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CTV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明朝

103 2023-10-20 20:25 admin

CCTV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明朝

百家讲坛有关明朝的节目

53、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56、细解明朝十七帝――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91、郑和下西洋600年祭――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94、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喻大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08、大明嘉靖往事――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110、大明名臣系列――郦 波: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

121、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132、永乐大帝(《朱元璋》正在录制)――商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145、传奇王阳明――董平: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

146、三言二拍――韩田鹿: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158、万历兴亡录――方志远: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164、大故宫(第一部)――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确实是 明亡清兴60年

阎崇年讲清史讲得好吗?

不同的人不同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阎崇年,汉族,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出版专著数十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国文字。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系列讲座,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不好。阎崇年讲得太偏激,明亡清兴六十年里他严重丑化明朝,令人反感。讲错的地方太多了,我复制给你看。

18:13阎“谬误”之一:万历皇帝和自己的弟弟潞王、儿子福王大量圈占土地,达810万亩,而当时全国的耕地不过5亿亩,万历一家的土地占全国可耕土地总额的6.3%。

反驳意见:根据明代史料记载,正确的数字应该是1.6%。

阎“谬误”之二:张居正卒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

反驳意见:张居正在阎先生的照顾下又多活了2年!正确的时间应该是万历十年(1582年)。该错误同样见阎先生大作《明亡清兴六十年》15页“万历十二年(1584年),张居正故去了。”

阎“谬误”之三:讲到万历查抄张居正的家时,阎崇年特意语重心长关切地提到张居正的母亲――‘80多岁的老人呀”!可是接着话题就转到张居正的家人在抄家封门时有饿死的,张居正的母亲‘80多岁的老人就此失踪!连寻人启事也没贴。

反驳意见:不知道的还以为老人家流落街头,而实际史实是,万历没有对张居正的母亲太绝情,而是给了1000亩地和一座空宅给张居正的老母亲养老。

“谬误”之四:阎先生在谈到万历税收弊政时,说辽东的许多百姓跑到后金努尔哈赤那里,因为不用交税。

反驳意见:据关内一方的史书记载,辽东的关内人大多是被后金军队掳到关外的,努尔哈赤的剃发令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止掳来的“包衣奴才”逃走。

阎“谬误”之五:1621年大量满族军民风尘仆仆地来到辽东,居无定处,急需安置。反驳意见:努尔哈赤为了稳定人心,首先对编入八旗的各族人等实行了“计丁授田”,规定1男种5垧粮田,种1垧棉田,一起编组成屯庄,在牛录额真统一管理下进行生产,并且纳粮当差,以解决军饷、兵源等方面问题。同时,迁入大批女真人,为了解决这些大量内迁的女真人吃住等问题,努尔哈赤下令,辽东原住民的房屋与女真合住,粮同吃,地同耕的办法,不但要令当地人民户供奉女真人的吃住,还要将家中有多少粮食如实报告,按女真的人口每月供应粮食。

当地人的衣物除了少量保留,大部分都要交给女真人,女真人经常肆意侮辱当地人的妻女,当地人还丧失了随意行动的自由,这样,当地人实际变成农奴!这是当时的一些史料:

1、满清入关后,继续劫掠人口。非女真人的官员犯罪动不动就是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顺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清世祖实录》)

2、农奴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杀。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清史稿》),由此推算,仅自杀的农奴,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就不下十万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

3、由于满 清的疯狂虐待,大量农奴逃亡,“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清世祖实录》)看来,当地居民当时还是想回去交万历的税!

阎“谬误”之六:人一胖就懒,万历皇帝是个大胖子,肚子大的走路都得小太监托着肚子。反驳意见:不知道阎先生从何考证而来,这好像是《新唐书》说安禄山的段子。

阎“谬误”之七:万历皇帝不郊、不庙(不关注民生,不行祭天地之礼)反驳意见:万历十一年,当时北方天旱无雨,万历来到北京郊外祈雨。本来应该用辇把他抬到天坛,但万历皇帝在炎炎烈日下坚持步行。要求不清道,不净街,让百姓们都看到自己。万历仪表端正,相貌堂堂,大明天子的风范让万民敬仰!

