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舞十大经典舞蹈?
1、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2、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
3、盅子舞
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盅子击打出各种节奏。
4、角斗
流传在自治区以摔跤之乡著称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种模拟性舞蹈。由一个人表演两个人摔跤的生龙活虎般的拼搏动态,而且表现得比生活中的摔跤还要生动、灵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
5、普修尔乐舞
又称托普修尔乐舞。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语跳民间舞称为贝.贝伊勒,汉语意为身体的律动。
二、蒙古族都有哪些舞蹈
蒙古族都有哪些舞蹈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特别是传统的舞蹈文化非常丰富。比如像是安代舞、筷子舞、牛斗虎舞之类的,这些都是蒙古族的特色舞蹈文化。那么关于蒙古族具体都有哪些舞蹈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蒙古族民间的舞蹈都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很多的舞蹈都是动作非常的矫健,动作都是活泼多样,很多的动作都是模仿动物。当地的民间舞蹈很多都是节奏非常欢快,富有丰富的草原风格的舞蹈,音乐文化宽广。
安代舞
流行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地区以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等地区。由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演变而来。其最初产生时有驱除病魔、祈求上天保佑的含义。与萨满教有密切关系。集体表演时,队形呈圆形,每人手持一条手巾或彩带,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载歌载舞,节奏多为□拍,无乐器伴奏。最初舞蹈动作简单,主要以歌为主,所以也称“唱安代”。现已发展到曲调有三十多种,舞蹈动作也达二十几个。
摔跤舞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一种模拟性面具舞。由一人表演两个人摔跤的拼搏场面。舞蹈动作生动、灵巧、幽默、滑稽。表演者身背一长型木制架,架上用布缝制两个木偶形象的摔跤手,两者身着各色官服,头戴雁翎缨帽,两只假臂相互紧抱,各做摔跤状;木架下遮布幔,用套上马靴的双手当作脚,四肢踏地,四靴靴尖相向。饰者随鼓乐节奏,摔打起舞。表演动作主要有抱、踢、钩、蹁等。
育呼尔舞
流传在呼伦贝尔盟布利亚特蒙古族聚居地区,传统节日或喜庆的场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舞时男女各半,相互拉手成横排或圆形,载歌载舞。主要动作有:“擦地拖步”、“跺踏步”、“跑跳步”等。身体动律自然和谐,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前俯、后仰。并随着歌声和“育呼尔”的呼号声逐步推向高潮。该舞爽朗、流畅,有着自由、舒展的特色。
灯舞
是节庆欢宴、亲朋相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主要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清陆次云在他所作“满庭芳”一词中曾有所描述:“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汀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卉,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其温雅婉约的技巧,可见一斑。
盅碗舞
称打盅子,流行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舞者两手各握两个酒盅,随着音乐的节奏,每一拍碰击一下盅子,击打出快、慢、碎、抖等声音。腿部有跪、迂回步等动作。舞者起立,双手边碰击盅子边舞,双脚一前一后踏动,形成“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脚步稳”的.典雅优美的舞姿。伴奏乐器有三弦、扬琴、四胡、笛子等。曲调采用当地流行的民歌,有时头上还顶碗、顶灯。
筷子舞
多为男子独舞。舞者右手执一把筷子,打手、肩、腰、腿等部位,有时旋转,有时跪下,敲击地面,节奏由慢渐快。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扬琴、笛子等。现也有男女共同表演的集体舞。
牛斗虎舞
斗牛虎舞主要是流行于赤峰市一带,这个舞蹈已经有上两百年的历史了。主要是表演形式是四个人进行表演,一人来顶牛头一个人来顶牛尾巴。然后全套分为四套来进行表演,舞蹈表演都是要四个人默契的配合。
小结:蒙古族的民间舞蹈有很多,比如像是安代舞、摔跤舞、灯舞、筷子舞,这些都蒙古族的舞蹈。安代舞主要是运用手臂的力量,摔跤舞主要是表演者架上木偶来进行表演,然后来进行表演,随着鼓乐进行表演。
;
三、女子蒙古舞参赛作品有哪些
(三)作品表演欣赏
1.《鄂尔多斯舞》
《鄂尔多斯舞》由贾作光编导,明太编曲,1953年于呼和浩特由贾作光、斯琴塔日哈等和内蒙古歌舞团第一场演出。1955年获第五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好节舞蹈比赛冠军,1994年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经典作品奖。
《鄂尔多斯舞》是著名编舞家贾作光的创作和表演,开始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作品取材于内蒙古宗教舞蹈《喇嘛舞》中的“鹿神”和“拜金”等动作材料。舞蹈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欢快的节奏,表现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和主人翁的骄傲和独特的光明豪迈的性格。
整个作品贯穿着情感,强调对生活激情的表达,但情感的层次是清晰而细腻的。第一部分是中板,音乐的感觉很广泛。这是一个舒适,强大,平静和稳定的民间旋律。男子有力的律动,衬托出蒙古人民刚毅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是小快板,音乐变成了快乐,自由和放松的心情。女性的出现体现了蒙古女性的美丽和聪慧,以及她们与男性接触时对生活的热情。男女之间的交流从未停止过,充满了欢乐。舞蹈的高潮是依靠情绪和音乐节奏的变化来衬托的。音乐是快乐和乐观的,男女群舞,融合生活的激情。
