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影视圈本来就是颜值密度极高的行业,网络时代明星们颜值上的优点和缺陷都被无限放大了,演员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不得不“保持”年轻的形象,虽然残忍,但这是影视这个特殊行业决定的。
大多数的女演员不能靠演技封神,那些真正走心、严肃的影视作品,虽然口碑相当好,但观众们在下班之后/周末夜晚,带着一身的疲惫打开手机电视时,真的会有精力调动情绪,用心体验荧幕中角色的喜怒哀乐嘛?
更多的时候,广大受众会选择几张年轻好看的脸,谈一些不痛不痒的恋爱,演一些简单有趣的剧情,哈哈一乐缓解压力,度过他们的睡前时光。
这种受众选择对于女演员来看无疑是更残酷的,那些真正的演技派市场太小,只能凭美貌和流量厮杀,一旦她们的年纪上去了,又不能保持曝光度,很快就会被市场淡忘。
即使已经被捧上神坛的女演员,也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担心岁月流逝,担心风光不再,担心一朝行差踏错、跌落神坛。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好时光都只有那么几年。更有女演员为了保持青春,不惜削骨磨皮,只为了多保持几年年轻美貌。
2019年7月28号,我国青海省西宁市的某电影节上,出现了预料之外然而又情理之中的一幕。
著名演员海清,拿着手机,用一段备忘录上的发言,给原本略显沉闷无聊的电影节划上了一个不和谐不平凡的尾声。
这是一个普通电影节的闭幕式和颁奖礼,本该是到场明星瓜分奖项、大家相互寒暄并心照不宣的普通一天,却在轮到海清发言的时候开始变得不普通。只见海清向台下招招手,呼唤已经落座的姚晨和梁静等人返场登台。
坐在观众席的个个都见过不少大场面,嗅觉敏感的其实已经感知到新的风暴即将降临。只见海清拿出手机,开始了这段“不平常”的发言。海清对着屏幕强调:我们是一群女演员。
女演员三个字刻意重读,这就是今天最重要的知识点。
随后她也不藏着掖着,三言两语就把想要表达的意思给概括摊牌了。她说她就是憋着劲来搞事情的,要为当代中年女演员生存现状打抱不平。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现在行业资源分配实在不均衡,无论新人还是老炮都要尽量多给我们女演员整点活啊。
为了讨生活公开求职,有些心酸,但绝不寒碜。
为了佐证中生代女演员有多不容易,她反手就拿在台上的宋佳说事,说宋佳至今不结婚只为守护元气,还让所有人叫她小花,太辛苦、太不容易。
然后又说姚晨是为了拍电影才不得不委身做监制,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没在现场的马伊琍也被海清扔出一把飞刀扎到屁股,说她盛装出席只为参加一个自己很轻松的创投会,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最后被cue到的梁静最是难顶,一边做投资一边拜托老公在外面帮自己安排角色,太辛苦、太不容易了。
四段话,勾勒出四个中年疲惫期女人的“艰难”生活。
话里话外,句句看似都是为朋友们发声。
可能海清也纳闷啊,为啥她们看上去都不高兴的样子啊?宋佳听完海清的发言甚至拔腿就准备往台下走,想了想才挣扎着转头回来。姚晨、梁静很想笑笑,问题是实在笑不太出来。一来一去就变成了这幅表情。尴尬,尴尬至极。最后,宋佳甩下一句此观点只代表海清个人立场就匆匆退场,不知所措的海清还急忙想挽回说:小花你昨天可是说的很多。
因为无论怎么样,这种场合,说这种事情,都真的笑不出来呀。
在活动前一天,海清、马伊琍、宋佳、姚晨用完全相同的文案和图片发了微博。
女演员的演艺寿命短、机会也少,而观众对女演员的要求却相对男演员更加苛刻,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境遇相似的四个人走到一起,难免感慨一番。
但是,中年女演员的困境,真的完全是市场和观众的错嘛?真的是因为她们“接不到”戏嘛?
