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女医明妃传》,历史中确有其人吗?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8-10 16:07   点击:22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作为一个不太合格的历史控、明朝控、霍迷以及伪刘诗诗粉,《女医·明妃传》满足了我对电视剧的所有审美需求。所以最近一直关注该电视剧的各种动态,并且重新了温习这段历史。看到这个题赶快来答。

以下叙述除自己语言总结外,史实部分主要来源于《明朝那些事儿》以及百度百科等。非历史专业,只是业余喜爱,有遗漏之处随时补充,如有错误与不严谨之处,请各位知友指出并见谅。

《女医·明妃传》的核心故事改编自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又称“夺门之变”)事件,围绕明英宗朱祁镇(霍建华饰)及其皇后钱皇后(李呈媛饰)、明代宗朱祁钰(黄轩饰)及其皇后汪皇后(金晨饰)、女医谈允贤(刘诗诗饰)以及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袁文康饰)等几个人物展开。

根据已经流出来的片花,先对电视剧基本情节做一下概括(此部分会涉及一些剧透,不喜请绕向下一部分)。因为现在掌握的剧情较少,有些剧情是根据片花进行猜测的,可能与实际剧情不符,请以实际播出的内容为准:

明英宗朱祁镇年轻气盛、张狂叛逆,贤妻钱皇后温婉贤淑,有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兄弟俩手足情深,但朱祁镇与老妈孙太后(何晴饰)关系一直不好。女主谈(杭)允贤出身医学世家,但因为某些原因父亲或祖父被陷害,家族受株连。(我对女主谈允贤的身份感觉有点蹊跷:网上关于《女医·明妃传》的百度百科介绍以及前期剧照宣传,是把刘诗诗饰演的女主角定义为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女医之一谈允贤,但就在前几天,我从新流出的片花中看到,女主的名字已经被改为“杭允贤”,并被封为“杭妃”。这是个很关键的事情,我猜测是不是为了通过广电审查,把本剧女主角的身份从历史上与英宗朱祁镇毫无感情线的女医谈允贤改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代宗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杭皇后,或者演绎为两位女性的结合体,这样就完全贴合本剧的剧名——“女医”与“明妃”的双重身份。不过一切以实际剧情为准哈。)

朱祁镇私服出宫,遇到美丽善良的谈(杭)允贤一见钟情,多次出手相助,但谈(杭)姑娘却钟情于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被朱祁镇得知后,愿主动退出,只要弟弟对谈(杭)姑娘好就好。可是朱祁钰先生却由于政治需求被迫娶了悍妇汪美麟小姐,汪小姐气量狭小,对谈(杭)姑娘屡下毒手。

正逢北方蒙古瓦剌来袭,年轻的朱祁镇在王振的撺掇下决定御驾亲征,被众臣及太后劝阻无效后踏上了北征的不归路。不知道什么原因,谈(杭 )姑娘也随朱祁镇一同前往。但这次亲征不幸失败,朱祁镇与谈(杭)允贤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获,并以此要挟明朝,同时也先也喜欢上了谈(杭 )姑娘。孙太后果断放弃了朱祁镇并扶植朱祁钰称帝。朱祁镇被囚瓦剌,期间历尽各种艰难困苦,但幸好有谈(杭)允贤相伴,两人也因此产生了比爱情更加崇高的革命友谊。屈辱的人质生活,让朱祁镇洗尽铅华产生蜕变,往日的张狂少年变成了坚韧隐忍的大叔。与此同时,过了把皇帝瘾的朱祁钰终于不情愿地接回了哥哥,不愿意还回皇位的朱祁钰软禁了哥哥朱祁镇,并纳谈(杭)允贤为杭妃,这一软禁又是七年。

七年间,杭允贤探视过朱祁镇,却被朱祁钰发现并呵斥,兄弟俩再次争执。杭允贤怀上并生下了朱祁钰的孩子,应该就是历史上朱祁钰唯一的儿子、被追封“怀献太子”的朱见济。朱祁钰废了汪美麟,并立杭允贤为后。七年后,朱祁镇趁朱祁钰病重,策划并重新夺回皇位,同年朱祁钰病逝,杭允贤也心灰意冷离开皇宫,终成一代名医。朱祁镇得到了皇位,却永远失去了最爱的女人。