这部作品的动作素材来源于喇嘛舞、蒙古族民间舞蹈和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喇嘛舞表现力强,动作粗犷,有助于表现牧民的生活和特点。这是蒙古人所熟悉的,编导将其发扬光大,创造性地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动态人物形象。一开始,男人们用手放在臀部和肩膀上,迈着大步。在每个动作的第三和第四拍,肩膀随着手臂的摆动而抖动,线条很长,自由,轻松,有力。动作之间的呼吸充分而深沉。手臂和肩膀充满了内在的力量。膝盖的弯曲降低了重心。步伐沉稳坚实,肌理粗犷有力。挺胸、仰卧的姿态,充满了草原的博大气度,也显示了鄂尔多斯人对建设草原的坚定信心。在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女性形象的出现细化了生活中的挤奶、骑马等劳动动作,体现了牧民生活的特点和氛围。肩部动作轻盈,但健康大方,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头部的运动总是稳定的,因为在生活中,女性戴沉重的头饰,脖子支撑着相当重的重量,所以在跳舞时,女性的头部不会晃动。自女性出现以来,男性的长线条动作开始跳跃。步骤的频率被加速。他们和女人结对跳舞。当他们恋爱时,他们甚至用一只脚跳。他们的手放在头顶上。他们像孩子一样快乐。与第一段对比,圆上对穿和顺时针转也用跑动和跳跃感的横错步完成。
20世纪40年代贾作光来到内蒙古草原后,蒙古族舞蹈开始走上艺术舞台。他对草原的热爱成为了他无尽艺术生命的源泉。他创作了几十种反映草原和牧民生活的舞蹈,不仅为中国舞蹈创造了一种新的当代艺术形式,也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认可和喜爱。此外,他还建立了一套蒙古族舞蹈动作训练体系,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词汇都来源于这套体系。贾作光对蒙古族舞蹈的历史贡献,使他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2.《奔腾》
《奔腾》的首次演出是在1986年,舞蹈编舞家事马跃。首演团队是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第83届大专班,有申文龙等演员。1986年,《奔腾》在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94年,《奔腾》获得了“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的金奖。
《奔腾》是蒙古族男子群舞,它是情感舞蹈的多阶段身体结构。拉开帷幕时,一个令人敬畏的战士的造型。在炽烈的红色阳光下,优美而流畅的抒情音乐使广阔的舞蹈充满了草原牧羊犬的青春活力。
作品《奔腾》的结构简洁,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首尾相互呼应能够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并在蒙古传统民间舞蹈的加工,开发和创造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马步”,“摇肩”,“跳脚”等动作,塑造了蒙古青年牧民骑马奔驰的英俊形象。
该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以快板,慢板和快板的舞蹈气氛进行。舞蹈还借鉴了电影艺术中的“慢动作”处理手法,放慢了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脚步,彰显着优美的身姿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牧民的英雄气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段舞蹈动作是第一段快板的发展和演变。它围绕“核心”运动的象征性主题展开,并且在无数变化中不会失去其“灵魂”。因此,作品传达出强烈的紧张感和震惊感。在节奏的处理中,情绪和身体部位的节奏和节奏是完全和谐的,舞蹈节奏,音乐节奏和情感节奏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第一个快速节奏中,运动幅度并不大,这主要是由于牧民放牧和骑马的感觉。在第二个较慢模式中,根据心理情感的内部节奏突出了肩膀动作的节奏。第三段绿浪,音乐节奏加快预示高潮的到来,同时整场演出的演员以大幅度擦臂动作像踩踏大草原的数千名士兵和数千匹马。放牧骑马,将舞蹈推向高潮。临近结束时的鼓乐节奏很快,在不规则的打击乐中彼此回响,出现了“双飞燕”技术,并且第一部分的主题被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作品节奏的独特处理反映了它与传统蒙古语词汇之间的差异,真实反映了时代潮流下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真正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
舞蹈《奔腾》充分表现了这个民族的舞蹈特点。该作品的语汇以蒙古族的民间舞蹈动作为基础,并从反映蒙古青年的实际生活情感和精神气质的角度,努力发展和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特征的动作词汇。蒙古舞各个步骤,肩膀和手臂动作的节奏和动态极大地丰富了蒙古舞的动作语汇。
该作品通过塑造蒙古族青年牧民的群体形象,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蒙古人民的民族勇气,从广义上讲,而且代表着整个新时期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状态。
3.《顶碗舞》
《顶碗舞》取材于内蒙古流传已久的传统舞蹈《顶碗舞》,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变化而来。但创作中却融合了许多现当代建构的蒙古族舞蹈新动态语汇,它不仅在视觉上优雅,而且在技术上困难、复杂和具有挑战性。舞蹈显示传统的顶碗的技术,还包含许多现代和当代蒙古舞蹈动态语汇,特别是上半身和手臂的运动基本上是达到了极致,如大部分的动作在舞蹈的手臂,挥舞着双手,和硬手腕等手臂运动,且强调上半身运动的性能,如肩膀、胸部和肋骨等。
该作品的动作构图、空间的调度,以及作品的段落设计合理,动作的许多特点都是在中间做的,随着形态的变化,通过类似斜线、并排、三角形、正方形的排列和单人、三人、集体的舞蹈片段,来表现动作的个体结构,同时又表现出作品的整体形态,达到清晰的视觉效果,不仅充分展现了自身空间的动作过程,也形成作品整体的骨架。
作为民间舞,该作品在原顶碗的基础上,增加了碗的数量,增加了舞蹈的难度。该舞蹈的技巧就是通过对道具的运用而体现的,该剧目以自身的民族舞蹈文化口味,以及现当代纯民族舞蹈素材创作的模式,广受观众的欢迎与认可,同时也被不同学院民间舞专业的学生学习效仿。
蒙古舞女子最经典的独舞就是 蒙古人了。还有天蓝蓝,长调,喜悦等等。视屏什么的都很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