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清华大学学霸名字大全?
清华大学学霸 朱自清,吴晗,吴宓,华罗庚,杨振宁,钱钟书,贺麟,竺可桢,王大中,王国维,冯友兰,季羡林,汤用彤,熊庆来 北大 蔡元培 胡适 李 大 钊 .....
二、清华大学学霸哪个省的多?
第一名:山东省,2016~2021录取总人数874,优秀优良毕业生158,比例18.08%。
第二名:浙江省,录取人数962,优秀毕业人数172,比例17.88%。
第三名:湖南省,录取人数891,优秀毕业生人数148,比例16.61%
第四名:河南省,录取人数1186,优秀毕业生人数195,比例16.44%
第五名:湖北省,录取人数862,优秀毕业生人数136,比例15.78%
第六名:广东省,录取人数795,优秀毕业生人数122,比例15.35%
第七名:陕西省,录取人数632,优秀人数94,比例14.87%
第八名:江西省,录取人数658,优秀人数985,比例14.44%
北京市排在第14名,比例是10.77%,上海排在第12名,比例是12.08%。
全国总比例是12.63%,从数据上分析,北京、上海等地区,没有过平均线。
三、清华大学学霸写的新年祝福语范本?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四、有哪些网红出身于清华大学?
放空鬼马和她男朋友(叫啥忘了,帅哥对不起)以及她闺密(抱歉也没记住名字)。
混血修勾、鹿然然、墨白、小口一吐、黑眼圈小公猪、下韭菜等等等等,只要你搜,你会看到更多。
五、全网八大学霸网红?
淡定型学霸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说考砸了
近日,山东德州一女孩矫欣宇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清华大学的艺术史论专业成功录取。能够考取清华这种顶级学府无论在哪都是比较轰动的一件事情。自然地,吸引不少媒体来采访她。谁知,轰动网友的是她的采访。
“考砸了,本来是要考北大的。”这让很多网友跪了,纷纷表示“学霸的世界,我果然不懂。”
2. 湖南双胞胎学霸,双双考入清华、北大
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的双胞胎兄弟赵稞、赵棣分别以687、685的高分被清华大学的土木类专业、北京大学的北大工科试验班录取。
出生寒门的他们自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立刻成为网络的宠儿、网友的羡慕对象。两个兄弟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一起考取顶级学府。未来的大学,他们依然在一座城市,一起学习成长,真是让人羡慕啊。
3. 三胞胎姐妹同时考上四川大学
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三胞胎姐妹居然不约而同地报考了四川大学。老大杨雯垚和老三杨雯鑫被土木工程专业录取,老二杨雯焱被预防医学专业录取。
能够被重点大学的强势专业录取,3姐妹还可以一起玩耍,真的是太幸福了。
4. 邀请老师一起拆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贵州兴义市第八中学的一位女生,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邀请班主任和她一起拆封,和重要的人一起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
5. 留守儿童钟芳蓉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成为考古界宠儿
湖南女孩钟芳蓉,考取湖南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676分。大多数人会选择金融、政法等热门专业,而她偏偏选择了考古系这样一个冷门专业引得网友热议。纷纷留言说,考古系不好找工作、考古没有“钱途”等等。
可是她却独独爱这个专业。上学不能只是向钱看,实现价值更重要。她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热爱考古。
全国9家考古所、博物馆给她寄来礼物。还未进入大学就成为了考古界的宠儿。
无论有多大困难、试题多难,学霸们总是如雨后春笋般随着高考的落幕涌现出来
六、女主是网红或者明星,同时是高智商学霸。类似《网红圈学霸》的现代小?
书名:文坛大神是网红
作者:一杯豆浆
文案:
头条1:网文大大三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顾淼。
网友A:卧槽!
网友B:卧了个大槽!
网友C:两人之前的粉丝白撕了!
头条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顾淼是网红战斗机淼淼。
网友A:卧槽!
网友B:卧了个大槽!
网友C:说好的胸大无脑呢!
七、抖音上清华大学的网红有哪些?