在这里我还想举一个演员,秦海璐。
秦海璐早在22岁就拿下金马影后、金马金像两座新人奖,在演技方面已经很强了吧?然而,却依旧常年只能在各种影视剧里演配角。有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总是饰演底层人民?农民媳妇,城镇职工,家庭妇女……”,秦海璐自嘲:“因为我长得不够倾国倾城。”
确实,秦海璐年轻时的颜值妆容,只能说有辨识度,但实在并不能算是大美女,领奖时甚至被香港媒体报道成了“最丑影后”(香港媒体的一贯作风…),在最看重女演员青春美貌的年代,注总是接不到真正的女主角女一号,只能演许许多多的配角,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影视资源和那些大名鼎鼎的同学更是没有可比性。
然而她努力抓住每一个戏份较多的角色,《父子》《桃姐》《全家福》《三城记》……,赋予她们各自不同的魅力,均成为这些电影不可忽视的闪光点,岁月沉淀下精益求精打磨的业务能力,成为业内公认的中生代女星一线实力派。
更重要的是,她早早就开始了对年轻导演的资助,和幕后工作的参与。2011年,《钢的琴》拍摄中途,600万总预算只到位了300万,资金无以为继,眼看即将夭折,秦海璐不但不要片酬,自掏腰包,还到处跑关系,拉投资,让影片最终得以完成。
该片最终口碑大获成功,金鸡奖五项提名,金马奖七项提名,华表奖三项提名并获得优秀影片奖,男主角王千源东京电影节封帝,就此一举成名,秦海璐提名华表、金鸡、金马三项影后,虽遗憾未能获奖,但她的雪中送炭和临危仗义,早就在业内有口皆碑,积累了多少金钱买不到的良好人脉。
同年的另一部影片《到阜阳六百里》,秦海璐不但是第一主演,直接参与到编剧工作中,也让她获得金马原创编剧奖,收获自己的第三座金马奖杯。
从2013年拿下白玉兰金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5岁的秦海璐真正打开了自己的电视剧之路。之后《红高粱》获白玉兰女配,《白鹿原》飞天、白玉兰双视后提名,并凭这两部年代大剧收获了亚洲电视最高奖(彩虹奖)的最佳女主和最佳女配,集金马影后和亚洲视后于一身。一番女主剧《楼外楼》收视1.35%,2018年度收视第七,终于大器晚成,成为影视双栖的当红青衣之一。
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个人气质在年龄沉淀之下展现无余后,秦海璐的颜值妆容大幅提升,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有带着辨识度的知性美。可说实现了逆增长,和那些曾经“倾国倾城”的同龄人相比,也完全算得上“气质型美女”了。这个年龄段的古装美女、花魁贵妇,现代熟女之类的角色,都能轻松驾驭,加上她的演技能力加成,年过四十的秦海璐,反而片约不断,中等商业片女主、年代剧女一号,影视资源远胜青春年少时。
然而,对困扰众多同龄人的残酷的中年女演员危机,秦海璐有着极清醒的认知,并没有被一时的喧嚣热闹迷花了眼,反而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推掉多部电影片约,开始了自己第一部导演作品《拂乡心》的编剧与执导。
她表示“我28岁就在写剧本,当时想做导演,但在剧本策划过程中发现幕后环节自己有点吃力,跟很多人谈,人家问的问题不是很懂。我想不能打没有把握的仗啊,就从那时候开始就留心注意幕后工作人员,参与实质性的工作。”
最终,这部处女作口碑已大获成功,入围上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更让96岁的常枫老人金爵奖封帝。事实上,年事已高的老人已经身体机能严重老化,在拍摄过程中时常忘词,能让他在最终成片中呈现人戏合一的精湛演技,作为导演,可想而知秦海璐在拍摄和和后期剪辑付出了多大心血。
从此,影坛又多了一个文艺片优秀女导演,可想而知,有了“全产业链”能力的秦海璐,后续资源早已不愁,可以像佩尔和梅丽尔 · 斯特里普等欧美电影界前辈那样,一直演到花甲之年都是响当当的主角了,王小平编剧在头条影人创作者计划里面提到的梅丽尔· 斯特里普,就是一个无论是在什么年纪都能演绎出令人印象深刻角色的天才演员。
王小平在节目中就表示,一直觉得好演员演艺生命应该很长,比如像斯特里普,可以从十几岁到60多岁。“你不觉得他任何一部戏你觉得对他不合适。第一个当然他的确是天才演员,第二个大概是剧本和剧作提供了他很好的一个角色,让他有发挥的这个空间,国内创作其实是有这个问题的,我们相对的给这个中间年龄段的所谓演妈妈的、甚至比妈妈年纪还要大的这些女性,他们的这个创作的剧本。或者是这类的人物关系,是有些少的。”
郑晓龙导演也在节目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国内的创作环境应该需要更多擅长站在女性角度进行叙事的编剧。“全年龄段”、“不只服务年轻网络受众”是郑导演反复强调的部分。“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韩国的编剧都是女性,有大量的中年女性,我有一次参加编剧座谈会,看到来自韩国的编剧,有大量的中年女性编剧,他们对生活对家庭关系有更细腻的理解,他们对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实。”头条影人创作者节目中,郑导就提到了这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秦海璐不惑之年的事业丰收,不知又给了其他刻意“卖惨”博眼球,甚至当众“乞讨”机会的诸位大龄“扮嫩”女星多少启迪呢?
戏剧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时代的症候。影视剧虽然是一个造梦的乌托邦,但随着观众观看审美得到提升,娱乐方式的多样,在浮躁气息弥漫的社会中,如今的观众想看的不仅仅是大女主戏,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和奋斗精神的形象,一个具备更多元的价值观和契合时代背景的作品。
以色示人难长久,只有演技得人心。百年之后,当我们回顾中国电影史,我们又会记住多少那些千篇一律的年轻漂亮的脸呢?而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角色、具有丰富思想的内涵和艺术水准的影视作品却是永垂不朽的,让未来的人们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欣赏,膜拜,赞叹,感动,人之常态,概莫能外。就像白鹿原中的仙草一样,将永远随着影像一起成为永远难以磨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