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人工智能不断涌现,人工智能的出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教育这一行业,用机器人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塑造人影响人的过程,机器人毕竟是机器,可以从事机械的活动,但教育不是用机器就能代替了的,人的思想不同就得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影响,即使被教育者的想法是一样的,但他们的个性、想法也不一样,采取相同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能行,这一点机器人完全做不到。另外孩子与父母亲的亲密度也不是通过某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比如父母亲与孩子的拥抱所包含的感情机器人就代替不了。教育机器人能完成的就是日程生活的照顾,问题的解答,对孩子的亲密度绝对代替不了。
会的。娱乐中相互学习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还有沟通纽带哪!
为何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进入中小学成为必修课?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上,AI——人工智能都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热词。
在国内教育领域当中,“人工智能+教育”也已然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
人工智能的技术核心部分——编程也因此逐渐走进课堂,走进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视野。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社会上一些青少年编程教育课程也逐渐活跃起来,不禁使得一些家长朋友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习编程越早越好?又该如何让孩子在这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抢占个人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呢?
根据Scratch趣味编程教育官网数据显示,目前,美国青少年编程渗透率为44.26%,英国接近10%,而中国仅有0.98。在当今信息数字化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将成为改变人类未来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在今天,让我们的孩子尽早接触、学习并牢牢掌握这一技能,他们才能紧握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通知,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将STEAM教育(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纳入基础学科。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在政策支持下,一些省份(如浙江省)明确将信息技术学科(含编程)纳入高考考试科目;2018年年4月,南京教育局更将编程列入南京中考特招生范畴。
这些最新政策,客观上大大刺激了家长朋友们们要求孩子学习编程的热情,也催热了青少年编程,机器人教育等课程。据悉,一些北京地区的学校,信息学自选课程或机器人学习等社团都很热门,名额抢手,要靠秒杀。
为何信息学课程如此受欢迎?据悉,拿到信息奥赛全国奖的学生容易获得保送名牌大学的机会,即便不能出类拔萃,信息学成绩已然能够作为孩子们升学的敲门砖。
当然,大部分选择少儿编程的家长都是做了功课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只是为了跟风,别人家孩子学,自己家孩子也不能落后。
孩子学编程,重在培养“编程思维”
人与人日常沟通需要语言,计算机也一样,计算机的语言就是编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小学高年级开始接触编程是恰当的时机。编程会用到一些数学知识,年纪太小的孩子没有基础难以理解和表达。
学编程是很好的选择,但过早学习有可能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数据显示:意识超前的家庭,仍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市。
编写程序,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老大难问题分割成一个个简易的小问题并逐个击破,化繁为简。在过程中,孩子们必须学会思考:如何将代码合理地安排在整个程序中,才能使得程序更加流畅地处理输入-演算-输出,整个过程将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大大的锻炼和提升。
编程培养孩子细心、专注和自我纠错的能力,如果在编写过程中错了一个代码,就会造成程序大乱。因此,编程不仅能培养孩子严谨、认真的做事品质,也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孩子们的探索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少儿编程不是从小培养程序员,而是帮孩子从小养成一种编程思维,“学习编程不是为了写代码,而是代码背后,多样的发展空间和选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