阎“谬误”之八:指责明朝皇帝,只讲万历皇帝,讲时表情沉重、有气无力。而颂扬满清皇帝,大多之说康熙,说时精神矍铄、两眼烁烁放光,好像看见了指路明灯,心中的太阳!反驳意见:万历在明朝皇帝中,政绩应该排在末流的,也就相当于清廷的道光、咸丰,但在抵御外侮方面要远高于道光等。阎先生的做法是学田忌赛马――拿劣马和良马去比。

阎“谬误”之九:把“不朝”等同于“不理政务”

反驳意见:万历的“不朝”不等于“不理政务”,重大的关系国家军事的决策,如三大征,万历都亲自做决断。明朝在200年时间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内阁,在中国古代封建农耕社会,只要不是面临突发的重大事件,官僚队伍都可以用已有的成例来办理公务。并且明朝的“党争”因为官僚集体之间的争斗和互相监督有利于皇帝权力的稳定。

明朝的大部分时期是开放的,对西方科技的学习和应用是积极的。明朝科技水平的发达在《天工开物》这本科技著作中得到集中体现。可就是这样伟大的科技著作在满清毁禁文化的政策面前一度在中国彻底销声匿迹,近代才从日本重返中国。

阎“谬误”之十:“康乾盛世”远优于明朝

反驳意见:满清的建立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时,清军装备的火枪技术仍然停留在17世纪,不仅制造低劣而且数量甚少,水师的舰船工艺甚至不及明朝的水平。可惜的是清廷趁明朝内乱得手,看不起装备了火器的明军,以为自己真是马背上得的天下,自平定葛尔丹之后火器就没有发展, 甚至倒退,例子有:

(1)清嘉庆时曾倾全国之力仿制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机炮以装备八旗炮队,结果所造大炮射程竟不足原炮一半;

(2)鸦片战争前,关天培日记中的记载清军当时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射程只有1200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红夷炮都比这远得多得多;

(3)当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兵被英国开花炮弹打得晕头转向,对开花弹视为神物时,全然忘了他们的努尔哈赤就是让明军开花弹给炸死的,而在当时北京八旗炮库内还有大量被蛛网密布的明代造开花弹。

(4)康熙年间,天才武器发明家戴梓更是发明出了“连珠铳”,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铅弹,威力极大,在当时可谓妙绝古今,冠绝中西,比欧洲发明的机关枪早两百多年。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他发明的威远将军炮类似现代的榴弹炮,射程远、火力猛、威力大。然而,清政府依然不屑一顾,竟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天才戴梓的结局是,被充军关外。

阎“谬误”之十一:清帝系少数 民 族,因此处理各 族关系同汉 族皇帝有所不同,满清各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

反驳意见:满清的独裁统治因为不相信非满族人,内阁包括后来的军机处都变成了应答的参谋咨询机构,丧失了决定权。满清的皇帝不得不勤政,他已经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满清皇帝一方面笼络他 族知识分子,给君 主专 权“培养”奴 才,一方面“剃发易服”,奴化打压人民,并以百年的文字狱屠杀异己思想。此外,还组建前所未有的膨胀官 僚队伍,造成清廷行政机关效率低下,阿谀腐败盛行。满清经济上重农抑商,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满清的落后其根源在于其统治思想与心态的落后。

阎“谬误”之十二:康熙是勤学的,不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还广泛涉猎西方的先进科学。

反驳意见:康熙皇帝只是把这作为提高自己执政能力和向臣民炫耀的资本,丝毫没有触动满清愚民的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政策。康熙皇帝的“尊师重道”是把知识分子视为家奴,其皇子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是从来是站着授课。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不过是满清皇家的游戏和玩具。没有真正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作为来自一个文化落后群体的统治者,清廷皇帝把维护统治的重点放在不遗余力的愚民政策上。

康熙只是在内廷养着几个传教士,玩弄一些西方人眼里初级的机械和技术。雍正讨厌传教士,连老爸的那一点小小的科学爱好都不要了,最大不了就是让传教士用西洋画艺给自己画肖像。到了乾隆,更是认为“天朝无所不有”,更加蔑视西方科技 ――他的孙子道光到与英国交战时,连世界地图都没见过,到处问人英国离新疆有多远。

阎“谬误”之十三:清代奠定中国版图.东临大海,南极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跨大漠,东北连外兴安岭,疆土约1250余万平方公里.

