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

139 2024-07-27 00:35 admin

一、《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

《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一场音乐与电影的完美融合

在电影创作中,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为电影增添情感、营造氛围,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中。而对于中国电影《踏血寻梅》来说,它的电影原声带更是成为整个电影的灵魂所在。

《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旋律,让观众在观影之余,也能够通过音乐的感召力进一步回味电影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本文将深入探讨《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的特点和魅力。

音乐风格的独特之处

作为一部时光背景设置在上世纪80年代的黑帮电影,《踏血寻梅》的音乐风格也充分展现了这个年代的特点。原声带中融入了许多经典的80年代流行歌曲,如《可能否》、《在水一方》等,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那个时代的音乐氛围。

与此同时,原声带中的配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运用电子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元素,原声带创造出了一种神秘而又紧张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的情节中。配乐的使用恰到好处,既不过于抢眼,也不会被观众忽视,给整个电影增添了许多神秘感和悬念。

旋律带来的情感共鸣

《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中的旋律极具感染力,每一首歌曲都能够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忧伤的琴音,还是激昂的弦乐,都能够渲染出电影中角色的情感世界,让观众与他们产生共鸣。

尤其是主题曲《寻梅之路》,通过简洁而又动听的旋律,表达出主人公追寻爱情和真相的决心,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主人公的坚持和勇气。

原声带与电影的完美融合

《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与电影的完美融合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无论是片中的动作场景,还是角色的情感表达,原声带都能够恰如其分地与之呼应,使整体效果更加出色。

在动作场面中,电影原声带运用了激烈的鼓点和弦乐的合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感觉,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角色一同经历电影中的刺激时刻。

而在角色情感表达的场景中,电影原声带则通过柔和的旋律和抒情的乐器,将角色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更能够理解角色的情绪和心境。

结语

《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入人心的旋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音乐与电影的完美融合。它不仅在观影之余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听觉享受,更通过音乐的力量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故事世界,与角色共同感受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踏血寻梅》不仅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电影,也是一张让人沉醉的原声带。无论是在电影院还是在家中,欣赏《踏血寻梅电影原声带》,都能够为观众带来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二、踏血寻梅电影剧情解析?

踏血寻梅电影套路了一个犯罪的框架。最主要的是在探讨引发悲剧的根源。两个年轻人身为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得到尊重。这部电影透露出文艺的气息。同时对人物进行了足够犀利冷静的刻画。

三、踏血寻梅电影是哪里的方言?

湖南方言。

香港和内地身份的融合问题:

王佳梅的妈妈作为内地人,强迫他们讲粤语,不让王佳梅和姐姐讲连水江话;

王佳梅在麦当劳打工因为说M记不标准而被朋友嘲笑;电影开始的时候,讲述丁子聪为杀人犯,黑板上写着“中国籍香港人”

电影分别从三个角度交替切换来阐述了凶案发生的来龙去脉,从而突出它的必然性:1,从臧Sir的角度,讲作为警察和一个女儿的父亲对这起案件痴迷和困惑,这算是影片的前奏和主线

2,从王佳梅的角度讲,她作为一个内地人在香港生活的种种隔阂,因为不理解母亲的艰辛,被打耳光,失去了亲情;因为没有文化讲不好粤语,

找不到好的工作,被同事嫌弃,失去了友情;因为只是个援交少女,被自己喜欢的男人嫌弃,失去了所谓的爱情。最后只好皈依于圣经,在圣经中寻找并不存在的天堂。导演对于她的挣扎,集中在钱上,因为耳环而去援交,因为NDS而去援交,为了500块钱而最终丢失了性命。这里是寻梅篇。

3,从丁子聪的角度,讲述他如何对于人产生厌恶,从小时候的车祸到成年后摸不到的爱情,最后在自己一心一意帮助王佳梅去天堂的幻觉下送她去了另一个世界。而后面的肢解,竟然因为一个他所厌恶的小人“胚胎”而顿感后悔,最终自首。这里是踏血篇。

四、踏血寻梅电影结局是什么意思?

