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运营分为哪几类,具体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8-22 15:06   点击: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做了十年运营,也组建过很多运营团队,见过各种运营分类依据,但从基本层上讲最基本的运营分类还是这五大类:


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数据运营、内容运营。



这些岗位各司其职又互相关联,而且都有自己的工作核心价值。有的小公司只需要一个价值点,所以可能就只设置一个岗位,有的公司想节省人力,所以经常几个岗位职能合并。

这些操作我们不能武断地评估他的对错,但是如果不清楚每个岗位的核心逻辑,对岗位工作内容定义不清晰,很容易造成效率低下、运营混乱等问题。

而且,运营人员在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企业跳槽后,很容易把原有企业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搬到新的岗位上,这个其实也会造成很大的偏差。

今天我们就每一个细分运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核心技巧跟大家讲一讲。


·一、活动运营




从字面上看,活动运营就是负责活动的,但是做活动难道就是写个策划方案然后找产品挂个主bar就行了?

并不是。

活动运营这个岗位光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只做到一半,另一半核心的关键运营系统经常会被忽略。

做活动运营我们首先要思考:

·1、我们的活动对象是谁?(跟谁玩:用户群体的确立和触达、流量的引入和导出)
·2、我们的活动目的是什么?(玩到哪:活动目标依存于大盘目标,也要对战术ROI负责并考虑战略递进、积累)
·3、我们的活动过程是怎样的?(怎么玩:一般活动的中心环节,包括策划方案、节奏把控和执行节点)

这三个基本维度就是我们要做的执行线索:



我们再根据这三个线索具体分化得出一份更加具体的操作流程。



·1、活动对象



一般来讲,活动对象就是我们希望参与这个活动的目标人群,这个人群有两个来源:外部和内部。

外部用户的来源需要涉及到引流投放,这个工作专业程度比较高,活动运营这个岗位一般都没办法包揽,基本都是要对接内容运营部门或者增长部门,然后由上级部门统一审批,并且你要跟上级部门讲清楚ROI预期。

而渠道合作包括一些异业合作、商务合作,这都是需要对接商务部门去接洽的,你得带着方案跟商务一起去找渠道方谈,并且要简明扼要给出对他们有利的观点,这个合作才有可能促成。

内部用户指是平台本身沉淀的用户,如果你的平台用户是在APP小程序这样的场景,你需要对接产品运营;如果你的平台用户还在公众号抖音这些场景积累,那你还需要对接内容运营部门;

如果你的公司有做私域流量,你还需要对接社群和产品进行传播裂变的动作,整个操作必须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常规路径、涉及到传播海报、H5等还需要对接设计部门,并且要提供主体内容、选取最优方案、参与校对等;


上述活动的参与对象部分,实际上就是提升活动的参与人数,保证活动效果最大化的重要举措。

很多活动运营不理解这一点,结果一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下来,只有寥寥几个人参与,最后那个可怜巴巴的数据蒙混过关,这样就算老板不说什么,我们自己也是没办法成长的。

久而久之,这个岗位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逐渐被边缘化或者取代。



·2、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并不是按部就班,那样很容易做成一场流水账。流水账式的活动只是【做了】,而不是【做好了】。

活动流程的核心关键词是:

① 把控节奏;
②执行节点;

活动做的就是一种势能,聚气而成。那口气下去了,活动也会在用户群中瞬间泄气,效果就会比预期要差很多。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定义了活动流程的基本职能:



这里面主要包括利益点和执行节点。

我们做一场活动,必须要考虑

·这个活动对平台有什么好处?是促进了用户增长还是直接带来营收?用户的增长是否能有营收数据模型和初级成交数据支撑?
·这个活动对合作方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让对方拒绝不了的理由?
·这个活动对用户有什么好处?用户的基础动机和活动钩子、用户刺激点在哪里?这些逻辑是否成立?有什么依据?


这些都要在方案中体现,尤其是合作方的利益点,是要在上面那个步骤对接商务的,一定要简明扼要、立场鲜明、陈词有力,不能拖泥带水、含糊其辞


至于执行节点,我们需要考虑到的并不是流水账那样的“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而是一整套互动的流程和体系核心。

用【准备阶段】代替【活动前】的说法,是因为活动前期需要准备的东西非常多,包括物料、细节推敲、节点预埋,甚至是过程中的台词、剧本、预案等等,这些可比新手活动运营能想到的要细致多了。

而“造气氛”同样是非常关键的,既要提前设计,又要随机应变,整个过程要盯得非常死,可能就是低头看了一下手机,你就会错过一个绝佳的契机。

高潮阶段则是最佳的转化时机,也是全场活动中最好的业绩产出点,能不能拉平甚至打爆ROI,就看你对这个环节的把控了。

最后的数据分析和结论肯定是要做的,但是因为数据分析涉及到比较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这里没办法展开细讲。


知乎知学堂官方的《全媒体训练营》倒是有针对数据分析这一块的专门课程,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链接我放在下面了:



对这场活动的数据分析和结论决定了你下一场活动,乃至你整个活动运营生涯的提升,所以一定要认真去学习。知乎知学堂官方这个全媒体训练营是组织了互联网大公司高管和大项目负责人研发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我自己也去学习了一下,感觉是真的不错。


3、活动目标



做一场活动肯定是有目标的,不能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

而这个【目标】也不是说随便定一个"赚多少钱”“做多少用户”这么简单,他最起码满足两个逻辑:

①如果是做用户增长目标,你需要确保这个目标跟大盘目标一致,并且用户能够在后端有实际的转化,这里也是需要数据求证和模型推演的。
②如果是做用户成交目标,一定要考虑ROI的问题,并且不能张口就来讲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数字,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求严谨、有依据。