反驳意见:明朝在最盛时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直属领土,远大于清,今天俄罗斯博物馆还保存着明朝在西伯利亚地区建立行政区域的界碑,但至清康熙后,中国的势力便彻底退出了这些地带。清代由于闭关锁国,在统治中后期丧失了大量领土,给现代中国遗留了历史包袱。

阎“谬误”之十四:清代编纂文化典籍,编修《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等,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历史文献。

反驳意见:清代在编写《四库全书》时,史载“毁书甚于编书”,超过半数的中华典籍仅仅因为不符合清统治者的口味,就被一把火烧掉,幸存下来的书都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连《满江红》也被篡改。清代编写《明史》时,把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全部删除,并销毁了明代皇帝起居注《明实录》,所幸当时编修官偷偷誊写实录带出宫禁,最后得以流传至今,让今人能够知道真实的明代历史。

阎“谬误”之十五:清代的建立过程中保护历史文物,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阙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史册盖无一例。”

反驳意见:曹魏没有毁掉东汉的宫殿,西晋没有毁掉魏的宫殿,唐没有毁掉隋的宫殿,明没有毁掉元的大都,中华民国没有毁掉清的紫禁城

----------------------------------------------多说几句,为什么一直以来明朝在大家的眼里印象灰常差,本座不得不说一句,《明史》是清朝人修的,《清史》大量引用的清史稿也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修的,所以,可想而知了。再加上现在影视剧的辫子戏无限美化,就无语了。

有人说了,你说的明朝比清朝强多了,可最后还不是被清朝灭了,诸位,明朝是被灭了。可明后期于清后期比,哪一个更悲催,不用我多说了吧,现在就有一撮人总是用最好的比别人最坏的比,好了这个问题不多说了。

不好。阎崇年讲得太偏激,明亡清兴六十年里他严重丑化明朝,令人反感。讲错的地方太多了,我复制给你看。

18:13阎“谬误”之一:万历皇帝和自己的弟弟潞王、儿子福王大量圈占土地,达810万亩,而当时全国的耕地不过5亿亩,万历一家的土地占全国可耕土地总额的6.3%。

反驳意见:根据明代史料记载,正确的数字应该是1.6%。

阎“谬误”之二:张居正卒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

反驳意见:张居正在阎先生的照顾下又多活了2年!正确的时间应该是万历十年(1582年)。该错误同样见阎先生大作《明亡清兴六十年》15页“万历十二年(1584年),张居正故去了。”

阎“谬误”之三:讲到万历查抄张居正的家时,阎崇年特意语重心长关切地提到张居正的母亲――‘80多岁的老人呀”!可是接着话题就转到张居正的家人在抄家封门时有饿死的,张居正的母亲‘80多岁的老人就此失踪!连寻人启事也没贴。

反驳意见:不知道的还以为老人家流落街头,而实际史实是,万历没有对张居正的母亲太绝情,而是给了1000亩地和一座空宅给张居正的老母亲养老。

“谬误”之四:阎先生在谈到万历税收弊政时,说辽东的许多百姓跑到后金努尔哈赤那里,因为不用交税。

反驳意见:据关内一方的史书记载,辽东的关内人大多是被后金军队掳到关外的,努尔哈赤的剃发令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防止掳来的“包衣奴才”逃走。