一个饱受生活艰辛的少女被一个同样惨遭不幸的货车司机残忍肢解

五、如何评价香港电影《踏血寻梅》?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这是一部氛围烘托与节奏感极好的电影。围绕着女主角对人生的希望与绝望,全片恰到好处地给出了不断切换的韵律性,让诗意与黑暗交织,构成了全片特殊的美感。

它探讨着社会中个体的绝望与希望,却又没有停留在现实批判的层面,而是更加深入了内心的情感世界。

开头部分,主题表达的指向已然得到了提示。阿梅一家蛰居大陆,勉强过活。此时女主角的期盼就是一江之隔的香港,希望能够在一个全新的社会中获得新生。并且,导演颇具现实意味地给了她一个“明星梦”的设定——在第一个镜头里,她哼唱着港台歌曲,努力学习广东话,随后镜头给到代表她梦想的墙上“字母序列”特写,以及她贴到墙上的模特海报。也是在第一段里,导演也已经暗示了佳梅真正的生活状态——哼唱着港台歌曲,抱着明星梦的她,被一层纱帘遮掩,身形模糊,而四周则包围着完全的黑暗。

这样的黑暗,在随后就出现了更加明确的表现。在学校的一场戏,阿梅看到了突然割腕、试图嫁祸于她的同桌,也通过老师对她的迅速指责而感受到香港对于内地人的歧视。同样的歧视,也发生在了这一幕的过场中:几无个体分辨性的学生们盘旋走上楼梯,前后众人都对来自大陆的她抱以侧目和关注。

通过远景镜头,电影掩盖了学生的个体性,让他们更多地成为了香港社会集体的象征浓缩,成为了香港对大陆人阿梅的排斥。同样的手法,也出现在了后边廖警官前去佳梅家中通知死讯的段落中,伴随着凄厉的哭声,镜头切换到探头探脑的隔壁邻居,进一步切到整栋公寓楼的远景,用庞然大物而又死气沉沉的巨大建筑表现出某种整体对于佳梅一家的冷漠。

而在随后,导演则给出了第一个明确的“希望—绝望”的切换。一个态度和蔼的香港社工来礼拜堂找到佳梅,与她亲切聊天。此时,似乎被接纳了的阿梅,面部出现骤然明亮的打光。但是,这样的希望马上破灭了——面对阿梅“她为什么割自己的手”的提问,社工只说出了“有的事是复杂的”,只是含糊其辞。

这样的切换,构成了影片的主干。阿梅一次次地燃烧起希望之火,又一次次被迅速扑灭,迎来又一个绝望的黑夜。

事实上,在电影的开头,导演利用环境设定,开始创造这种切换——第一幕的筒子楼与“广东东莞”,第二幕的公寓风景与随后的“香港”。阿梅一家的生活环境在一步步提升,希望似乎越来越近。但是,在学校的境遇马上击破了这一点,而母亲在酒楼当服务员的落寞,也在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大陆人对香港的希望破灭。先是一段背后的移动镜头,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在后厨与前厅间穿梭,花枝招展而又左右逢源。而后却镜头一转,来到了香港的陋室之中,昏暗的灯光下哭喊“谁叫我们穷”,仿佛自身的生活也融入了这片黑暗。再来到麻将桌上,刻意将母亲放置在右侧,留出中央的巨大空间,暗示着此时潇洒抽烟、似乎得意的母亲实质的无力。母亲面对着别人要求换下耳环的要求,却无力说出“我买下来”而为女儿保留心爱配饰的话语。

这种希望到绝望的切换,也被导演放在了重要的电影开头部分。廖警官的人设,在警车上已经有了表现——面对撬走女友的绿人警察与被绿警察这等“人间地狱”,报以玩笑的反映。光线的明暗成为了重要的手法,先是一个隧道中的警车内景,随后是钻出隧道的明亮车内镜头,“黑暗到光明”的转变,表现出廖警官的特点——面对凶杀案象征的黑暗生活,寻找积极的光明与希望。随后,廖警官“希望—绝望”的切换开始进入表层:先是副手吃街边摊的生活场景,随后二人走上楼梯进入凶案现场,镜头从喧嚣明快的街道上移,进入一片楼梯口的昏暗中。