这是我大概梳理的“明妃”感情线,至于“女医”一条线暂且不明,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而历史上事情却是这样的:

明朝从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开国始,传至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终,历经1368-1644(不包括南明)276年,共有十六个皇帝。其中本电视剧的主角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和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就是明朝历史上的第六位和第七位皇帝。

明朝历史上共有三对兄弟做过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朱厚照和朱厚熜(堂兄弟),朱由校和朱由检。后两对兄弟是由于哥哥死后没有儿子,所以弟弟才被推上皇位。(经知友

@SNH48-张益达

提醒应该是四对!朱允炆与朱高炽也是堂兄弟,特此更正。感谢。 )唯独朱祁镇和朱祁钰,却是哥哥活着,弟弟上位,哥哥又重夺皇位。而更加跌宕起伏的是朱祁镇三十七年人生中“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一年俘虏—七年囚犯—八年皇帝”的传奇经历,历史上仅此一人,绝无仅有。

宣德十年(1435),朱祁镇的老爸、一代英主明宣宗朱瞻基抢救无效死亡,享年38岁,年仅9岁的朱祁镇即位,年号正统。老爸给朱祁镇留下了“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等贤能老臣辅佐,另有祖母张太皇太后摄政,阵容豪华,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英宗身边偏偏有王振的这个宦官。

王振,出生年月日不详,蔚州人(今河北蔚县),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他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兵追至,明朝军队死伤惨重,全军覆没, 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王振被杀,英宗被俘,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史称“土木堡之变”。(详见王振(明朝专权宦官)土木之变百度百科)土木之变后,整个明朝政治和军队核心力量被掏空,强大的明朝由盛转衰,进入中期阶段。

英宗被俘消息传来(史书上假称英宗被俘为“北狩”),京城大乱。廷臣为应急,联合奏请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皇太后同意众议,但郕王却推辞不就。文武大臣再三请求,郕王无奈应允,于九月初六登基,是为景帝,以第二年为景泰元年,奉英宗为太上皇。瓦剌俘虏明英宗,便大举入侵中原。并以送太上皇为名,令明朝各边关开启城门,乘机攻占城池。十月,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逼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势不可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迁都城。兵部侍郎于谦(就是那个写下《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至京勤王。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战开始。代宗命于谦全权负责守战之事。于谦分遣诸将率兵22万,于京城九门之外列阵,并亲自与石亨在德胜门设阵,以阻敌人前锋。十三日,于谦派骑兵引诱也先,也先率数万众至德胜门时,明朝伏兵冲出,神机营火器齐发,将也先兵马击溃。也先又转攻西直门,城上守军发箭炮反击,也先又败。京师之围解除。于谦同文武官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详见北京保卫战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百度百科)

次年(1450)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他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兴。
《明史列传》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北狩一年的上皇,终于回来了。
关于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的会面,历史上说法不一。《明史纪事本末》渲染说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明实录》则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不管是嘘寒问暖,还是冷眼相对,事实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
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就这样,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后人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1457),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官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官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朱祁镇复位,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复位当日,他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建议以谋逆罪,处死二人。皇帝犹豫,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您复位无名。皇帝最终同意,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详见夺门之变_百度百科朱祁镇(明朝皇帝)百度百科)

由于朱祁镇匆匆忙忙登上了皇位,竟忘记了废掉自己弟弟的皇帝位,因此,短短几日之内,一个朝廷,竟然存在两位合法的皇帝,不能不说是奇事一桩。

二月,英宗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后薨,享年三十。关于朱祁钰之死,历史说法不一,一说是因为本来病重,被夺位软禁后,病情更加严重,不治而亡。另一说法是,代宗病已向愈,英宗为防止再次发生“复辟”、“夺门”事件,命太监蒋安用帛将代宗活活勒死。

