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
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冰川雪地也可以理解为冰天雪地,意思就是到处是冰,到处是雪。
冰是凝结在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太低结成的透明且硬的结晶。川是指低洼地带被水冲形成的河流;雪地是指天气寒冷时下在地面没有融化的雪,遍地白茫茫的大片地面被雪覆盖着。总的意思是形容天气很冷,河流、平地尽被冰雪覆盖。
冰川堆积地貌形成的过程?
冰川地貌指的是在冰川作用下塑造的地貌。冰川的运动包括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而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外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高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涉及比现在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因此,冰川地貌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
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他沉积物,故对于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开河期、封河期的定义?
开河期 冰层融化、开河流水,称为解冻期。气温回升,水温增高,上下融化,冰色变黄。积雪融化、冒水,冰面上流水的现象,叫做冰上流水。
冰层脱离岸边,成自由状态,冰层不变,水位上升,冰层浮起的现象称为脱边(脱岸)。
冰层整片或分裂大冰排,顺水流方向移动,短距离以后停止,或间歇性移动,叫做冰滑动。 封冻冰层破裂,随水流动,无横跨河面的固定冰层,叫做开河。开河又分为文开河和武开河。文开河是平稳开河,它是以热力为主的开河,是由气温回升造成的。
武开河则是以水力为主的开河,上游来水流量增大,强迫开河,这种开河危险更大。
冰块堆积横跨整个断面,显著抬高水位的现象,叫做冰坝。冰坝形成的条件有三个:
一是河段上游武开河,冰质较强;
二是有足够的来水量和来冰量;
三是有阻止冰块顺利下泄的河道。 封冻期 从封冻开始到全河开冻为止,这段时间称为封冻期。封冻期的冰凌现象也有很多。河流水面被固定冰层所覆盖,叫做封冻。河流断面敞露水面小于总河面积的20%,也称封冻。封冻又分为平封和立封:平封是冰面平整,冰块有顺序地排列起来,在水势平稳、无风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平封;立封是冰面极不平整,小冰堆和冰块斜立,它是在流速急、风力大、冰块相互挤压下所形成的。封冻以后,冰层以下容易形成冰花。
冰层以下密实的冰花叫做硬冰花,比较松散的冰花为软冰花,随水流动的冰花叫做流动冰花。封冻河段内有敞露的水面,长短不一,叫做清沟。
产生在封冻期的清沟叫做初生清沟;产生在融冰期的清沟叫做再生清沟。清沟增大是文开河的象征。在封冻冰层下面局部被碎冰或冰花堵塞,发生显著阻水。封冻期水位一般抬高1~1.5米,严重冰塞可抬高水位2米以上。
冰塞严重的河道易产生冰坝,冰坝易出现于弯道、险滩处,因此这些地方是防凌工作的重点观测段。
冰层没有完全断裂,叫做冰缝。
冰层表面凸起的隆状冰带叫做冰脊。冰层完全断裂、冒水,叫做冰裂。
冰层悬空于水面以上的现象,叫做悬冰。
整个断面冰实的现象,叫做连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