阿梅的希望与绝望,构成了这样一部以情绪主导的作品的核心。她兴冲冲地化妆,在陋室的镜子面前伴着模拟拍摄写真的音乐摆着pose,仿佛自己已是甄选成功的明星。但紧接着,导演就告诉了我们现实的残酷——与适才同样的,对pose少女的快速剪辑,每一个少女却都土里土气,显然是由目的不纯的公司招募而来,阿梅也正混于其中。随后,她沦落为模特公司的打工仔,脱下了被妹妹称为“嫌自己作为模特不够高”才买的高跟鞋,赤着脚当街招募试镜者。导演多次给到她脱鞋、光脚的特写,让她此时“明星梦破灭,成为了骗局中人,招揽自己曾经的同类”的心境有了画面上的表达。

停留在现世的人,就要始终面对着绝望。杀死阿梅的丁子聪的第一次出场,隔着帘子看到肉厂老板做爱,快乐被帘子分隔,他面对的只有老板呵斥的绝望。随后,无论是他杀死老板,还是邻居阿婆回忆的黑白画面,都是绝望死寂的强化——狗舔着车后门流出的血,回忆中门缝徐徐流出的鲜血,都是侧面暗示杀人,而非正面展现杀人过程。导演忽略了杀人过程,掩盖了丁子聪激动亢奋的时刻,强化了他杀人根本上来源于的绝望。

而到了第一幕结尾的部分里,阿梅的模特梦已经随着被招作街头打工星探而彻底破灭。生活的压力让她看到了报纸上的招工广告,成为了一名麦当劳店员。“金钱”冲击并扭曲“梦想”,就像后段中想当模特的阿梅只能接下贫困女孩公益广告拍摄所体现的那样,开始张牙舞抓起来。

此时,导演出色的情绪连贯性开始发挥了。先是阿梅在天台面对同事的“她需要钱搬出去”,而后从回忆转进到现实,以一个阿梅家对面的旧楼拉回阿梅屋内的镜头,用阿梅门框对旧楼的圈定,表现出了阿梅居住环境的窘迫,急需经济实力改变,让阿梅的绝望与母亲一家的绝望延续。而后,阿梅母亲出现,并对女儿被迫卖身赚钱感到悲愤。哭泣的她与寻人启事上阿梅照片的切换镜头,面向左侧抽烟的她与随后同样面向左侧的阿梅,这两组对比让母亲对经济条件的绝望、与为钱卖身的阿梅的绝望,实现了又一次对等。较远回忆、现实、较近回忆,导演用两段的衔接,不着痕迹地让绝望弥漫了整个时间、空间、人物。

到了影片的第二章节《孤独的人》,黑暗涌现得更加迅速。在这一段的阿梅,经历了梦想的破灭,开始退而求其次地寻求爱情来延续自己来到香港的希望之火。但这样的希望,势必也会迎来燃烧到扑灭的过程,进一步加剧阿梅的绝望吞没。

在第二章的开头,阿梅为枯干的少男服侍,频繁的跳轴手法让阿梅与少男的相对位置不断切换,制造出不同于爱情幸福的突兀感。而后,在主观视角下极其热烈的前后运动中,阿梅回答着“我会做你女朋友”,强调了感情的激烈,但话音未落,就出现了空荡荡的床,而掩去了二人做爱的后续,暗示着爱情的高潮对于此身份下阿梅追逐爱情的必然失败。阿梅在扶梯看到的男女拥吻,然后带上妓女工作的金钱买来的心形耳环。这一幕,漂亮地展现了阿梅此时的状态——梦想的希望已经被经济的现实需求打破,而代之以对爱情的渴望。

非常值得重视的,是阿梅对男大学生嫖客的关系,这也是第二章中的关键。他们的诙谐互动,仿佛真正的情侣,则表现着阿梅似乎梦想成真的可能。但是,这样的可能马上在男大学生对女友的澄清、对阿梅的抛弃中,化为了灰烬。二人互动时始终的倾斜镜头是第一层暗示,而大学生“这个游戏机不能给你,我给你新的,反正你没收我钱”的台词,则瞬间明示了多重信息——自己女友的存在,与阿梅的嫖妓关系。二人其后的腋毛话题,不过是回避问题的敷衍了事。