英宗重新上台后,改元天顺。他对失去帝位、软禁南宫8 年的生活耿耿于怀,积恨难消,屡次下诏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景帝死后,英宗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景帝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之一(其余两位分别是朱元璋及其孙朱允炆)。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景帝鸣不平,他们认为景帝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景帝即位,瓦刺如何能退,英宗如何能返京?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皇帝朱祁镇驾崩,享年三十七,葬于裕陵,庙号英宗,朱祁镇长子、十七岁的朱见深接任皇位,年号成化,史称明宪宗。

这位朱见深同学,也是一位奇葩皇帝,因为受老爸牵连,童年的阴影让他缺乏安全感、极具恋母情结,一生宠爱比自己大17岁的大龄阿姨万贵妃,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开序幕。这里不再赘述,各位亲自己去查吧。

对英宗朱祁镇的历史评价:

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相信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尔、阮浪,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天顺八年正月(1464),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
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
明英宗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
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每逢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找人殉葬,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说,连老实巴交的朱高炽、宽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没有例外,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终于被历史上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帝国,留名青史;朱棣横扫残元,纵横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们都是我们今天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为人们牢记。
但在他们的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无数战场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妇和幼子,还有深宫中不为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万骨枯!
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但朱祁镇有一种他的先辈们所不具备(或不愿意具备)的能力——理解别人的痛苦。
自古以来,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别的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说什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但朱祁镇做到了,至少在废除殉葬这件事情上,他理解了后宫那些无辜者的痛苦。八年前,他从一个作威作福的皇帝变成了俘虏,之后又成为囚犯,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衣食不继、相拥取暖,这一惨痛的经历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身处困境、寄人篱下的悲哀,也知道了身为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么的艰难。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决定违背祖制,去解救那些无辜的人。应该承认,这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行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无故去夺取别人的生命和尊严的权力。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错事,但在我看来,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人”。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朱祁镇的一生: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对代宗朱祁钰的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成化十一年,明宪宗谈及其叔景泰帝,称赞他临危之际,保国安邦,奠定祖宗基业于危难之际,惜乎当年奸臣谗言,先帝削了他的帝位。他认为,郕王朱祁钰有功,应当承认他的帝位。这在一定形式上,等于承认了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功绩。
景泰帝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
明史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
反面评价:
明代宗挽狂澜于既倒,在土木之变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然而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整整七年之间不得出入。同时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
明史说景泰帝,“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详见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百度百科)

关于蒙古瓦剌部领袖也先

绰罗斯·也先(?—1455年?),蒙古族,绰罗斯·脱欢之子。简称也先,清朝时期译作额森,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也是相当于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同时被脱脱不花封为太师,在他统治期间,瓦剌达到极盛。
也先的父亲脱欢统一了蒙古东部地区,也先在明正统四年(1439年)继承成为瓦剌的首领,他向东发展,征服了女真,势力到达朝鲜北境,并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打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并包围北京,明朝形势危急,后围攻不成,退回蒙古,并释回明英宗。
他统治时,致力于加强大汗的统治力,控制各部酋长,明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在击败岱总汗脱脱不花后僭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号”添元“,但也引起一些不满和反抗,后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杀,去世后瓦剌逐渐衰微。后分为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格尔部两部分。(详见绰罗斯·也先_百度百科

关于英宗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

孝庄钱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比英宗大一岁。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葬裕陵。(详见孝庄钱皇后_百度百科
关于英宗与钱皇后伉俪情深的故事,史书上有哪些鲜为人知但是温暖人心的片段? - 古承阳的回答这个答案已有介绍。

关于代宗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汪皇后

贞惠景皇后汪氏(1427-1506),亦称“汪废后”,明景帝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性格正直刚烈,一生坎坷,因反对景帝废黜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而被废为庶人。英宗复位后,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郕王朱祁钰去世后,经英宗同意,汪氏免除殉葬,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寿八十而终。(详见孝渊汪皇后百度百科)

