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评价张佳玮为中国平安署名撰写广告文案?

280 2023-12-07 22:24 admin

借这个话题发挥几句。

知乎的诸位朋友,可能对广告不是很了解。

一般来说,自媒体的广告,有这么几类:

第一类,叫做硬广。

文章写完,直接告诉你:我接下来要做一个广告,这是广告主的信息,你有兴趣就继续往下拉,没兴趣就可以关掉了。这种也叫贴片广告。

这种广告,细分也有两种:

第一种跟正文有联系。文气、逻辑上前后贯通,最后点出广告主 —— 这种对技法要求比较高,价格也会高一点。

比如这样:

第二种,广告跟正文无关。文章写完后,直接挂一个广告,类似公众号的广点通。价格低一点。

比如这样:

第二类,叫做软文。

什么是软文?就是整篇文章都没有出现「广告」两个字,而是把品牌信息植入进去,对大家说「这东西很好,我在用,你们也可以用用」—— 实际上是不是这样?没人知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比如某人收了某p2p金融平台的钱,他这样写:

最近看中一个空气净化器,想买,登录xxx平台,把半年的利息取出来,刚好够。哈哈。

这就是软文(当然这个非常低级)。它通过欺瞒读者,让读者以为是作者真心推荐。实际上是用自己的名声和信任做背书。它具有主观的误导性。

以及第三类,通稿。

这种就是广告主直接写好稿子,KOL改一下直接发,没有软硬之分,因为整篇文章就是在讲品牌。

我想说什么呢?

知乎有一个风气:对「广告」过分敏感,却又并不了解这一行。

比如这个问题下面,有些朋友声讨张佳玮,冷嘲热讽 —— 实际上,我认为,张公子在自媒体界,实在已经算是极其有良心的了。

他每篇硬广,正文之前必有「约稿」两个字。如果你真的对广告深恶痛绝,那你就可以关掉了。(此条有误,并不是每篇都有)

但如果你看下去,会发现他并没有敷衍。广告归广告,文章本身仍然十分有趣。比如前面我引用的这篇「大航海」,内容就很有意思,无论后面跟不跟广告,我都很喜欢。

并且,据我所知,张公子没有做过软文,接广告一律硬广。按他的品牌价值,如果他愿意的话,软文的价格是一定会更高一些的。(此条存疑,有人说张公子做过软文,无从查证,故标识之)

这就是一个悖论:在全国都不重视文字价值的今天,只有广告商重视。如果写手们不接广告,靠什么谋生呢?难道去起点写小说吗?

但是,反过来,知乎上面泛滥成灾的是什么?是各种软文。

不客气地说,在手机界、APP界、时尚界,随便点开10个高赞回答,里面起码有一两个是软文 —— 而打开这些软文的评论区,看到的回复都是「谢谢答主,我这就去试试」。

(当然,也有可能是质疑的回复都被删掉了。这个我也不知道)

那么,怎么分辨软文呢?

说实话,很难。

写得好的软文,除非是对KOL很熟悉的人,否则基本是没法分辨的。

我对这一行已经够熟悉了,有些文章都没法确定,得问过才能知道。

但是,许多不够专业的朋友,常常妄下定论,结果就是,在一篇正常的回答下面,充斥着「软文」的主观臆测。

这种做法,至少已经逼走过葛巾 —— 这么说吧,葛巾如果要接软文(注意是假设,我认为葛巾没有接过软文),以她的品牌价值,只可能是高定和珠宝,而且多半不会是国内品牌。居然会有人觉得葛巾会为淘宝店和保险背书……

说回广告。

还是希望知乎的各位,对硬广,能够稍微宽容一些。

不喜欢的,不看就好,尽量不要去取关、拉黑、嘲讽、痛骂、口诛笔伐。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从知乎导流去公众号?因为知乎用户对广告深恶痛绝,而公众号的粉丝,天天都在催他们多接些广告,这样才能养活自己。

这样下去,只会造成高质量的作者不断流失而已。

包括上次的头条事件,很多人说「走了才好,能被钱买走的不是什么好作者」—— 为什么诸位对「钱」那么深恶痛绝呢?

好多产出高质量答案的答主,都是博士在读、硕士在读,或者在二三线城市,能改善一下生活,让自己不必困于杂事,有条件写出更多的东西,对大家不是有益的事情吗?

知乎诸位金融从业者、硅谷程序员,年薪动辄数十万美金,也要知道,有很多人,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收入也许不低,但压力更大。

我自己装了广告屏蔽插件,但只要遇到我喜欢的网站(比如知乎),我都会禁用掉 —— 我用了你那么多东西,既然没渠道捐助你,那起码略尽一点绵力。

就这样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