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的内容太多太大,可以说传统摄影的任何知识都可以为数码摄影所用。这里从看到双手直伸数码相机看液晶的拍摄姿势说起。正确地手持相机也是学问,也是实实在在的、不能缺少的基础。或许需要先从摄影的姿势学起,包括全身、双腿、双臂、左右手的协同,食指接触快门的部位、按快门要用手的合力、保证手持照相机的力学稳定等。如此说来,话题太大,我试图再次进行归纳梳理,找出进入数码影像必须掌握的相关摄影基础,尽量简化,列举如下。
了解掌握旁轴取景和单反取景的区别。
了解并掌握视差的概念,熟背光圈、速度、互易律,快速准确地口算互易律。深入领会景深三要素,镜头焦距、光圈、拍摄距离,不能够在控制景深时,只动光圈,不管其他。
认识18%中灰在特性曲线的落点以及整个曲线的趾部和肩部之间的关系,理解它在测光上的原理和意义,进而能够在任何画面场景中找到中灰区而不用灰板测光。
了解单反相机评价、中央重点平均、点测等几种测光方式的特点,以及适合在什么场合来使用。
EV值与测光、互易律的关系,光比与宽容度的关系。光线的软硬与反差的关系,什么样的光线适于表现什么样的场景和什么样的材料质感。
不同焦距的镜头,视角不同,透视不同,对空间的压缩感不同,凭经验能预见什么场景应该使用什么样的镜头,或者说用什么样的镜头能够取得什么样的透视效果。
做大量的手动对焦的练习,不能只靠自动对焦。使用三角架固定相机,对固定距离的物体反复地手动对焦,直到每次对焦的镜头标尺都完全一致,练就对焦的功夫和功力。
色温和光谱还原比例的关系,用色温表或者是数码相机拍摄验证,练习对任何场景的色温的判断。首先是练习设定符合现场的色温,以正确地还原色彩,再练习色彩偏移设置,以求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色彩效果。
根据运动方向、拍摄距离、镜头焦距和需要的清晰、动感、虚化影像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快门。
观察光线的早晚变化,掌握阴天、晴天、雨天、雪天、强光灯、人造光等不同光线特点,练就对光线细微差别的敏感性,直到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光线。
影棚拍摄,一个摄影师应该经历影棚拍摄的训练过程。在完全是人造光的环境里,练习和把握控制光线和学习光线造型的基从实践中适当扩大或缩减这些环节,建立适合自己的体系。没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小静物台,使用能够调动的灯光和反光板等器材进行练习。
微距。利用镜头反接法、微距镜头和正常镜头的微距功能重点解决对焦、微距摄影用光的浅景深问题。空间概念照片是两维的,力图用平面来表达三维的空间,着重观察并理解四大透视,即影调透视、色彩透视、空气透视和远近透视。四大透视是描述空间感的法宝,它们往往同时存在一个场景中。
构图。了解黄金分割、三角、S型、C型、三分法、均衡、重复和反重复等经典的构图方式,打破经典首先要了解经典。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摄影应该是无构图的。我的理解是不应该被条条框框所限制,真正无构图的照片是不存在的。重点是要理解画面元素在照片中的位置关系,这是不可更改的永恒的构图规律。
目测曝光。一段时间内不用任何测光表,完全靠眼睛来估计曝光,可以大大加强你对光线的辨析能力,再结合后期数据判断验证,达到对曝光控制的手法和意义入木三分地认识,此时再用测光表会游刃有余。没有适当的训练,也不会真正用好测光表。经过练习会发现,你估计的曝光比测光表得到的曝光值还要好,真正是你所需要的效果,那你就走进专业的“M”档境界了。
玩一下机背取景相机(如4×5)。看似简的单机背取景相机,实际上蕴藏着的高深的摄影原理,把玩一段时间可以理解很多关于涵盖圈、暗角、焦平面转移、透视变形控制和什么叫苛求细节。
去30公里以外的地方,只拍一张照片回来以后检查,看看焦距、层次、曝光、清晰度等,从纯技术上看是否合格(主题和意义除外),能否达到高倍放大、印刷等要求?如果有一样不行,自己惩罚自己,再去一次,还是只拍一张,回来后再检查。如果还不行,第三次再去,此时,你已经跑了150公里了,是否会格外谨慎些了呢?直到成功时,你的收获会刻骨铭心。这种训练会使我们珍惜每一次拍摄,绝不敢马虎,也会使你出手不凡,因为你练就了每按一次快门,就能闪电般地快速地检查每一个操作细节的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
摄影基础知识是那么重要,无论你用多么高级的设备,没有系统学习过摄影基础,也不可能成为摄影家。数码摄影的本质仍然是摄影,离不开摄影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不能脱离的也不能绕过去的技术门槛,必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