关于代宗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杭皇后

杭氏(?--1456),明代宗(景帝)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死后谥为“肃孝皇后”。英宗复位,削皇后号,毁所葬陵。她作为明代宗继皇后的身分不被明朝正史认可。算是明代后妃中的一位悲剧人物。
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又称为‘景泰帝’或景帝。杭氏被册封为妃。登基之初,代宗立哥哥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代宗欲废黜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汪皇后坚决反对,并劝说代宗之所以能即位纯属侥幸,万不可将朱见深废去。汪皇后因此触怒代宗而被废去,之后朱见深也被废去,改立朱见济为皇太子。杭妃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
短短几年时间,杭氏就由普通的民间女子成为当朝皇后,且儿子又是太子,真可谓平步青云了,她的父亲杭昱也被封为锦衣指挥使。然而人生难料,这样的风光无限她只享受了短短的四年。
景泰四年十月(1453),皇太子朱见济夭折了,年仅5岁。杭皇后悲痛欲绝,卧病不起,很快在景泰七年二月(1456)崩逝。代宗也颇为悲伤,谥为”肃孝皇后“,又为她修建陵墓,号曰”寿陵”。(详见肃孝杭皇后_百度百科

关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

明宣宗孝恭孙皇后(?—1462年9月),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
孙皇后与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后,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胡皇后,退居长安宫,而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镇登基为皇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终于化解了危机。
景泰八年(1457年)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太后崩逝。全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葬于景陵。(详见孝恭孙皇后_百度百科

关于历史上的女医谈允贤

谈允贤(1461年-1556年) ,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明代南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其祖母茹氏对医药也十分精通。父亲谈纲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母钱氏,有一弟谈一凤。谈允贤自小聪慧,秉承家学,在祖母的教导下学会的精湛的医术,从十来岁时即“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籍,祖母去世前将一生所收集、编写的药方病理都传给了谈允贤。谈允贤后嫁杨姓男子为妻,婚后不久患上气血失调,就自我诊治、试药,后来生了三女和一子杨濂,每当子女有病,她都亲自为他们诊治。直至其祖母去世,她才真正在外行医。一些女性患者,患了妇科或外科疾病,不愿让男医生诊视,就纷纷来找她医治。而谈允贤的医术相当精湛,每每获得奇效。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许多上流社会的妇女因男女之防,不愿请男医生诊治,因此常常发生贻误病情的情况,谈允贤女医的名声使这些妇女纷纷找她治病,在许多成功的案例后,谈允贤的名声也渐渐的传遍各地。著作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谈允贤病逝,享年96岁。(详见谈允贤(明代女医师)百度百科)

所以,本剧与史实完全不符的内容有

1、历史上朱祁镇去世时,女医谈允贤仅三岁,二人并无感情纠葛。且女医谈允贤所嫁夫君姓杨,史实可考。如果刘诗诗饰演的是杭皇后,作为英宗弟弟的女人,与英宗朱祁镇也没什么交集。

2、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汪皇后,并不是由于德行有失被废,而是反对代宗废黜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而被废为庶人。后来,英宗复辟,也是因为感念在汪皇后曾阻拦代宗废掉自己的儿子,才免除汪皇后殉葬,使其安享晚年而终。

暂时想到的不符就这些,想到再补充。

最后建议题主可以看一下《明朝那些事儿》。本段历史见《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万国来朝”第十二章“朱瞻基是个好同志”至第三部“妖孽宫廷”第四章“不伦之恋”,写的十分有趣。虽然这本书很有争议,但对于对明史不甚了解的读者,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书籍,能帮助你条理的了解明朝历史。

用了整整一晚上整理出这个答案,略长。很多没有展开的史实已把百度链接附在后边,大家自行查看。感谢能耐心看到这里的知友。愿霍霍和诗诗能凭这部剧在今年继续崛起。编辑于2月11日。

===========================================

2月15日更新。

剧已经开播两天了,看了几集,剧情真的与之前预计的差不多啊,果然还是把女医谈允贤与杭皇后这两个历史人物合二为一了。继续找不同:

3、剧中将女主家族定义为原姓为”谭“,为避祸改姓”杭“,那就来区分一下谈允贤与杭皇后的家族成员:

女医谈允贤:祖父谈复,祖母茹氏为当时名医,伯父谈经官至户部主事,父亲谈纲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母钱氏,有一弟谈一凤

杭皇后:父亲杭昱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使哥哥杭敬、弟弟杭敏后被封为锦衣卫百户。

剧中杭允贤的父亲身份设定为”宣武将军“杭纲,按原姓就是”谭纲“,这更符合历史上女医谈允贤的父亲谈纲的名字,但人家只是南京刑部主事,不是宣武将军啦。

另外剧中涉及了杭允贤少年重伤早逝的哥哥允良,只是虚构的啦。历史上谈允贤的弟弟谈一凤活的好好的,弘治年间中应天举人,后任应山知县,多惠政。

4、编剧为了制造剧情冲突也是拼了,居然让孙太后掌握了听政、废帝大权。历史上关于孙太后是不是英宗的亲妈众说纷纭(经知友提示已改正),但企图废掉皇帝换上庶子说不过去。其次,孙太后从未垂帘听政过。英宗年幼时一直是祖母张太皇太后摄政的,且从未垂帘。大臣曾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张氏则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张氏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详见

诚孝张皇后_百度百科

5、关于朱祁钰的老妈,的确是个获罪之人。宣德年间,明宣宗御驾亲征,生擒汉王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府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侍女吴氏也在其中。回京途中明宣宗邂逅了吴氏,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为嫔妃。宣宗就把她安排在紧靠宫墙的大宅院,时时临幸。终于,吴氏产下一子,就是朱祁钰。母凭子贵,吴氏被封为贤妃,却继续住在宫外。所以吴太妃并不是像剧中说的那样没有被封妃。(详见

吴贤妃_百度百科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病重,召吴氏母子进宫,将之托付给张太后。宣宗驾崩之后,张太后果然信守承诺,封朱祁钰为郕王,并修建王府供他们母子居住。所以郕王朱祁钰一直在京啊,并不是剧中所讲把朱祁钰从藩国召入京城。剧中所说的郕州是什么鬼。

6、剧中的静慈师太就是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的理由将其废掉。胡氏废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然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所以胡皇后被废后成了道姑不是尼姑啊。(详见明宣宗恭让章皇后

胡善祥_百度百科

7、于谦到目前为止真的没出现,看到知友

@伊三

在另一个问题下的回答”于东阳=于谦+李东阳“(注:李东阳,明弘治至正统年间内阁大臣),这个答案我给满分哈哈哈。

电视剧这种手法不是以前没见过,黄晓明主演的《大汉天子》为了避免观众与历史人物对号入座对角色名字做了改动,除了刘彻、卫子夫等角色做了保留,将东方朔改成了东方慧,张汤更名为张固,灌夫更名为关夫,李陵更名为李勇,李广更名为李光,郭舍人更名为郭得仁,张骞更名为张远 。《风中奇缘》为了通过广电审查改的更凶残。所以不要对号入座了,就当谭允贤=谈允贤+杭皇后、于东阳=于谦,大家就将就着看吧。但一定要记住历史上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啊。

越写越长,不知道各位会看烦嘛。。。

=======================================

2月20日,忍不住再更新几点。

8、昨天播出的第12集终于过年啦,并且太后提到郕王今年22岁、钱皇后24岁,这一情节瞬间让我们有了时间定位,这一年就是公元1449年了。出生于1427年的朱祁镇同学也长了一岁,今年虚岁23岁啦,友情提示:离六月份即将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也不远了……。咦?哪里不对?为什么孙太后说皇帝还没有儿子?历史上出生于1447年12月9日的朱祁镇皇长子朱见深应该已经一岁多(虚岁算三岁)了,皇子朱见潾(1448年5月7日生,初名朱见清,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母宸妃万氏)也已经出生要不半年后英宗被俘谁当太子?看编剧怎么编吧。