事实上,阿梅在爱情上的结局,在第二章的开端便已经揭露出来——用肉体和虚假的示爱换取经济条件、从而购买耳环的阿梅,不可能获得爱情。而作为主体的大学生之爱,也与第一章中的模特梦想重叠了起来。在第一次约会时,大学生认出墙上海报里的阿梅,与阿梅说着“你很上镜”,而此时的闪回里,却是阿梅在无奈中接下唯一“模特”工作的残酷事实——只能靠被迫假扮灾区少女,才能获得一点工作机会,这已经戳穿了第一章里的事业梦想。

在第二章中,导演依旧使用了大量的手法。时而明亮而归于黑暗的灯光,保持的倾斜构图,遮住二人爱情表达的帷幔。特别作为重点的,是对光线明暗的反复使用。在这一段中,阿梅在做爱完成后暂时地身处一丝光明,而又迅速回归黑暗,极具表现力地对应了阿梅在Facebook上写文的“点题”:做爱的欢愉之后,即是死猪与鲜血构成的绝望涌上,犹如高潮后的冷淡。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阿梅的部分中,导演借助灯光的变化,创造了一些极其出彩的场景。阿梅与大学生相处的时候,她关上大灯,在一片黑暗中点亮灯泡,不停试图吞咽掉灯光。最终,场景在灯光熄灭的黑暗中结束。而在更早前的部分,当她去找大学生时,先走过漆黑的走廊,此时家里的灯光点亮。而后她进入明亮的房间,左侧灯下格外亮堂的明星海报与她并列,将她此刻的“爱情”与第一章里的“模特”梦想合一,而灯光突然被关闭,海报一片漆黑,暗示了两层梦想合一后的共有结局:如同艺人梦想的破灭,即将赴约大学生、被“澄清恋情”的她,也马上将迎来爱情的破灭,回到卖身换钱的状态。

这样的手法,说明了她对光明的渴望,但忽明忽暗的照明,以及最终的黑暗,也暗示着希望的不可得与绝望的不可逆。光线的明亮切换,也与现实与闪回的切换形成了呼应——它延续了第一章中的切换手法,让大学生夸赞的海报与拍摄背后的事实构成对比,让阿梅独坐的哭泣与期盼着大学生来电约会的手机构成对比,让阿梅接起嫖客电话的画面与大学生的“不想让你再做妓女“构成对比。

与大学生分手后,她在天台与小男孩的对话部分,更拥有了绝妙的腔调——她身处于暂时的光明,这是由面前男孩的活力生机带来,但男孩却马上离去,留给她的只有接起下一通嫖客电话的黑暗,是大学生离她而去的爱情破灭。

事实上,这一段也确实让这一点主题浮上表面:在做爱后给了佳梅以爱的希望,却最终只是贪图优惠价格,面对女友马上推翻一切。出卖肉体得来的终究只是金钱和临时的爱情,唯有高潮中死去才能让短短的一瞬成为永恒。

在电影里,导演始终保持了双线叙事,以阿梅一家的希望与绝望之切换持续全片,以过去的希望与现实的绝望切换进行。而在此之上,时空的线索是复杂交织的,警官、阿梅、丁子聪三人所处的当下与过往,都在进行着这种切换,而又相互发生作用。

首先,警官对阿梅追查,试图拨开“凶手都是恶的”之绝望表象,探寻其动机真相,寻找绝望中的希望。证物室里,他一句“一定有什么原因”,切到了阿梅被大学生抛弃的过往,正是对他寻找的再现。这也发生在了他每一次的“坚持查案”段落之后。而警官自身的过往,则构成了他的希望与绝望——看过了如“生蛆人头”“虐打儿童”的画面,听到过犯人轻蔑的笑声,他对纯粹的罪恶有所了解,因此格外想要寻找到否定它的东西,寻找到动机与真相蕴藏的希望。在他查案过于劳累、睡到办公室的噩梦段落,他梦到了先天罪恶的丁子聪,看到了阿梅被分尸的滴血,也看到了宛若僵尸的狰狞自我,这正是对他潜意识中“这一切都是无因之恶”的绝望一面的暗示。

