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0的焦段更合适。小广角到中长焦通吃了,旅行摄影非常合适,这个焦段也是我的挂机镜头焦段。刚刚从欧洲一个月的摄影归来,主要用的就是这个焦段。分享几张片子吧。
这样的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基本上出门拍照挂机都是以16-35居多,俩枚镜头都有,越来越发觉24-70除了光圈大一些基本上用处没有16-35多。
风景拍摄,需要有张力的镜头
24-70广角端也只有24而已,16-35的焦段16端超广焦段了解一下!24与16的差距并不是一星半点,差距相当大,拍摄风景可以不需要大光圈,能有大广角还是大广角舒服一些!更何况24-70除了24端以外,其他焦段都是为了方面摄影师而造,50、70端除了焦段长一些,本质上没有任何视角差距!这也是我为什么出门就带16-35的原因之一!
人像更不用多说
16-35也是佳能大三元中的一元,与尼康大三元不同的是,佳能大三元完全可以拍摄人像不含糊,16-35就是拥有着35mm人文焦段,画质比不上35mm,构图效果还是有的,虚化能力也是值得一提的哦!拍摄人像24-70也是照样可以的,各类焦段都能方面的站原地拍出各类效果!除了风景不太给力外,人像还是可以的,这完全靠题主自己掂量吧!
关注“光圈与快门”,更多精彩资讯等着你!
如何拍日出及日落,参数如何设置?谢谢?
感谢邀请。
以前已经回答过类似问题,但有人邀请,我还是愿意再说一下。
拍日出日落,最大的问题是大光比问题,解决好大光比的问题,就成功了一半。下面我们详细介绍:
日出日落时,虽然光线变化非常快,但留给拍摄者的拍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至少在半小时以上的时间,有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所以拍日出日落最好使用三角架。
感光度的设置如果使用三角架,感光度的设置直接设置成相机原生最低,这是保证画质的前提之一。如果没有三角架,就要先从安全快门开始,保证手持相机不糊片。
有了三角架,将感光度设到最低才了保证。
有了三角架,才能有机会拍摄日出前日落后的“深蓝”时刻。
光圈的设置拍摄日出日落,少不了前景、天空等,只有大景深才能将前后这些景物清晰的展现出来,所以拍日出日落一般采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使得画面的前后或者是远近都清晰。一般来讲,大家都将f /8到f/11称之为黄金光圈,也就是这一范围的光圈成像质量最好,而在拍日出日落时,又大多使用广焦镜头,f /8到f/11的光圈也基本达到“前后或远近”都清晰的目的。如果拍摄者想拍出太阳的星状光芒?需要将光圈调的更小一些,比如调到f/16左右,但不要再小了,光圈再小可能画质会下降严重。
拍日出日落,可以使用光圈优先,事先根据景深的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值。但这也是在使用三角架的前提下才行,如果没有三角架,使用光圈优先,务必注意快门速度。
拍日出日落,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广焦镜头大面积画面,更多时候,可能会用长焦镜头来拍摄局部,这时候的光圈还真不一定非得小光圈,这时候最好在“黄金光圈”范围内,画质更好些。
快门的设置其实快门的设置不是太讲究,如果使用了三角架,基本上你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快门速度,即使是几秒甚至十几秒的快门速度,一般不会有拖影。快门速度的设置,主要是考虑手持的时候,手持拍摄时,只要不要低于安全快门速度一般就可以了。
如果是日出后、日落前,手持基本没问题,关键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拍摄,没有三角架基本就搞不定了。玩风光摄影,三角架是必需呀!
测光的设置这是拍摄日出日落的关键之所在!
先说测光模式 测光模式最好不要使用平均测光,因为同样光线条件下,亮部或暗部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测光的结果也相去甚远,非常容易过度或不足,虽然可以通过曝光补偿来弥补,来补偿的大小是不太好确定的。在拍日出日落时,最好使用点测光,使用点测光才能更加准确地对某一区域甚至某一点进行测光!
再说测光点的选择 在测光点的选择上,要先弄明白一个道理:以暗部来测光,亮部会惨白一片,曝光严重过度,即使是后期也无法将亮部层次找回;而以亮部测光,暗部也会严重曝光不足,即使后期能拉回层次,但噪点会非常严重,影响画质,所以,在测光要把握好亮部和暗部的平衡:以次亮部来测光,前提是能将亮部层次找回,这样即能找回亮部层次,又减少后期对暗部的提亮,让暗部尽量少产生噪点。
如上图:以太阳旁边的云朵为测光点,后期压暗太阳亮度,提高高架桥等暗部亮度,来缩小光比大小,在保证太阳亮层次的前提下,暗部噪点也能尽可能地减少。
如何拍日出及日落,参数如何设置?1、光圈
a.小光圈拍摄耀眼的星芒状太阳
为了表现太阳耀眼的效果,烘托画面的气氛、增加画面的感染力,通常要选择f/16~f/32的小光圈,从而使太阳的光线呈现出漂亮的光芒效果。光圈越小,光芒效果越明显。
b. 大光圈拍摄虚化、画面简洁的小景风光
在拍摄日出日落小景风光时,使用较大的光圈(比F/8更大),就会让画面形成明显的虚化,让焦点附近的拍摄对象更加突出,画面简洁。
2、白平衡
冷色调的白平衡可以让画面呈现偏蓝的冷色调,让日出日落画面中的色彩对比更加强烈,并透露出一种幽深的美感。
暖色调可以在拍摄日出日落时更加强化画面的暖色调,给人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
灵活使用白平衡,拍摄时可将白平衡设定为”阴天“预设白平衡,或者直接设定到6000K以上,使画面的主色调为红色,按此方法拍摄时,即使晚霞的色彩并不太鲜艳,也可使画面中的晚霞映红整个天空。
3、测光
a.以天空亮度为测光依据
如果要表现云彩、霞光,要注意避免强烈的太阳光干扰测光,也无需考虑地面的亮度,测光时应以天空作为曝光的依据。以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对天空的中等亮度区域测光,测光完成后,锁定曝光重新构图、拍摄即可。
b.以水面反光为测光依据
在水边拍摄时,需要考虑到更好地表现水面波纹。因此,为了表现水景,可以以水面的亮度为准进行测光,因为水面倒影与实景的亮度差在一档左右。可以根据试拍效果适当增加曝光补偿。
c.以地面景色为曝光依据
如果画面中天空的比例较多,针对地面景物进行测光,天空部分很容易过曝。此时,可以利用中灰渐变镜来降低天空的曝光量,将天空亮度压暗。这时,即使按照平均亮度进行测光,也能够得到曝光合适、层次丰富的画面效果。
最后注意,日出日落时分,太阳光线比较柔和,与之相随的亮度也不会很充足,再加上拍摄风光照片常会使用比较小的光圈,此时为了保证准确的曝光,就不可避免的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便需要借助三脚架和快门线保证画面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