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末4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小白菜冤案,慈禧为何替他们鸣冤昭雪?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4-28 08:04   点击:50  编辑:admin   手机版

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案,能得到慈禧太后亲自过问并为他们鸣冤昭雪,和当时的大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为何这样说?请看下文。

自古红颜多薄命: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发原因。小白菜样貌非常漂亮,肌肤润滑、身材丰盈,也正是因此人们称她为“小白菜”。

宝物容易招致贼的惦记,人太漂亮了也容易招致异性的惦记。小白菜长得这么漂亮迷人,再加上她和丈夫葛品连的感情又不太好,乡邻男子无不垂涎她的美色,这其中就有当时县令刘锡彤的儿子。

一般的男子可能只是想想而已,但刘锡彤的儿子仗着自己老爹是县令,胆大妄为,他为了得到小白菜不择手段。

有一天,他趁小白菜独自回家,示意衙役把小白菜捆绑起来,将小白菜强暴。以后他又经常找小白仿培菜,小白菜知道他是县令之子,只能委曲求全。

一面是没什么感情的丈夫,一面是欺负人的恶霸,真是一颗可怜的“小白菜”。恰巧此时,她遇到了颇有文采的举人杨乃武。

杨乃武与小白菜可谓是一见钟情,已有妻室的杨乃武打算纳小白菜为妾。

刘锡彤之子得滚猛知后,怎可善罢甘休?他一心想把小白菜据为己有,于是千方百计地想置杨乃武于死地。

说来也巧,正在这个时候,小白菜的丈夫葛品连却突然暴病而亡,这让人们联想起潘金莲和武大郎故事,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县令之子一看这个情况,心生一毒计,他用金钱贿赂葛品连的母亲,让她告小白菜和杨乃武合伙谋杀葛品连。

官官相护下的冤案。县令刘锡彤带人来验尸,由于葛品连是暴病而亡,再加上当时的天气还比较热,葛品连尸身发生尸变,嘴和鼻子有血水流出来,仵作备备唯没有用银针试毒,就直接判断是中毒而死。

于是,县令把小白菜抓起来,并没有谋杀的小白菜怎会承认?怎可耐娇嫩躯体抵不住县老爷的严刑逼供,被迫承认和杨乃武合谋杀死了丈夫。

刘锡彤又用同样的手段严刑逼供杨乃武,杨乃武受不了大刑,只得承认是从药店买的老鼠药。刘锡彤又找到药店老板串供。

经过一连串的操作,杨乃武和小白菜被判了凌迟斩决的罪行。

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定后经过杭州府层层上报,当时晚清政府政治腐败,官官相护,直到巡抚一级也没有提出异议。

不过,杨乃武并不服,写了一份状子,让他的姐姐去告状。

当时负责此案的翁同发现案件有疑点,恰在此时,杨乃武委托姐姐递送的状子也到了都察院。

于是,翁同询问了熟悉刑律的官员和在京城的杭州籍官员,大家也都觉得案件有疑点,也建议朝廷重审此案。

慈禧太后得知情况后,下令重审此案。

真相大白,冤案昭雪。在慈禧太后亲自下令、翁同亲自关注下,对葛品连开棺验尸,发现葛品连并不是中毒身亡。

原来,葛品连虽然暴病而死,但在此之前就有病根,而且在死前3天葛品连已经出现腿部红肿、双腿无力的情况。

但是他认为没什么大事,继续去做工,结果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案件调查清楚,终于真相大白,杨乃武和小白菜得到平冤昭雪。

杨乃武和小白菜案真相大白后,慈禧太后下令刑部彻查审办不力的相关官员,并且将刘锡彤等人革职、充军的处分。

慈禧太后重视的原因。在晚清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大政治环境下,像杨乃武和小白菜这类的案件还有很多,慈禧太后为什么要亲自过问这种小案呢?而且为此大动干戈?

原来,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发时正值1875年,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当时还有不少的王公大臣对此不满,慈禧太后急于树立威信。

恰在此时发生了杨乃武和小白菜案,慈禧太后非常关注案件的进展,通过平冤昭雪这一案件向大臣们展示她的政治魄力。

杨乃武和小白菜案是个重大冤案,但正好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昭雪时机,若非如此,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案很可能像历史上其他的很多冤案一样,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用又有趣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文|飞鱼说史

清朝末年,慈禧当政,朝堂昏暗,各种冤假错案让人应接不暇。

当时主审案件的官员对于这些案件很难秉公办理,因为他们眼中只看到了自己的私利,所以对于不少蒙冤的百姓来说,当时的天是黑色的,还是不会天亮的那种,当然当时也不乏刚正不阿的清官,只是太少了。

在那些冤假错案中,有四件极为复杂,审理过程也相当曲折的案件,最为轰动,又被称之为清末四大奇案。

分别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

这四件奇案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在后世最为出名,因为根据这一案件所改编的影视剧最多,小白菜也一度成为了冤屈的代名词。

本来吧,这件事情在当时也不算什么大案,因为这案件的主角并不是身居要职,其中杨乃武只是一个举人,而小白菜更只是一介平民,在当时朝廷昏暗的大背景下,蒙冤的这两个人,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可偏偏这案件最后的结果影响非常巨大。

