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广而告之”。
广告诞生的意义就是把一件产品或者是一种观念广而告之,你把广告想象成安装在商品或观念上的一把大喇叭也行,而创意,就好像给这个大喇叭通了电,让你想表达的东西传得更远,被人听见,被人记住。
但是创意这个概念似乎很抽象,什么是创意,怎么做创意,广告人们总结了许多方法论,但似乎没有一个万全的方法论可以用。
那创意广告案例怎样做呢?不方,至少我们有案例可以学学。
一、经典的广告创意
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是因为广告在不断发展,广告的创意也在不断发展,曾经的一些经典广告创意,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广告创意不一样,人们将“喇叭”放在产品身上,围绕产品本身,对产品卖点进行创意。
例如:
1、思圆方便面系列广告
广告的主题是想表达思圆的方便面,营养是能看见的,那么怎样“看见”如何直观地被人感受。这篇创意就把番茄和青椒当成碗,从中夹出方便面。
这样的画面表现,是不是比单纯的广告语,长篇大论的成分说明,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营养是从哪里来的了——从那些真正的青椒和番茄里来的。
2、高露洁漱口水广告
这组广告让人觉得有趣,直观,又有点恶心。吃完东西不漱口的气味在广告中被直观地表现出来,看到这组图片,你甚至能想象到咸鱼罐头和大蒜的味道。更加突出了漱口水的重要性——吃完重口味的东西,就应该用漱口水来清新口气了。
二、较新的创意案例
到了较新的广告案例中,广告创意这把“大喇叭”不再专注于放在产品上,也在关注人喜欢看什么,将这把“大喇叭”放在了观众身上。
1、贾樟柯X 三顿半——【贾樟柯的个人声明】
这一则是贾樟柯和三顿半的H5广告,从画面到文案,只能说是亮点满满。
H5界面往下滑的每一页都是贾导痛苦的脸和对品牌方三顿半的“吐槽”
三顿半这则广告刷屏朋友圈近一周,是什么让它看起来这么有趣?
第一,是共鸣。
加椰奶,加咖啡杯,加盲盒……甲方“磨人”的条件一加再加。想必很多乙方朋友看到这里DNA已经动了吧。即便不是广告行业,也一定能想到那些“一改再改”的时刻,看着看着贾导脸上那张“痛苦面具”似乎也长在了我脸上。觉得辛酸又好笑。
第二,是反差。
甲方一加再加的是什么?是三顿半超级桶的赠品。直到短片的最后,赠品好像都没有展示完,作为消费者看到这些,已经要乐开花了。
贾樟柯导演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充满幻想、现实和文艺色彩,但是这片子最后呈现出来是什么样的?因为赠品太多,剧情片最后都变口播了。
贾樟柯的身份也有了转换,从导演,变成了演员,出现在镜头里。不断的反差,反转,带来的新鲜感,让它看起来很有趣。
2、网易云音乐【云村村民证】
网易云向来擅长做这种小测试风格的H5,每年都会有2-3个,能够出圈的案例。
这一波云村村民证,甚至从微博/朋友圈火到了小红书,大家纷纷晒证,亮出自己的云村村民身份。
网易云的云村村民证为什么能火 ,为什么看起来有创意。
我想它抓住的就是人们想在自己身上找到的身份认同。回答了关于哲学三问里“我是谁”的问题。
通过网易云音乐的这个H5,认同了用户的身份。不论准确与否,都是对人格认知的一种补充,所以才会有“晒”这个动作,告诉大家“自己是谁”和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同类”。
创意这个词总是很抽象,但是在传播的时候,我们总要思考传播的目的是什么,去了解,去洞察,或许创意就这样从一片平静中,冒出一个泡泡来。
如有收获,欢迎点赞哦。
@微思敦 与你分享专业、实效的效果营销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