丁子聪的现实与过往,则构成了他与阿梅感同身受、“成全”阿梅的“希望”动机:生者的世界里,他看着蹒跚的拾荒老人,闪回出自己“情人因与富人恋情不如意才回应”的悲惨单恋,自残倾向地割伤自己的手,爱情的破灭,与阿梅如出一辙。

对廖警官、犯人丁子聪,导演也同样使用了阿梅部分里常用的手法,使契合度很高的三人达成了统一。

对廖警官,在电影的前中期,当廖警官追查丁子聪的朋友取证之时,导演运用了极其丰富的打光技巧,对其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暗示。首先,廖警官在日常的光线下埋伏,喝着饮料的行为极具轻松氛围。光线、喝饮料,都体现着他面对这份要时刻接触黑暗的工作的态度:拥抱黑暗,保持轻松。而后,他追逐着对象进入大楼,光线开始变暗,进入阴森的角落,但他依然制止了想要开枪的助手,并面对着无关的阿婆藏起了枪支。依然是类似的表达——深入黑暗,却又竭力淡化它。

而当他抓到丁子聪的朋友后,导演则赋予了光线以更升级的含义。先是一组从监控室屏幕画面开始的镜头,随后平移入侦讯室,拉开了日常与刑讯室在氛围上的差别——刑讯室不是屏幕中显示的单纯现实,而是表面背后的东西。而借助头顶打光,让所有人物的脸部都掩盖在阴影之中,就此赋予了刑讯室的“绝望黑暗”定义。

而后,导演拿出了非常精彩的一处:在被捕者回忆出丁子聪昔日“尊重母亲”“憨于爱情”的积极形象前,廖警官问出“聊一聊丁子聪”的问题,而后到窗边,关闭了两扇百叶窗,却留下了中间的那扇,百般迟疑后作罢。这个动作的全过程,被导演以远景镜头一直拍到底 ,显然具备了强调意义——当廖警官即将开始接触黑暗,了解原本人畜无害的丁子聪是如何走向深渊的,而在接触它的时候,他虽然一度心续被带走,但最终还是将自己留在了光明里。

而那个高度暗示分尸的“梦境中房顶滴血”,自己回忆中看到的被囚禁女孩与尸体的惨状,在丁子聪抱着被褥“尸体”重现杀人过程时的尾随目睹,让廖警官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黑暗部分。但廖警官却说:越查的多,越想相信没有坏人——身处绝望,寻找希望。始终不相信丁子聪杀人的阿婆养着的、在沐浴于爱情美好下的丁子聪脚下出现的猫咪,今后由廖警官接手,也表明了廖警官的心境。

巧妙的是,这样一种“乐观的旁观者”,并不是只有廖警官。如上所述,谭耀文饰演的警察,同样用自己的方式在实现这一点。当他看着慢镜头下飞扬的冥币、跳下水的潜水员,寻找阿梅只剩头的尸体时,他貌似平常地咬着西瓜。而此时浮起水面、用于潜水员寻找尸体后上浮的西瓜被特写拍摄,让西瓜拥有了希望与绝望的混合意味,从而代表了谭耀文自己的态度。另外,导演不着痕迹地安排了丁子聪邻居阿婆这个角色,让她一次次地敲响丁子聪的门——从他因为慕容出国而绝望殴打混混时的“女朋友哄哄就好”,到杀死阿梅后分尸时的“你在切猪肉吗”。阿婆始终对这一系列绝望黑暗之事,有着乐观的茫然不知,一直到被警察告知也不能相信。

