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里头都是顶级人才,这个谁也否认不了。
早年看过央视“内部春晚”的,都笑趴过。感叹央视的人不是不明白,是人在屋檐下。那些话能说,那些话不能说,由不得他们。但内心,他们其实是最明白的一群人,接触的资讯比大众多得多,更容易了解全貌。
我记得当时流行论坛,有网友问,明知道如何,台面上还得那么说,长期下去,会不会精神分裂啊。
“内部春晚”实际上给了他们一个发泄的方式和渠道。有兴趣的可以搜出来看看,应该不难。
离职未必和收入、管理有关系。人的良知、道德都是有上限的。
“那么多人”离职,也可能是个伪命题。
央视的职工,据说有四万多人,主持人占据了多少,没看到数据。上千人应该是有的。
“离职”的有多少,除了特别知名的几个,好像也举不出太多的例子。我看到有知友已经说明,部分主持人本来就是地方台或高校借调的,借调期结束,回原单位履职,该教学的教学,该幕后的幕后,就谈不上离职一说。只是曝光率降低,观众看不到了。
主持人的在职情形,比较复杂。我有幸参加过北京卫视的节目录制,当时的主持人是王刚先生。
王刚是不是北京卫视的主持人?至少当时看起来是。实际上当然并不是,不过是一些传媒公司打造出一档节目,卖给北京卫视播出。临时给王刚老师挂的节目主持人头衔。这种情况,王刚先生的去留,和电视台就未必有关系。
张泉灵女士有没有可能做一档节目卖给央视,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呢?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
外人看表象,内部的人事关系是不必要知道的,也是无从知道的。不能靠猜。
央视离职的知名主持人中,去年(2022年)令人尊敬的还有赵普先生,原打算引用一位作家关于他的岁末感想,不想翻看时已被和谐了。借这个问题下顺便致敬。
得有二十年没认真看过“春晚”了吧?今年也不算认真看了。老婆孩子在客厅看,我在书房追一老美剧《博斯》,偶尔窜到客厅报个到,不为看,为不至于因为我的不参与,浇灭了老婆孩子残存的热情。——毕竟,除夕夜如果竟然连春晚的背景音乐都没有,那就真不知道什么是年味了。
春晚主持人里头,只认得撒贝宁和买买提(?),记忆不深处的赵忠祥、倪萍早不见了——漫说这老二位,就是后来的朱军、咏哥,偶尔客串主持的姜昆、冯巩,也都不见了。赵倪诸位的主持风格是一贯的温情和肉麻,柳絮儿和拍马儿,当时盼着上点年轻锐气的,改一改路子,老胳膊老脸看也看烦了不是。要么纯娱乐,过年嘛观众要高兴要傻乐就不要上纲上线逮着蚂蚱愣叫猪,或借着过节的劲儿不得问罪既往不咎上点讽刺的,过年嘛观众要出气要撒欢要说点难听的有何不可理所当然应当满足,嘴上耳朵里都需要痛快痛快。教员说得好,群众要泻火,让他们泻,天塌不下来——想不到后来越改越肉麻,看意思是横下一条心,要在肉麻的路上越走越远了。相当不好玩。一家人瞪眼那么尬看着,一些主持的桥段(硬广告还在外),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五官颇有些无处安放。中途撒个尿,总感觉哪儿憋着不得劲。
买买提只认得一张脸,除了春晚,主持了什么节目一概不知。撒贝宁是知道的,早年《今日说法》谁还没看过几集呢?照我说,撒贝宁就该主持《今日说法》,干别的主持,我虽然看得不多,总感觉哪儿不对,横竖看不出好来赶紧换台;反过来,《今日说法》,还就得撒贝宁主持,后来的张绍刚诸位,都没给这节目提升什么。可见这主持人和这节目,是相互成就的关系,谁离开了谁,都在走下坡路。群众都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