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颜体楷书作品欣赏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7-11 19:03   点击:2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很多地方都说颜体比欧体耐看,如果是的话,为什么?

没有如果 ,“耐看 ”这样的词汇描述书法,是不恰当的。

书法,尤其楷书,讲求“楷法无欺”。楷书法度体现在三方面:笔法,结体法(结构),章法。

学习和欣赏楷书,最基本的切入点是从这三方面开始。接下来我来大致说说颜公和欧公的楷书在这三方面差异,并说明“耐看”这个词,描述二者书法是极不恰当的。

1.笔法

先看颜鲁公早期作品:多宝塔碑



再看颜公晚期作品:颜勤礼碑

(历经千年风霜 拓版残损较大,我拍了几个清晰的字)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颜公笔法基本呈现:横画细,竖画粗,点画厚实,转笔处遒劲有力等特点。当然,晚期较之早期,丰腴些许。

那么欧公的笔法特点呢?我们以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来大致看看。


(同样原因,残损较大,我选了几个清晰的字)

欧公笔法基本呈现:笔无论横竖,粗细均一,点画灵巧,转笔处棱角分明等特点。

2.结体法(结构)

欧体的 “之 ”字:

颜体的 “之 ”字:

仔细来看两个“ 之” 字的结构,可以发现几乎是无差异的,哪一笔在哪一笔的哪个位置 ,都有清楚的界定,这是楷书的共性。结构上,不同书家处理的略有不同,但是整体是高度统一的。这也就是 ,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回过头去看,发现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方块字还是这么亲切,当然,今天我们有些人字写不好,主要在结构的安排极不恰当,胡乱连笔,东倒西歪。

3.章法

颜体:



欧体:



很明显,欧体间隔留白大于颜体。颜体字与字之间间隙狭窄 ,显得密集雄厚,欧体字间距较大,显得爽朗清晰 。所以书写作品时要注意此点(还有其它特点,略去)

综上所述,我们从笔法、结体法和章法,大致对欧和颜的楷书做了对比,很直观的感受是:

颜体遒劲有力,丰腴、厚重和大气

欧体精巧细致,清秀、整齐和俊美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谁更“耐看”这样的词汇是多么不恰当,因为两位大师都是楷书的代表,正如我们上述大致粗浅分析的那样,他们楷书的风格虽然不同,但他们的书法中都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深刻研习和借鉴地方,是他们和其他书写者共同的努力,奠基楷书---这一汉字最基本的书写形式。

我们不应该用“耐看 ”这样的词汇,来看待他们的书法。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选其一种,从笔法 、结构和章法认真研习,反复临摹书写,体会和反思,待到通透其法,再转练他法,从而借鉴、融合。而不是,某人说了谁比谁耐看 ,谁比谁更好诸如此类不当且无意义的描述。

二、练习颜楷大概快1年了,各位帮忙看一下,现在是什么水平?

我倒和上面几位看法不大一样。


仁兄(不知男女一律叫仁兄了见谅哈)练到这个份上字形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

我建议同时写写行书和草书。

和我师父玩儿的时候他也说光练楷书没有行草的加持容易把字写死。后来自己体悟一番感觉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在练颜楷的人当中拿行书草书往楷书里套,这种提高方法成效尤其明显。

因为颜真卿的楷书里带着行书的味道。你看这几个人:

张旭《郎官石柱记》;张旭是颜真卿的师父


智永《真书千字文》

都是楷书,都带着行书的味道。

所以翁志飞先生临的《多宝塔碑》很可能就是颜真卿当年在纸上写出来的风格,也带着行书的味道,看看:

翁志飞临《多宝塔》

酷不酷?

他不光颜体欧体这么写,柳体他也是这么写的。

翁志飞临《玄秘塔碑》

魏碑没找到,但他就连魏碑都是这么写的!!!!

你看各种牵丝,全出来了,又没失去柳字的骨气,多好玩儿。

所以建议写写行书草书,能把颜真卿的味道带出来。

另外, @闲梦江南 仁兄的这个可能有些用力过猛了。我以前也像您这么写,直到买了《郭虚己墓志》以后才发现颜体似乎并没有那么粗壮:

《郭虚己墓志》边缘光滑,笔画较瘦


《多宝塔碑》边缘粗糙,牵丝磨损,笔画粗

因为长时间的拓印导致的边缘粗糙、牵丝隐去、笔画变粗,似乎应该考虑进去。而且我看翁志飞的临本也没有原碑那么粗。

当然这个是我个人的看法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共勉~

(图片来源于百度,侵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