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为3701亿元,占GDP1.49%,总量居世界第五位。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四位。国际科学论文数提升到世界第二位,被引用次数也居世界前列。
重大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涌现出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核电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重大自主创新性成果,促进了高技术及产业的跨越发展。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已接近4000万,位居全球第一,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队伍总人数的近80%,人才“断层”的现象已基本消除,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快速增长。
基础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基础研究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纳米、生物等新兴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始创新成果,一些重要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和通信、超强超短激光研究已居世界前列。认知科学、地球科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世界科学界所瞩目。2006年,我国材料科学和数学的国际排名居世界第四位,化学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六位,物理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位,纳米技术专利数居世界第三位,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综合排名位居世界第七位,生命科学居世界第十四位。
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果卓著,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支cheng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在全部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达15%,高技术产品在全部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30%。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1991—2006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均40%以上的增长,为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01年起,国家高新区的人均GDP开始超过1万美元,率先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国家高新区人均GDP为21万元,是全国人均GDP1.6万元的13倍;人均工业总产值为62.57万元,是全国的6.23倍;平均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2吨标准煤的36.7%。2007年,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营业总收入55812.3亿元,工业总产值46067.6亿元,工业增加值11288.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9.3%。
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在持续20多年举世空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中,攻克了大量复杂的技术难题,有力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为解决“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使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水平显著提高,创下了一系列高产纪录。长江中下游平原稻麦两熟地区单季稻15亩连片最高亩产903公斤,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亩产1733公斤,东北平原春玉米亩产1183公斤。我国利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和养好了世界上22%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了不起的成就,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以及富民强县工程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活力,对农村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