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渠道都买过鞋,在nice和毒卖过鞋。系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渠道可以确保你买到一双100%完美的球鞋。
包括你的nike爸爸专卖店,专卖店可以保证没有假鞋,但是不能保证没有瑕疵鞋,事实上这个问题下所有回答爆出来的瑕疵鞋,归根结底不都是nike做出来的嘛。
nice和毒上买了瑕疵鞋的,恨不得找100个营销号发黑稿,nike爸爸官网发的瑕疵鞋,怎么不吭声了?
而且卖别人100%完鞋和卖你的瑕疵鞋,是一个价格,怎么不跳了呢?
简单对比下这三种渠道,nike爸爸、nice和毒、个人淘宝店(不包括官方和授权)。
nike爸爸:没有假货,瑕疵率低、定价发售;
nice和毒:假货率极低、瑕疵率极低、价格跟随市场波动;
个人淘宝店(不包括官方和授权):良莠不齐,好的和接近前者,次的真假混卖,瑕疵率没有任何保障(注意,是没有任何保障,我后面会说),价格跟随前者加价波动。
自媒体(包括知乎)说毒售假的是nice的黑稿;说nice售假的是毒的黑稿;说毒和nice都售假是开淘宝店的鞋贩子的黑稿。
详情见下
nice和毒是干什么的?
很简单,过一下卖家的鞋,鉴定没有问题,发给买家。整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交易吗?
当然不是,是鉴定和仓储。如果没有鉴定仓储,你们买家卖家在闲鱼上扯皮不就完了,要平台干什么。
一个以鉴定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靠售假挣钱??不过日子了??一双流通的假货每一次转手都是对整个商业模式的巨大破坏,这损失是挣一双鞋钱能比的么??
这就好比银行模式核心是储蓄,然后为了挣钱盗你的储蓄账户??失心疯了??
所以请大家在正常人的理智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
一、假鞋。
前面有些回答说的挺好了,真假鉴定的难点在于官方不提供标准,所以是一个完全凭借经验的主观鉴定。因此没有人可以做到100%的鉴定准确,但是会随着鉴定经验的提升会无限逼近这个数字。
目前平台的通用做法是,过手双鉴,事后赔偿。
双鉴是因为鉴定极度依赖个人判断,所以每次鉴定至少会过两个人以上的手,有一人不准则不过。事后赔偿的前提是,接受其他平台的鉴定结果进行勘误,通常也是拿到两家(本平台以外)的鉴定为假,即可按照假货向平台进行索赔。
需要注意的是,我刚才描述的“鉴定”有两种。
1、交易中的鉴定环节。
2、非交易的单项鉴定服务。
前者是鉴定师一双双实物看过来的,后者是上传图片的线上鉴定。当然前者更靠谱一些,但是又需要后者来进行事后纠错,所以通常需要看两家以上。
当然,这样也不能确保100%的鉴定准确率,只能尽可能的降低假货流通的可能性。某些人非要揪着几个个案在那一口一个假货平台,请参照文章顶部描述对号入座。
tips:问过做鉴定的人,其实江湖风传的“闻味儿”并不是玄学,不光是胶,是混合着整体工业流程的复合气体,正品和假货的味儿是不一样,尤其是职业鉴定师,100双真的闻过去,1双假的冒出来,确实不是内味儿.....
二、瑕疵鞋
扯皮互黑重灾区。我们从源头说起,瑕疵鞋这个定义是怎么出来的呢?
回忆下,小时候在专卖店,其实遇到一双鞋有点溢胶、轻微氧化、或者鞋盒破了,自己没看出来或者刚好店里没的可换,咱们也就收下了,只要不影响正常外观和穿着。
谁会揪着店员说,你卖我瑕疵鞋!我要赔偿,要投诉你,大家都来看呢,这店大欺客呀。周围人怕是会看智障一样看你。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在意瑕疵鞋了?
当球鞋市场开始频繁通过二次交易,球鞋开始具有类似投资标的性质时。
二次交易中,有时甚至鞋都没有被开封过,在平台的仓库里不停易主,但是无论经过几手交易,前提是投资标的得是一双100%完美的新鞋,所以一切投资转让炒作的前提是,这些二级市场交易是基于一双100%完美的新鞋产生的。
如果有瑕疵,无法去追溯价损,那最后就是击鼓传花,谁开箱谁倒霉。
大家按照1000的价格卖了一圈,到你手里一看,瑕疵,只值950。的确生气。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平台只能很勉强的,定出这么一个“瑕疵鞋”的标准。
但这玩意本来就没有标准,瑕疵总得来说都是一丢丢的小问题,但是溢胶溢出多少算瑕疵,鞋盒破多大算瑕疵,压扁了算么?