李子柒、代古拉k、玲爷等等。 2019年8月,李子柒获得超级红人节最具人气博主奖、年度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奖;2019年12月14日,获得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年度影响力人物”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 可她只是一个小姑娘,忽然间要背负这么光荣的包袱,“五千年”和“十四亿”之类的字眼突然都要压在一个稚嫩的肩膀上,我们这个民族都有点过意不去。 李子柒这面镜子,也照见了一些苍白无血色的脸,有了一点小成绩怎么就开始吸毒?怎么就前呼后拥来十几个保镖?当手上也像李子柒一样长满了粗粝的茧,再抚摸生活,才会感觉到丝绸一样的润滑。
八、如何看待23岁就博士毕业的袁岚峰跑去当网红,为什么学霸们忽然都争着去当网红了?
先抛结论,两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好事,大大的好事。
这样的人如果占据了生态位,把流量明星顶下去,那对我们国家青少年将会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要知道,年轻人非常容易受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二个结论,传播知识这件事很正常,知识分子千百年来人家都是这么干的。
你之所以觉得“博士当网红”很别扭,知道原因在哪吗?
原因在于,不精准的语言会误导人的思维。
再说的赤裸裸一点,你提的这个问题是在带节奏,带不好的节奏。
你为什么要把他们叫做“网红”呢?
“网红”这个词,这个年头真是包罗万象了,电钻吃玉米的也是网红,喊麦的也是网红,在直播间倒水露屁沟子的也是网红。
你把博士和这些人放一块,你猜他们会不会高兴?
事实上,你不知道的是,对于包括我在内的,这些认真输出内容的人来说,我们真的非常厌烦听到“网红”这个词。
我去和朋友聚会,大家叫我“哎呀网红来啦”,我在明知道他们没有恶意的情况下,讲道理听到都不是很舒服。
科普创作者,科普博主,科普视频作者,哪个称呼不行?
不信你念一遍,“如何看待23岁就博士毕业的袁岚峰跑去当科普作者?”
是不是就不违和了?
更何况你还说“为什么学霸都跑去当网红了”——你就差把“一窝蜂”这种贬义的词语加上去了。
这对他们所作的事情,对他们的使命感,是一种侮辱。
所以,我希望谈这个问题之前,请你先对他们有一点点应有的尊敬,他们辛辛苦苦做科普,没找你要一分钱。
——总不能人家免费给你好东西,完了你还骂人家吧?
接下来,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些人都喜欢去做科普。
因为他们喜欢科学,因为他们有使命感,他们希望这些好的东西能被大众学到。
科普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因为科学是个严谨活,一篇科普文章,一个科普视频背后,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可能会大量查证,反复确认,到最后就是大把大把的掉头发。但他们还是做这件事,就是因为他们做这一行,希望通过这一行自我实现,积极的影响这个社会。
——这叫使命感。
我当然比不了这几位,但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写的东西,哪怕没有赞,哪怕只有一个人看懂了,对这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就很开心,我这篇文章就没白写。
做科普的人,也都是这样的想法。
给予比索取更快乐,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快乐,希望你有朝一日也能体会到。
事实上,不仅是科学,各个行业的专家,都有传播本行业知识的心理原动力。
只不过,过去他们是通过写书,在报纸杂志上刊登著作,现在有了更好的传播途径——新媒体,他们干的事情还是一样的事情,只不过现在去找更好的渠道传播罢了。
千万不要觉得他们是“挣大钱了“,相信我,他们不是为了这个,牛逼到他们这个份上的人,早已不在乎自己兜里揣多少钱了。
当初,雷军40岁的时候说自己“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装逼,但我很悲哀,我除了有一大把钱,一事无成”,就是这个意思。他们这些大神知道人生短短几十年,钱财转瞬就是一场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乃至于影响历史进程,人生走完闭眼之前能给全人类留下什么,这才是他们的追求。
这就叫“自我实现”。
揣度他们怎么怎么想挣多少多少钱,那你可真把他们看小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比普通人更容易成功?
是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他们自带光环。哪怕什么都没做,只是宣扬了一下“我要去某平台搞科普了”,都会瞬间成为新闻,因为他们有身份加持。
试想一下,如果张译是以普通知友身份进来的,会像现在这样火吗?
