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为一个好的主持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一) 政治素质 主持人必须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准。
(二) 精神素质 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过人格、修养、风度、气质等状态反映出来,而这些状态都要基于良好的精神素质。这包括对生活和观众的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观众,主持人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真诚和质朴,也才能换来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思想。这是一个主持人雕塑形象的根本。
1、思想。这是一个主持人雕塑形象的根本。主持人对某事某物的看法、观点,往往会对观众产生极大的导向力,这就要求其思想认识必须具有超前性、权威性,使观众认可其价值,接受其观点,从而将节目的主旨完满的传导给观众。
2、人格。人格的魅力对于主持人雕塑形象来说是最为持久的因素。
3、主持人的气质这一素质是由综合因素形成的,包括人格修养、道德情操、文化结构、个性意志等诸种因素。它一方面具有先天性,另一方面又来自后天的修养和磨练。主持人的风度气质是伪装不出来的,完全是自然的袒露。有什么样的气质就有什么样的表现。
4、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一名主持人一目了然所应具备的,它也是塑造主持人形象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主持人最直接的标志。业务素质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迅捷的语言组织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临场应变发挥能力和独特的个性风采等等。换言之,主持人只有在拥有大量知识,提高了主持节目的能力并掌握具体操作技巧时,才有可能自如的驾驭节目。
二、话说长江的主持人
陈铎祖籍江苏淮安,也算是在长江之畔,出生在长江的入海口――上海,陈铎与长江有着剪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说他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中学时的陈铎和几位同班同学特别爱水,上海水面不多,就跑到郊区高桥去看海,其实那就是长江的入海口。因为是走了很远很远才看到一望无际的水面,眼前壮美的景色让陈铎至今都印象深刻。后来他才知道,那不是大海,那是长江。拍摄《话说长江》时,陈铎在电视剧团工作,本来陈铎要到峨眉山担任《西游记》的配音指导,但是由于通讯条件不发达,剧团的秘书没有接到这个消息,陈铎便与《西游记》失之交臂了。没去成峨眉山的陈铎有一天接到了《话说长江》总编导戴维宇的电话,问他愿意不愿意参加这个节目做主持人,当时《话说长江》的名字还没有定。因为是与日方合作的,长江尚有很多内容日本的拍摄者并没有收纳到他们的画面中,这些漏失的部分就需要由主持人用语言来补充。陈铎大致了解这个节目,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主持人。陈铎问:“你们怎么会想起找我呢?”戴维宇说,“我们看过你解说的《丝绸之路》。”原来,几年前,中日合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有几集是陈铎解说的,片子拿到日本编辑的时候,很多日本人惊讶于中国还有这样娓娓道来、不高高在上的解说。陈铎很喜欢解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过去很多保留节目都是由他解说的。他问戴维宇:“是解说分量多还是出镜分量多?”戴维宇说“解说多”。陈铎一听解说占的比重比较大,便一口答应下来。
戴维宇又问陈铎:“找谁跟你搭档呢?”陈铎说:“你们想找电视台的?还是找广播电台的?”戴维宇说:“广播电台的也可以。”陈铎说:“广播电台的雅坤、虹云的声音都跟我比较配。”戴维宇问:“虹云怎样?”陈铎说:“虹云不错啊,音色好、镜头感也很强。”
就这样,陈铎走进了《话说长江》。第一次跟《话说长江》组的人见面,陈铎几乎闹笑话。作为干电视的“老”人,又经常在广播大院里碰面,他对一些老同志自然是认识的,但他却并不识得后来的年轻人。
三、在辩论赛中主持人需要做什么
在辩论赛中主持人需要做到以下要点:
1、熟悉流程。
2、熟悉辩题、双方队伍所持观点及队名。
3、熟悉评委的长相、姓名、性别、职位。
4、熟悉介绍评委的顺序。
5、身为主持人,是一个控制的角色,赛场纪律、听众秩序、比赛流程等,都需要调节。不懂规矩或低素质的观众应如何应对,辩论时辩手的违规操作应如何识别与警告,观众提问时如何控制节奏并顺利等到评委回来,都需要注意。
6、先念最佳辩手,再念获胜方;颁奖的时候,从最低奖项开始念,设置悬念。
扩展资料
主持人主持时的注意事项:
1、微笑:自然微笑,就好像拍照一样,切勿夸张。眼睛切忌不要长期盯着同一地方,要自然地看观众。
2、拿稿持麦:通常是左手持麦,麦克风与嘴成四十五度脚。麦克风离嘴距离大概有一个拳头大小。右手拿稿,稿件可制作成卡片,放在手掌内。手的位置大概与胸持平,离胸口两个拳头大小。
3、男女主持人搭配:首要考虑身高,男主持人要比女主持人(穿着高跟属鞋以后)高出3到5公分,太高不搭配。另外,男女主持的台词要注意分配好。
四、现在播放《北京您早》的女主持人是谁
晨阳(我最喜欢的女主播,新闻主播)
孙颖(新闻主播)
方亭(资讯主播)
天旭(资讯主播)
张宁(气象主播)
冯超(气象主播)
刘洪悦(英语主播)
曾煌(英语主播)
五、做辩论赛主持人需要注意什么
节奏控制
气氛调节
表达准确
幽默得体
借助评为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 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