我过去做了那么多项目,遇到最多的就是瞎定目标,没有科学依据,没有从大盘拆解,这样就非常不专业。

甚至有些二三流团队的活动运营还出现了假大空、放卫星的欺上瞒下、自欺欺人的行为。

说实话这种事在活动运营里面非常盛行。

今天我写这个稿子不敢说整治这个岗位的生态,但最起码让看到的老板知道自己的公司是怎么死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而我们真正想要获得成长、做出成绩的运营,就要踏踏实实地去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去做好活动运营这个岗位。


二、用户运营



很多小企业把用户运营中的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这个是没有错的。但如果认为用户运营只是做用户增长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另外还有不少企业将【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混淆,甚至合并这两个岗位,我理解是人力成本管控上的无奈之举。

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用户运营很难深化,对平台本身的战略影响是深远的。

我们来看用户运营具体是做什么的:

·1、用户分层,对用户属性进行分析和分层,为其他部门提供业务支持
·2、根据用户群体和习惯制定运营模式,并且设定分润机制和管理机制;
·3、对用户不同阶段的留存率、活跃率、成交率、复购率等负责,提出针对性调整建议,并对接不同部门实施;
·4、定期输出用户数据模型和报告,为整盘运营提供关键性参考;

相比之下,用户运营的执行层面会比活动运营少,但是专业度要求更高,基本都是战略级的。

而且在用户运营层,我们经常会看到产品运营的影子,因为用户路径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设计走向。



三、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的常规工作并不是产品设计,因为那是产品经理的活。

所以对岗位了解不清楚造成的职能混乱、运营低效的话我已经说累了,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去科普这个岗位的核心职能。

产品运营的核心在于产品体验的优化。

一般来讲,一款产品好不好,有以下几个维度:

·1、用户的数据反馈,这个可以直接跟用户运营拿数据;
·2、提供产品优化的解决方案,并且基于AB测试给出最优解;
·3、对竞品进行分析和反向论证,以此来迭代自己的产品,这一点非常关键;


一般来讲,产品运营学会合理“抄”同行,真的能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我们并不是建议大家真的去抄人家,而是要知道互相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工作方式,也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


四、数据运营



数据运营俗称BI,主要的工作偏技术,专业性很强。

所以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很容易列举:

·1、数据的采集、建模;
·2、为业务的风控提供数据支持;
·3、为战略决策提供归纳性数据支持,比如年营收渠道来源、占比、特殊数据、异常数据监控等,这些都是生意层面的“意外”,往往很多平台崛起都是因为敏感地察觉到这些意外。


五、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是大家比较常见的一个岗位,主要是产出高质量内容。

但是由于过去红利爆发,大家赚钱太容易了,内容运营这个岗位一直被不少人认为是单纯地“写文章的”或者是“做短视频”的。



·1、素材采集

内容运营最需要的就是“创作灵感”。

而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有灵感,这个时代却不允许我们有了灵感再去创作。

我们必须每天保持创作,不然就会没饭吃。这就是内容运营的卷局。

因此,素材的采集成为了“互相参考”、互相交流的一种手段。

尤其是短视频内容,现在基本都是二次创作,要按照以前的说法,那就是抄袭。


·2、素材编写

不管你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创作过程中你的文字功底和知识积累,都是一个大考验。

所以文字功底不好的人做内容运营会很痛苦。或者觉得内容运营只是写写文章的人,大部分很难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因为你的创作编写,是要写进人心的。



·3、内容审核

昨天我才回答了知乎一个关于《BBC中文把“乌克兰”写成“鸟克兰”的新闻》,这大概率是校对的锅。

如果你的内容没有一套审核机制,一旦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影响是挺大的。

对于BBC这种媒体,你写了错别字,可能就是挨一顿骂。

但是要在国内的大媒体,你要知道国内哪怕十几个字的新闻,背后都有几十个人签名审核的。

所以一旦出现一些低级错误,甚至原则性错误,这些人都要背锅,这将是灾难性的,会影响很多人的前途。

而企业因为内容出错引发的公关危机,处理不好可能就导致万劫不复。

前几天的安踏广告内容涉嫌色情擦边球的事件还历历在目,其他的我就不举例了,因为审核问题导致的内容运营灾难实在是太多了,一旦发生,可大可小,还是要重视审核这个环节。

这个不能再往深里讲了,因为最近这种事太多了,尤其是内容运营,相当于站在舆论的前线,审核问题一定要重视再重视。

尤其要小心的是,别调侃“清风不识字”之类的,有时候会莫名其妙触碰到一些雷区。


·4、分发和推送

一名优秀的内容运营一定要注意分发和推送的问题,不光是发了就行,更要注重各平台的算法,因地制宜。

这是我通过研究了算法之后做的小红书,数据还是可以的。(内容平移分发并不是复制粘贴)



而根据各个平台规则做出的分发推送,也是涉及到一个系统化的内容的。

刚好知乎知学堂的全媒体训练营就有关于各平台规则和玩法的分析,建议大家都去听一下,链接入口我放下面了:




总结

讲了这么多,我简单总结一下:运营的全盘各岗位是各有核心,但是又彼此互相关联的。
像活动运营就偏执行多一点,而数据运营和用户运营就偏战略多一些,对专业要求更高,当然也更要求对数据敏感。

我在其他回答里面也会分点细讲各个运营板块的具体做法,细化到短视频、直播、写作等各个细分领域和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规则玩法。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学了之后要去实践,不能一味地收藏然后再也不看。

最起码,去知乎知学堂的全媒体训练营学一下,拉动自己的学习状态,也算是一种努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