9、这几集汪国公实在抢戏,今天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个汪国公到底是谁。

汪氏是顺天府人(今北京)。在成为皇妃以前,其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祖亲汪泉,父亲汪瑛。正统十四年冬,英宗被俘,郕王登基为帝,册汪妃为皇后。汪泉升任都指挥同知府军卫,汪瑛任锦衣卫指挥使。不久,父子俩一并升擢左都督。没有证据表明汪家跟皇室有连襟关系,更别提当户部尚书、封国公。

剧中外戚势力着实嚣张,孙太后一手遮天、汪国公出谋划策,连身在尼姑庵的前朝废后都能指挥的动内阁大臣上书,可事实上明朝外戚没有这么大势力。这是因为明朝自开国始,嫔妃地位一般比较低下,娘家人没地位,且宦官在皇帝的庇护下势力巨大,也抑制了外戚势力的政治渗透。权力的天平主要靠内阁与宦官两股势力相互平衡。

10、最后,本以为第一集出场的徐侍郎徐基会是帮英宗复位的徐有贞的化身,居然在上一集刺杀中落水身亡了。六部侍郎在明朝是正三品的官,亲自上阵搞暗杀也是醉了。

这次就更新到这里吧。谢谢各位知友厚爱,祝大家观剧愉快。

========================================

2月29日。

11、时间设定错乱。

过年那一集明明说郕王22、钱皇后24,后来某一集(实在懒得往回翻了哪一集了)又说朱祁镇比朱祁钰大三岁,昨晚这一集朱祁镇又成了23岁,前后矛盾。事实是,若以当前年份为1449年,钱皇后出生于1426年,今年24岁;朱祁镇出生于1427年,今年23岁;朱祁钰出生于1428年,今年22岁。

剧中“十一年前谭允贤受程十三诱骗给怀孕的孙皇后下了红花精致其流产”,则表明11年前先皇朱瞻基还活着。事实是,明宣宗朱瞻基生于1398年、崩于1435年,当年朱祁镇继位,年仅9岁。11年前为1438年,朱瞻基已去世三年。

12、钱皇后还是怀孕产子了,并且取名朱见深,就是以后的明宪宗。历史上钱皇后无子。且英宗早与其他嫔妃育有两子,前面已述,朱见深生母孝肃皇后周氏,详见

孝肃周皇后_百度百科

13、30集朱祁钰母亲吴贤妃升为皇太后,宫女曾说“皇上的旨意刚下来,那些太妃娘娘们就巴巴送东西来”。可事实是,明宣宗死后,只有胡废后、孙皇后以及吴贤妃活了下来,端静何贵妃、纯静赵贤妃、贞顺吴惠妃、庄静焦淑妃、庄顺曹敬妃、贞惠徐顺妃、恭定袁丽妃、贞静诸恭妃、恭顺李充妃、肃僖何成妃以及郭嫔等十几位妃嫔全部殉葬,所以没有任何其他太妃娘娘了......明朝的殉葬制度从明太祖朱元璋起至明宣宗朱瞻基,皇帝去世除早逝妃嫔、正宫皇后、下一任皇帝生母以及其他个别例外情况,整个后宫都要给皇帝陪葬。幸好明英宗朱祁镇嘱托儿子废除了这项残忍的制度,否则延续下去,不知还会有多少无辜的女子枉送性命。

剧已经播出过半了,各种剧情都已经展开,与历史的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细究起来恐怕一言半语也说不清楚,加之快要开学精力有限,可能是最后一次更新了。

评论区有知友吐槽剧情很扯,也有跟我争执辩驳的,其实我觉得都不重要。历史给了我们很多遐想,也给了我们再创作的空间。《女医·明妃传》的播出,除了让我们观看剧情、服装、喜爱的演员之外,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历史本身,这就够了。

历史是我从小的兴趣,第一次答历史方面的答案,得到这么多赞,我真的很感激。可是我也深知自己不够专业、考究不深,以后会多看些史书原籍,带来更精彩的答案。

小花谢谢大家关注,祝大家心想事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