可怕。

曾有人在他的家中看到整整一面墙壁,画满了牯岭街中所有的人物关系。

他是以计算机式的编程思维写本子。

别人拍电影塑造人物,他拍电影造出一个社会。

有的导演的戏中如要塑造一个妓女,只要在这个人物出场时安排一个男人摸她一脸,或者让她对着摄影机飞一眼,她就是妓女了。

杨德昌的电影中如果设置一个人物是妓女,摸多少下他都过不去的。

他必须想清楚这个妓女的前世今生,为何当了妓女,爹妈在哪儿?邻居为什么不管……

这就是大师对于创作的态度。啥也别说了。

所谓的台湾新电影,“新”就是往前踏了一步,跟过去不一样。

被美国电影老师一棒打死的杨德昌就有这样的志气。

举个例子。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第一个镜头就离经叛道。

当年的台湾,没有一个导演会用这样的构图来拍摄对话场面。

对话人物的一方被门框遮挡,只出现声音,不出现面貌。

构图卡到她的一条腿。

这个构图在下一个镜头被确认是主人公张震的视角。

台湾导演柯一正陪同杨德昌共同出席意大利贝沙洛影展。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3小时版本公映,柯一正担心老外不能理解台湾戒严时期的时代背景也看不懂故事。

没想到,3小时放映,全场鸦雀无声。结束后掌声雷鸣。

艺术无国界。

柯一正说杨德昌在拍《光阴的故事》的时候,想要拍一个女生初潮。

他就做田野调查,每天约不同的女生在咖啡馆里认真地问:

「你第一次来什么感觉啊?」

柯一正崩溃。

他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物都有依据。

他要先过自己这一关。

这就是一代大师,下的是笨功夫。

柯一正:「杨德昌是影响台湾电影最大的一个导演」

杨德昌的电影一出来之后,让很多人省思。

为什么我不找出想拍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拍。

「我住在他家三个月,他把一个白板画成两半,两边贴了一个对子。」

英雄创业小成本,电影革命大本营

我们一直聊故事,想到什么就写在白板上。

三个月之内,我写了3个,杨德昌写了18个。

柯一正问他,你《青梅竹马》要拍什么?他说侯孝贤在路上走,然后他进电梯,电梯到了门打开,他在里面门关上,门又打开。他到里面,开了灯,又把灯关掉。

他到底要拍什么?

大师已逝。

这张面孔的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用编程式思维方式构筑起来的电影世界,留给后人破译。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第一讲完整版)上线

(总八讲)

每周六20:00上新一集(45分钟)

电影让我们的生命延长了至少三倍.

上一句是《一一》中的一句台词,《一一》这部电影3个小时,没有特别的高潮也没有跌宕的剧情。

但是无论处在哪个人生阶段,几乎都能看到那时的影子。3个小时,看过人生每个阶段。

记不得什么时候看过的一个故事:

有个男人每天穿同样的衣服、带着同样的表情从铜锣湾坐巴士到中环上班。

“你”或许觉得他平庸,日子过得枯燥乏味。其实他也曾恋爱、结婚生子,却终于离婚。

故事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你那些幸运或不幸的经历他全都经历过,而他经历过的,正等待你去重复。

童年时调皮好奇被欺凌

少年时青涩懵懂与冲动

青年时的冲劲和动力,每天都在想如何捞钱,却总是郁郁不得志。每天都有很多患得患失。

人到中年,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与依靠,无人诉说。

(不好意思,太喜欢这个镜头了,我要放两张!)

以舅舅的婚礼开始,以奶奶的葬礼结束。贯穿了我们一生中每个阶段大多数的危机和状态。

在生活中渐行渐远,没有了好奇与那股向上生命力,拖着日渐疲惫的身躯老去。

《一一》所呈现的内容很真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像是一个经历过沧桑与颠簸的人,将人生的那些可能呈现给你。

杨德昌老先生讲述的故事,非常的真实和残酷,在剧中也没有放过人生的另一种可能,那个和 NJ 合作的日本人大田,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真诚、思考、去吸收这个世界的精华,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电影,真的让是人生延长了很多。

以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