可以说,廖警官、谭耀文、阿婆,正是导演带给观众的观众视角。他们接受着整个事件,与观众一个立场,但却都拥有着相对的乐观。这或许正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虽然这个事件以现实为蓝本,但希望知道这个事件的所有人,依然不要放弃对世界上阳光的追逐。巧妙的是,导演设置了女上司这个角色,作为对廖警官的补充表现。从一开始,她就以一个关注生活、甚至有点琐碎的妈妈形象出现,构成了乐观阳光的感觉。而后,她一次次地制止着廖警官等人的过火行为,拉住他们的良知,让他们不会彻底沦陷。这个人物虽然戏份不多,但对于廖警官人物内心的合理性,还是有着作用。

而在丁子聪的部分,对于这样一个与佳梅走向较为一致的角色,导演从他自首的一段开始,就大量地使用光线照明调整。他走向警察局时,第一个镜头是明媚的阳光,而他也沐浴其中。随后,导演一连串的快速剪辑,将他进入警局、门口回首望向阳光的部分,与警局入口处映在毛玻璃窗上的巨大黑影、在警局传达室黑色的脸部光线,进行连续的交叉剪辑。

这样一来,导演就在推进剧情的同时,强调了丁子聪通过自首这样的行为,由明亮表面走向黑暗内心的变化——稍有犹豫,但更像告别。而当他坐在审讯室,更是进一步强调了这层意味。先以监视器特写作为开始,依然的摄像机横移,而后,审讯室内的灯光几近熄灭,丁子聪与廖警官似乎置身于黑暗之中。

并且,对于丁子聪的人物黑化表现,导演进一步围绕他与女性的关系这一条方向上进行了充分的展开,并配合以灯光的运用。在小混混的回忆中,丁子聪一开始的女朋友慕容,面对警察的追求不屑一顾,而对丁子聪情有独钟。二人在丁子聪陋室中的并肩而卧,腿边的猫咪,也极近温馨,此刻丁子聪浸泡在爱情的甜蜜中。这一幕开场时,丁子聪母亲的遗像位于丁子聪左侧,慕容则位于右侧。构图的平衡暗示了慕容在丁子聪心中等同于母亲的地位——对于丧失母爱的弥补。

但马上,当慕容说出自己要去美国、丁子聪当他丈夫是“笨蛋”之后,导演马上切入丁子聪的脸部特写,强调他在阴阳对比度极其明显的灯光下苦笑的表情。而后,慕容入厕,混混偷窥,丁子聪殴打混混,又是对慕容与母亲等同关系的暗示——混混亵渎,丁子聪殴打,在此处与混混第一次回忆丁子聪时的场景高度对应,构成了反复。

在丁子聪殴打混混的部分中,他的脸也完全陷入了黑暗。当混混进一步回忆到丁子聪杀人后给他的电话时,导演特意给到了黑白镜头下的发廊霓虹灯特写,让这本应颜色最丰富之物的黑白,衬托起丁子聪“原来瘦的人也有这么多脂肪”的话语、肢解尸体的绝望。类似的黑白运用,在妹妹回忆闪回中哭泣的阿梅部分也有运用。

丁子聪从希望到绝望的过程,无疑是围绕着女性和性爱的。他失去母亲后,始终将女性的爱放在生命中的首要崇高位置,不允许任何人亵渎给他爱的女性。慕容给予他的温暖,让他一度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但是,马上他发现,他与追求金钱的慕容从来不属于同一类人,后者甚至不愿意给他一次性爱,完成类似母爱的温存给予。做爱只是片刻的愉悦。丁子聪在杀死阿梅的闪回中,摘下了母亲的遗像,显然表明了自己已经堕落的内心,让自己难以接受母亲的眼神。这一幕的黑白,是对生活绝望的最佳诠释。

而在最后的半小时中,随着丁子聪的被捕、审判,案件尘埃落定,电影对主题的指向升级却又更进了一步,不仅对其做了更加明示的表达,还将之与“踏血寻梅”的片名做了直观的连接,而更重要的则是对主题涵盖范围的扩大。

首先,在丁子聪的审讯中,影片用黑白的场景表现出了此场景作为“绝望之极致”的属性,而他在分尸前把玩的游戏机,则是阿梅从“男友”那里获得的幻灭爱情之证明,将他与阿梅此时沦为“杀人犯”与“死亡者”的绝望根源,以共同的“爱情悲剧”而联系了起来。而作为这段陈述的倾听者,廖警官也就此成为了同样的绝望感受者。