第二点,智商够高的人,对于事物的把握程度也会更高,他们会比普通人更精准的把握住传播规律,即便一时碰了钉子,也会在日后很快找到取胜之匙。
第三点,也是最核心的一点,这些人掌握的知识,是他所在学科最深的知识,他拥有的都是最前沿的东西,是你在网上搜不到的,是最具备科学魅力和新鲜感的。
拥有这些知识的人,哪怕只是深入浅出的讲出来,都足以吸引一大票粉丝了。
这就如同题主在问题描述上提及到的金秒致敬盛典直播里面,出现了除张明徽温义飞以外,还有三一博士等的这些高学历网红博主。而且这已经非常明显的看出来,里面的网红博主是越来越偏重于高知识,高质量的短视频作品了。
https://www.ixigua.com/6926369464988467723之前袁岚峰曾经因为天才神童沦落到只能做简单科普上过知乎热榜,后面袁岚峰也在他自己西瓜视频里通过这个视频回应了“简单的科普工作,是否还有价值”。通过袁岚峰的回应,其实更应该看到的是,科普,从来就不是针对那些觉得“它很简单的人群”的。
而且其实大家可以看到,国家现在推进清朗行动,正在整治自媒体的乱象,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有益,有知识,有才华,有质量作品,能获得更多关注和流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也是站在了风口上,搭上了时代和政策的快车,以后的自媒体,一定是高质量的时代。
最后,还是想表达一下对这种内容的支持。
我之前悲观的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将来的孩子拿起手机,发现歌手是不会唱歌的,演员是不会演戏的,网红是没有才艺的,博主是没有真本事的,然而这些人却红得发紫,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我要怎么让我的孩子认同一件事——这个世界应该是努力才有收获的呢?
我真的没法说,因为我的孩子会问我,“你看这些人不是也没本事吗,可是我看他们照样赚大钱啊”。
所以,我的观点是,我希望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正能量有益博主,小孩子看了不仅不会学坏,不会浮躁,还会对这个世界感兴趣,产生好奇心,由好奇心驱使他们努力学习,当他们精力都在这上面的时候,你还会担心他们走歪路吗?
这简直是我几年来梦寐以求的网络环境了。
为他们点赞,希望他们越做越好,一个他们的价值,比一百个流量明星还要大。
以上。
PS,评论一堆酸人家挣钱的,我看到他们义愤填膺的样子真的心疼他们,这辈子也注定不会有出息,要智商没智商要人格没人格,活多大岁数都是最卑劣的那一款。
顺便推一下我最近嗑cp的院士写的介绍海洋的非常好的一本科普书,深海浅说。
九、如何评价近年来各大音乐榜单被流量和网红霸榜,大批听众被折磨至无歌可听。?
你要相信,万事皆有因。
真的是这样吗?
请看图:
这是我写这篇回答时,截取的QQ音乐的巅峰榜,从中可以看出,确实有很多流量网红歌曲,如蔡徐坤《没有意外》,但也不乏实力歌者,如杨乃文《浪里游》。
点开QQ音乐巅峰榜-流行指数,请看图:
前7名的歌曲哪个不是实力歌者?
王源,TFBoys成员之一,已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
任素汐,因《无名之辈》一炮而红,不是网红,而是十年磨一剑的历练,凭实力而红。
杨乃文,《歌手2019》被邀请的补位歌手,吴青峰的偶像。
“声入人心男团”,《歌手2019》专家推荐踢馆歌手,美声的高雅和通俗的流行相结合,绝对棒!
胡夏,《那些年》听过吗?《知否知否》听过吗?
谭维维,2006年《超级女声》亚军,《梦想的声音》导师,2015年《我是歌手第三季》走到了总决赛。
所以题主未免有些夸张了。
如果是这样该怎么办呢?
QQ音乐确实是当下数字音乐里的佼佼者,版权库最多,很多最新的歌曲都会在这里发布,甚至还是独家。但是还有一家叫网易云音乐的,虽然败在了版权,却赢得了人心,界面精美,根据你的喜好精准推荐,文艺范十足,扶持独立唱作人,推荐大家2者结合使用,效果绝对意想不到。
而且大众接受新歌除了从各大音乐平台的榜单,还有以下途径可选择:
1. 音乐类综艺节目
2. 直接搜索自己喜爱的“歌手”
3. 朋友推荐
4. 电影电视剧插曲
所以不要抱怨人家榜单了,自己多拓宽渠道找好听的歌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