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本事的注定淘汰,管你什么学校毕业。
我觉得大家对这一行的误解来源于艺考院校,仿佛这个行业按照学校也划分为三六九等。但是,越接触这个行业,我觉得编导类早晚要分到技术类,而且不是搞纯电影或理论的话,专科占的优势要比本科的多。
首先北京好院校另当别论,因为不仅是技术在行,人脉也在行。其它211,985,除去几个有真正师资的(像上海大学),其它学的东西大同小异。编导类老师很多都是电视台的人下来,或者其他专业调过去。我复读的时候,有个同学在某知名211学戏剧影视文学,她跟我说,上课老师给她们放百家讲坛,剧本几乎不怎么分析。因为她们的老师是从文学系调过来的。
其次,如果要干电视台,技术类实操比理论课要重要一百倍。我之前看康熙来了,里面的沈玉琳就是制作人,他们都是跟着师父学,多积累经验。日本的月曜节目,AD胖虎是专科毕业,一边干综艺节目,一边兼职刷盘子。电视台劳工的身份被本科人瞧高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你想天想地,不接地气,想法不能化成实践效果,那你的工作价值真的微乎其微。
我之前在编导类回答过相似问题,看到刚上大一的孩子问东问西,其实心里挺想反驳的。因为他们对这一行业认知是错误的。一大部分有着进电视台的美好幻想,还有一部分有着对电影的踌躇满志。但是这一行的辛苦更贴近于汽修人员,不是脑子累,而是身体累。它不是你坐在办公室开个小组会议,然后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领着工资的轻松工作。你会发现,里面不仅对创作自由有限制,工资也少得可怜。你要是进大电视台,更会累到怀疑人生。
这一行一直在筛选职业人员,有些人一有天份二也愿意干这行,他们一定会留下来的。那些憧憬茶水办公室,只愿意动动笔头子,过编辑部生活的人。不如提升学历,转到新闻或文职类专业。
再更新:我觉得我在编导艺考方面还挺有经验的,毕竟复读了蛮多年。多年备考北京那些院校,会有种脱离感。虽然现在很冒犯,但是那个时候真的这样,除了北京都不去。我拿到上戏证的时候,还吐槽过(是我太天真了),我同学没考好去浙传的时候差点复读。最后我走了一个普本,四年下来真的觉得啥也没学会。
现在大家都毕业了,工作了,或者去考研了。才发现,当年大家什么水平现在还是什么水平,只不过资源不一样了,你说那种当导演的,发展好的,只能是一小撮本来就拔尖的人。我师姐中戏戏文现在回家做老师了,我同学南艺毕业去北京当了一阵小经纪人,但是那个经纪公司我一个专科毕业的朋友早去了,就因为在北京。
我越来越发现这一行吃的是资源,资源就是除了北京都不行。但是其他地方也有电视台,也有需要策划文案,拍摄后期等工作。这个时候,真的就考验技术了。
我身边太多有才华的人败下阵来,理由很简单,还是不够有天赋。他们这些大多数是名校导演系,戏文系(这里只指北京名校),跟广编不沾边。其实学电影的有一点儿瞧不上做电视的,觉得就是技术工。
当我决定往电视方向发展的时候,我同学都去韩国学做综艺了。对比他们的学习,我感觉韩国电视职责分的太细了。再说娱乐大国日本,他们的广播类专业就是专科。
我还是觉得,院校限制了大家的目光。你不能看自己的发展和学习,你要看未来你从事的行业该怎么发展。而且在未来的预测中,你自己的价值又是什么。
ps:看了这么多,发现了一点。刚上大学的孩子跟毕业的孩子真的不一样。刚上大学,去越好的学校,越觉得自己有天赋。我承认科班和非科班思维方式不同,非科班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道,但是科班也不一定能开悟。
我们今天谈编导生的出路,围绕的还是人脉资源等现实因素。无论你在什么学校,你会越来越发现自己没有天赋的短板。从而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条道路。那个时候大家聊的就不是我们做电影该怎么样,顶级的人该怎么样,而是我们怎么赚钱,我们还会不会搞艺术,我所从事的行业未来会怎么发展。
所以毕业了再来考虑这个问题,我身边太多好院校的人毕业前毕业后思维变化很大的,前期的一腔热血和名校光环,后期的天赋普通和赚钱困难,这些都会让他们逐渐成熟,逐渐找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