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小青年儿,穿最时尚的服装,唱最流行的歌,炒最热的房地产,吹最无极限的牛逼,像国际歌里那帮热血青年相信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一样,杜甫也怀揣着最远大的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此他泡论坛,发微博,向各大报刊投稿,阐述自己“爱我大唐,天下最强”的政治观点,即便被网民骂作自干五也无所谓。
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二十郎当岁离开了家乡出来闯世界,奔波于洛阳、长安这种一线城市里做北漂文学青年。杜甫早期写了这篇无厘头的《饮中八仙歌》,将当时八位人气最红的文化大V,包括贺知章、李白、张旭等人,用蒙太奇的手法组了个酒局,描写他们的醉后之态。这在当下文案的创作手法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抱大腿”,完全利用名人效应,顺应了吃瓜群众偏爱窥探名人隐私的心理,被广为传播,成为了一篇10w+的神文。
文章红了,但是杜甫并没有红,他继续着北漂艰苦的生活,住地下室,泡方便面,一个月去一趟公共澡堂,嘴里骂着“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手里却还得继续写着“爱我大唐,天下最强”的干谒文章,托关系走后门,四处去面试。
三十二岁时的杜甫身上依然没有一官半职,甚至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这让一向追求上进的诗人十分烦躁。好在这一年上总算有件开心的事,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李白。
当时李白刚刚在政界失意,被赐金还山,在开封郊外打算办个小型的诗迷见面会。那次见面会的特邀嘉宾是另一位大诗人高适,四十三岁的李白和四十岁的高适带着当地一群不入流的文学青年们纵马驰骋,弯弓狩猎,然后尽情享受BBQ烧烤大会。
更多的时候是李白和高适在前面并马同行,两个人畅聊天下形势、金融走向,塞外风光以及明星绯闻,聊累了就停住马,这个时候杜甫就会催马上来,非常有风度地向他们提问:二位大哥,需要来点coffee还是tea ?
在这次活动后,三个人算是结下了不错的交情,但是后来也产生了难以理清的纠结。杜甫后半生在四川穷困潦倒的时候没少受时任剑南节度使的高适的无私资助。而安史之乱后期,李白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站错了队,把他打倒在地,又踏上一万只脚的,却也正是高适。当时的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要求严惩李白,作为朋友的高适在此刻噤若寒蝉,没有为李白说一句话,倒是当时活得自顾不暇的杜甫到处嘶哑地高喊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为李白求情。
李白终究在这场政治斗争的闹剧中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后来杜甫又接连写了好几篇思李白怀李白的诗文隔空呼唤,但是李白并没有再做理会,大概是因为他憎恨于高适的反目,又迁怒于杜甫接受了高适的资助吧。可见,诗仙的胸怀其实也并没有后世评论家说的那么宽广。
杜甫为了一纸文凭渡过了十年的苦逼北漂生涯,这之中参加了几次考试,全部落第。最衰的是,他还赶上了科举考试史上最奇葩的一回,那一次的主考官是李林甫,这个大流氓为了谄媚唐玄宗开心,竟然声称陛下圣明,在您的统治下,如今群贤在岗,野无遗才。所以那次考试没有录取一位考生!
这样的闹剧李林甫后来又搞了一回,杜甫们再一次成为了他的表演道具。之后没多久就是那场兵荒马乱的安史之乱,杜甫只好带着一肚子的家仇国恨和一肚子的壮志未酬,举家逃难。
而当在路上听说唐肃宗在宁武建立了临时政府之后,他竟然做出了一个选择,抛妻弃子的一个人去追随皇室为国效力。这是怎样一个人啊?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是对于他的做法,我真的只想骂人。
唐肃宗显然也被杜甫老哥的举动感动坏了,即便他不是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也没关系,国家正是用人之际,给他个右拾遗的小官做做。杜甫收到鸡毛当令箭,以为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就要实现了,满怀感情的入戏,三天两头的给皇上提意见,最终在贬谪房绾的问题上惹怒了唐肃宗,立刻打铃让他下课了。
杜甫忠君爱国,这毫无疑问,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道德模范,是一个好人。但也仅仅是一个好人而已。就像姑娘面对自己看不上的小伙子,都会略带抱歉的说:你是一个好人,可是,我们不合适。杜甫也是如此,因为他除了忠君爱国之外,已经变得迂腐古板,百无一用。
这之后,杜甫带着全家流落到成都生活了两年多。这两年间,他忙着找工作,辞职;忙着盖房,修房;忙着借钱,还钱;忙着读《参考消息》,看《新闻联播》。孩子饿了会闹,老婆烦了会抱怨,杜甫很忙,杜甫很累,杜甫也想嗷嗷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后人把他提拔到“诗圣”的高度,然而现实中的他只是一个大众屌丝的代言人,至少在他所生活的时代里,没人鸟他。他长期吃低保,却操着国家总理的心,每天在自己的菜园子里上肥捉虫,然后和街坊四邻张口聊四个亿零两百块钱的工程。当年那个骨子里也充满罗曼蒂克和放荡不羁的小哥,也曾吟出“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那样风神潇洒的句子,也曾唱出“醉八仙”那样happy和fashion调子的小青年,已经被生活凿凿实实地打磨成了一位“沉郁顿挫”的大叔。
成都虽然闲适安逸,但杜甫的内心仿佛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着,到最后他还是离开了他的锦官城。他想去寻找《新闻联播》里那个“农业年年大丰收,工业月月传喜讯,穷人们都能看得起病,百姓住每月77元的廉租房,工资年增长11.2%的世界”……
最后杜甫死在了湖南水路的船上,死因是饿的太惨,赶上了一个识相的县令奉上一顿饱饭,结果吃牛肉喝白酒 —— 撑!死!了!这一死因实在太过奇葩,但我觉得穷成那样的一个人最后能以这样一种方式GAME OVER,还是满励志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