谁知道啊,要不然咱们拿尺子量一下,大于两平方毫米算瑕疵,大于5平方毫米算严重瑕疵??
这个问题平台只能尽量明确标准,但永远不会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卖家会觉得你平台为难我,屁大点小事就不让我卖。买家会觉得你坑我,这么黄的氧化当新鞋卖。
还有一种常见的寻衅,就是故意愣给找出一处瑕疵,要求退货。并举例官方店可以退货,为什么平台不行。
看上去要求也很合理,其实,这种案例多半不是和鞋的质量较劲,而是因为这双鞋价格跌了...官方店可退货是因为定价交易,而平台是溢价/负溢价交易,2000买的鞋,今天就值1000了,非要按照2000退。
谁退钱给你?卖家么?甭管投机不投机,卖家靠投资眼光挣的钱,现在要他吐出来,把鞋拿回去?别说鞋市了,股市要是能这么操作,明儿散户能把上交所拆了你信么?
说到底,这样的人,是在意鞋的质量还是钱的盈亏呢?
买鞋的时候抱着投机的当投资产品买,亏本的时候当作日用消费品投诉,总之就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反复横跳。
并不能劝双方大度一点,毕竟是关于钱的事儿。但是吃瓜群众请留意,为这种事儿跳的凶的,一般都不是为了买鞋自己穿,明白我的意思吧。
tips1:综上所述,所谓“瑕疵鞋”本来就是专属于的球鞋买卖平台的概念,你去找nike爸爸或者淘宝店扯“瑕疵鞋”试试??不好意思,什么是瑕疵鞋?我听不懂。
tips2:【非常有用】nice有单独的瑕疵鞋出售区(二手区内),大家都是过日子的人,能便宜一百是一百,反正穿上脚都一样。
三、关于平台和炒鞋
常见的情况是nice会比毒便宜一点,除了手续费有差别,就是用户群体的区别。看两边的社区内容就能看出来,毒上买鞋用户多(潮弟潮妹晒图),nice上贩子多(在那聊谁涨了谁跌了)。
因此nice上的用户对价格敏感度非常高,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迅速反应到价格上,而毒会稍稍滞后一点,其他淘宝店,背地里都是看着毒在定价,所以更滞后。
有一帮人专门做的就是这个时间差,有点像股市里那种炒短线的,俗称搬运工,费半天劲儿挣个饭钱(其实在瑕疵鞋上最较劲的也是这帮人,毕竟一个瑕疵,饭钱没挣着)
至于炒鞋,其实我没什么感觉。挣钱的大家都骂,那叫鞋贩子,还有亏钱的呢,从海外拿了货辛辛苦苦运到国内,彼此砸价,最后亏本甩卖,这叫球鞋慈善家。
不要问为什么有人会傻到亏钱卖,学生没有搞过投资就老老实实上学去,你股票跌了不止损,难道等着套牢吗?
所以有涨就一定有跌,就我个人而言,为投资买的鞋,我会考虑大众喜欢哪双;为自己穿的鞋,我个人喜欢哪双就买哪双,自从有了贩子炒鞋,我自己的心头好跌破原价的更多了。
越虚荣,越痛苦
潮男们张口闭口就是骂狗贩子炒鞋,事实上水涨船高节节攀升的鞋,哪个不是抢破头的网红款(哪个明星穿啦,抖音上火啦),屁的热爱,还不是为了装B嘛。
每年的当年正代AJ不都是跌破发售价,根正苗红又是新科技,你们怎么不买呢?
不信且看,大热网红鞋价格稍一跌下来,这帮人还要骂贩子
妈的不把价格炒上去呢?我怎么装B?说好的万元球鞋变2000了,出街走路都没底气了。
越贵越香,越便宜越丑,没有独立审美的人,就这点出息。
随手看到的问题,发现有人黑帖发的起劲,话里话外的意思指责平台售假,货不对版,连货号都不发一下,在自己的回答里挂别人的私聊,又不开评论。
这不就是带节奏么?请各位擦亮眼睛,指责平台卖假货至少要有鞋盒货号(具体是哪双)、平台的球鞋防盗扣(确实是平台过验证),张口就来的直接点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