阎“谬误”之五:1621年大量满族军民风尘仆仆地来到辽东,居无定处,急需安置。反驳意见:努尔哈赤为了稳定人心,首先对编入八旗的各族人等实行了“计丁授田”,规定1男种5垧粮田,种1垧棉田,一起编组成屯庄,在牛录额真统一管理下进行生产,并且纳粮当差,以解决军饷、兵源等方面问题。同时,迁入大批女真人,为了解决这些大量内迁的女真人吃住等问题,努尔哈赤下令,辽东原住民的房屋与女真合住,粮同吃,地同耕的办法,不但要令当地人民户供奉女真人的吃住,还要将家中有多少粮食如实报告,按女真的人口每月供应粮食。

当地人的衣物除了少量保留,大部分都要交给女真人,女真人经常肆意侮辱当地人的妻女,当地人还丧失了随意行动的自由,这样,当地人实际变成农奴!这是当时的一些史料:

1、满清入关后,继续劫掠人口。非女真人的官员犯罪动不动就是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顺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清世祖实录》)

2、农奴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杀。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清史稿》),由此推算,仅自杀的农奴,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就不下十万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

3、由于满 清的疯狂虐待,大量农奴逃亡,“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清世祖实录》)看来,当地居民当时还是想回去交万历的税!

阎“谬误”之六:人一胖就懒,万历皇帝是个大胖子,肚子大的走路都得小太监托着肚子。反驳意见:不知道阎先生从何考证而来,这好像是《新唐书》说安禄山的段子。

阎“谬误”之七:万历皇帝不郊、不庙(不关注民生,不行祭天地之礼)反驳意见:万历十一年,当时北方天旱无雨,万历来到北京郊外祈雨。本来应该用辇把他抬到天坛,但万历皇帝在炎炎烈日下坚持步行。要求不清道,不净街,让百姓们都看到自己。万历仪表端正,相貌堂堂,大明天子的风范让万民敬仰!

阎“谬误”之八:指责明朝皇帝,只讲万历皇帝,讲时表情沉重、有气无力。而颂扬满清皇帝,大多之说康熙,说时精神矍铄、两眼烁烁放光,好像看见了指路明灯,心中的太阳!反驳意见:万历在明朝皇帝中,政绩应该排在末流的,也就相当于清廷的道光、咸丰,但在抵御外侮方面要远高于道光等。阎先生的做法是学田忌赛马――拿劣马和良马去比。

阎“谬误”之九:把“不朝”等同于“不理政务”

反驳意见:万历的“不朝”不等于“不理政务”,重大的关系国家军事的决策,如三大征,万历都亲自做决断。明朝在200年时间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内阁,在中国古代封建农耕社会,只要不是面临突发的重大事件,官僚队伍都可以用已有的成例来办理公务。并且明朝的“党争”因为官僚集体之间的争斗和互相监督有利于皇帝权力的稳定。

明朝的大部分时期是开放的,对西方科技的学习和应用是积极的。明朝科技水平的发达在《天工开物》这本科技著作中得到集中体现。可就是这样伟大的科技著作在满清毁禁文化的政策面前一度在中国彻底销声匿迹,近代才从日本重返中国。

阎“谬误”之十:“康乾盛世”远优于明朝

反驳意见:满清的建立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时,清军装备的火枪技术仍然停留在17世纪,不仅制造低劣而且数量甚少,水师的舰船工艺甚至不及明朝的水平。可惜的是清廷趁明朝内乱得手,看不起装备了火器的明军,以为自己真是马背上得的天下,自平定葛尔丹之后火器就没有发展, 甚至倒退,例子有:

(1)清嘉庆时曾倾全国之力仿制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机炮以装备八旗炮队,结果所造大炮射程竟不足原炮一半;

(2)鸦片战争前,关天培日记中的记载清军当时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射程只有1200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红夷炮都比这远得多得多;

(3)当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兵被英国开花炮弹打得晕头转向,对开花弹视为神物时,全然忘了他们的努尔哈赤就是让明军开花弹给炸死的,而在当时北京八旗炮库内还有大量被蛛网密布的明代造开花弹。