当然这并不说杨乃武和小白菜两人的影响力大,而是这案件最终把清末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都给惊动了,在慈禧太后的亲自指示下,刑部尚书不敢怠慢,亲自坐镇主审此案,最终使得杨乃武和小白菜得以洗刷冤屈。

而在这件冤案被平反之后,慈禧太后更是连续发了数道懿旨,惩罚了与这件案件有关的100多位官员,引起了朝野的震动。

那么问题就来了,清末4大奇案之一,地位不高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蒙冤,位高权重的慈禧为何会注意到这件事,为何又要替他们鸣冤昭雪?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次案件的经过。

杨乃武:我聪慧过人,一身正气,讽刺知县顶撞官府都不怕杨乃武,浙江余消扰杭人,因家中排行老二,江湖人送外号杨二先生,此人虽然外号带“二”,但此人却一点都不二,他自幼便聪慧过人,此外他的家境也很殷实,世代以种桑养蚕为业,他的父亲杨朴堂更是养蚕的好手。

家境小康,又比较聪明,只需要稍稍努力下,成为人生赢家并不是难事,而杨乃武也确实是这样的,他在二十多岁便成为了秀才,三十多岁就考中了癸酉科举人,范进因中举拿埋旦都发了疯,可见在当时举人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杨乃武一生顺风顺水,似乎根本就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当然这也导致了他并不懂得当时的官场该怎么混,他耿直的性格,只为一身正气。

这是清官的标配,但是对于杨乃武来说,却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他只是一个举人,这种性格很容易得罪人,而一旦得罪了人之后,便会有大灾。

杨乃武得罪的人是余杭知县刘锡同,此人贪赃枉法,看不惯的杨乃武便在县衙墙壁上书写“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讽刺刘锡同是个贪官,这也就为杨乃武后来的蒙冤埋下了伏笔。

小白菜:我原名毕秀姑,白皙秀丽,只是一位普通女子在杨乃武生活的余杭镇上,有一位长相很俏丽的女子名叫毕秀姑,因为她总喜欢上白下绿的穿衣方法,从远处看就像一颗大型白菜,所以人们也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小白菜。

本来吧,杨乃武和小白菜是没什么联系的,在小白菜十七岁的时候,就嫁给了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婚后的第二年,葛品连就带着小白菜租了杨乃武家的房子,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杨乃武和小白菜才开始有了接触。

一个一表人才,一个年轻靓丽,两人又低头不见抬头见,而杨乃武本就耿直,后来还常常教小白菜识字,这样一来二去,街坊邻里就有了“羊吃白菜”的传言,杨乃武和小白菜本就清白,对于这些流言蜚语也不理睬。

可偏偏葛品连心眼极其小,他听到这些流言自然怒不可遏,时常找小白菜的麻烦,杨乃武一看这也不是事,为了与小白菜撇清关系,就不再把房子租给他们,两人也就此断了瓜葛。

事情到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可偏偏在数月之后,葛品连生了病,吃药打针都没用,后来便去世了,这让葛品连的母亲接受不了,觉得儿子的嗝屁太突然了,她平时就刁钻惯了,更看小白菜不顺眼,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小白菜伙同杨乃武把自己的儿子给毒死了,于是就把他们告到了衙门。

慈禧:看哀家替小白菜鸣冤,相关人等一律严惩余杭知县刘锡同得到了葛母的状告,便把小白菜给关进了大牢,然后严刑逼供,在大刑之下,小白菜被屈打成招,“承认”是和杨乃武合谋害了葛品连。

得到了这个一口供,刘锡同立即传唤杨乃武询问,可是液坦被杨乃武一口否认,刘锡同很是生气,于是便呈报上级部门杭州府,请求解除杨乃武的举人身份,然后对杨乃武大刑伺候,而杨乃武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是凶手。

但刘锡同根本不管这些,直接将把杨乃武和小白菜判为了斩刑,呈报给了杭州府,而杭州府也以此定罪呈报给了浙江巡抚,浙江巡抚更是以此呈报给了刑部。

事情到了这,似乎也该画上句号了,但偏偏杨乃武不甘心,再加上他家中也有些钱财,还有个疼他的好姐姐,杨乃武便委托姐姐上京城告御状去了,而之后三年,她姐姐都没有放弃,最终引起了《申报》的重视,在报纸的大肆宣传下,此事轰动朝野,连慈禧太后都被惊动了。

最终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被平冤昭雪,相关官员也都被慈禧惩治了一遍,那么慈禧为何会关注这个案子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这案子闹得大,而是她想借机打压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军阀。

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再加上当时江南一代基本也都是湘系官员,这就导致了曾国藩在南方的势力很强,慈禧正是看到了这点,便以这次案件为契机,对湘系官员大肆惩职和免职,这样就完美地打压了曾国藩在南方的势力。

由此可见,杨乃武和小白菜得以被洗刷冤屈,还是沾了政治的光,不然以慈禧的性子,又怎么会管这等小事呢?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资料:《清末四大奇案》、《清史稿》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说明慈禧太后确实想把大清朝治理好!她爱看戏。大概也想做一把”包公”!

是因为官官相护的太厉害,慈禧认为他们很腐败,影响掌控全局。

因为慈禧想借机打压湘系军阀,曾国藩的权势越来越大了,所以她籍此案将近100位官员给处理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