(4)康熙年间,天才武器发明家戴梓更是发明出了“连珠铳”,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铅弹,威力极大,在当时可谓妙绝古今,冠绝中西,比欧洲发明的机关枪早两百多年。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他发明的威远将军炮类似现代的榴弹炮,射程远、火力猛、威力大。然而,清政府依然不屑一顾,竟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天才戴梓的结局是,被充军关外。

阎“谬误”之十一:清帝系少数 民 族,因此处理各 族关系同汉 族皇帝有所不同,满清各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

反驳意见:满清的独裁统治因为不相信非满族人,内阁包括后来的军机处都变成了应答的参谋咨询机构,丧失了决定权。满清的皇帝不得不勤政,他已经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满清皇帝一方面笼络他 族知识分子,给君 主专 权“培养”奴 才,一方面“剃发易服”,奴化打压人民,并以百年的文字狱屠杀异己思想。此外,还组建前所未有的膨胀官 僚队伍,造成清廷行政机关效率低下,阿谀腐败盛行。满清经济上重农抑商,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满清的落后其根源在于其统治思想与心态的落后。

阎“谬误”之十二:康熙是勤学的,不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还广泛涉猎西方的先进科学。

反驳意见:康熙皇帝只是把这作为提高自己执政能力和向臣民炫耀的资本,丝毫没有触动满清愚民的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政策。康熙皇帝的“尊师重道”是把知识分子视为家奴,其皇子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是从来是站着授课。先进的技术与文化不过是满清皇家的游戏和玩具。没有真正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作为来自一个文化落后群体的统治者,清廷皇帝把维护统治的重点放在不遗余力的愚民政策上。

康熙只是在内廷养着几个传教士,玩弄一些西方人眼里初级的机械和技术。雍正讨厌传教士,连老爸的那一点小小的科学爱好都不要了,最大不了就是让传教士用西洋画艺给自己画肖像。到了乾隆,更是认为“天朝无所不有”,更加蔑视西方科技 ――他的孙子道光到与英国交战时,连世界地图都没见过,到处问人英国离新疆有多远。

阎“谬误”之十三:清代奠定中国版图.东临大海,南极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跨大漠,东北连外兴安岭,疆土约1250余万平方公里.

反驳意见:明朝在最盛时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直属领土,远大于清,今天俄罗斯博物馆还保存着明朝在西伯利亚地区建立行政区域的界碑,但至清康熙后,中国的势力便彻底退出了这些地带。清代由于闭关锁国,在统治中后期丧失了大量领土,给现代中国遗留了历史包袱。

阎“谬误”之十四:清代编纂文化典籍,编修《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等,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历史文献。

反驳意见:清代在编写《四库全书》时,史载“毁书甚于编书”,超过半数的中华典籍仅仅因为不符合清统治者的口味,就被一把火烧掉,幸存下来的书都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连《满江红》也被篡改。清代编写《明史》时,把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全部删除,并销毁了明代皇帝起居注《明实录》,所幸当时编修官偷偷誊写实录带出宫禁,最后得以流传至今,让今人能够知道真实的明代历史。

阎“谬误”之十五:清代的建立过程中保护历史文物,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阙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史册盖无一例。”

反驳意见:曹魏没有毁掉东汉的宫殿,西晋没有毁掉魏的宫殿,唐没有毁掉隋的宫殿,明没有毁掉元的大都,中华民国没有毁掉清的紫禁城

----------------------------------------------多说几句,为什么一直以来明朝在大家的眼里印象灰常差,本座不得不说一句,《明史》是清朝人修的,《清史》大量引用的清史稿也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修的,所以,可想而知了。再加上现在影视剧的辫子戏无限美化,就无语了。

有人说了,你说的明朝比清朝强多了,可最后还不是被清朝灭了,诸位,明朝是被灭了。可明后期于清后期比,哪一个更悲催,不用我多说了吧,现在就有一撮人总是用最好的比别人最坏的比,好了这个问题不多说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