另外,在此场景里,红色成为了唯一的色彩,出现在阿梅被剥下面皮的脸上、被分尸滴落的血液、剖腹取出的心肝、胎死腹中的婴儿。导演将分尸的过程完整记录下来,保持着高度压抑的视角,强化了这一案件核心行为背后、同时被阿梅和丁子聪体会到的极致绝望情绪。此时,丁子聪的脚踩在了血液之上,构成了点题的“踏血”部分。流出的血代表了绝望的极致,而此时的丁子聪、其后的廖警官,都将脚踩在血液上,构成了其对绝望黑暗的感受。

并且,在庭审与随后的段落中,导演对绝望的施加者做了扩大化处理。在庭审的部分,当阿梅的母亲听着丁子聪分尸女儿的陈述,绝望地哭泣不停时,镜头转向了一脸冷漠地做着笔记的庭审团队。二者的情绪在这一刻达到了极端的对比关系,而后者作为“香港各界代表者”的集团性质,则让他们成为了香港社会的象征,从而成为了香港本身对阿梅一家的绝望施加----他们根本不能感受阿梅一家的绝望,更谈不上同情或帮助。

事实上,这也正是对影片开头的再现。开头段落里,导演先让阿梅一家在大陆感受到绝望,而后抱着希望来到香港,并用火车上的过场、地名的字幕,强化环境的切换。而后,导演又迅速将香港带来的希望破坏了,让阿梅在学校遭遇了割手腕的“陷害”----香港本地人也在自残中排遣着绝望,更无法给予阿梅希望,香港也与大陆并无不同。

而片名的另一部分“寻梅”,则在后续的收尾部分出现。廖警官身处于这个“每年都有很多人失踪”的城市,工作对绝望的感受,在一次次的“触摸尸体”“看到断头”之中,反复削弱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希望。但即使如此,他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丝光明的希望。

在最后阶段,电影将此前廖警官暗示性的希望留存之心,进一步地做了明示化处理。在离婚的他与女儿坐在公车上时,他安慰性地应对着女儿对一个个被害者名字的询问,而周围则是高喊着反对口号的反政府者、冷漠无视他的民众。随后,廖警官将女儿揽在怀里,明亮的身影打在车窗上,与窗外漆黑一片的街景重合交叠,构成了出色的象征表达-----他给自己和女儿留下的,正是面对车中“受害个体”与“冷漠大众”的乐观情绪,也是面对社会黑暗的希望留存。

这一点,也马上体现在了更具体的人物关系之中。廖警官被告知了前妻的单身状态,与女儿亲切互动,燃起了一点挽回家庭的希望,随后更是与前妻直接接触。虽然与前期会面的他,依然面对着隔壁大叔的冷漠,即使“请你吃饭”的讨好也被无视,但却依然对以笑容。而对于阿梅,他也在给予着希望,以阿梅的名义给远在大陆的父亲发送“曼联输球了恭喜你”的短信息,让其父保持着对阿梅在生的感受。

对社会给予的绝望深度感受、备受打击,而又努力留住希望,便是廖警官的状态。在给阿梅父亲发送短信息后,他看到对方回复的“留些钱买票来看我”,不禁潸然泪下。而在全片之中,廖警官每每勘查完现场、听完一段故事,都要给自己照相,面带微笑,让自己在经历一段黑暗后也不丢失希望。当他在进入阿梅死亡现场,他拍照。当他听完妹妹的回忆,他微笑拍照,身后的墙上是机器猫,脚下则是模特梦想载体的高跟鞋。

最后两个章节的衔接,构成了对绝望与希望的复合表达。倒数第二个段落的结尾,是案情停留于分尸表层的绝望再现,以丁子聪的绝望作结——童年丧失母亲,发现自己杀死了阿梅的胎儿,在监狱中撞墙,形同野兽。而最后一章“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则是对案情内里的还原,是对于希望的再现。从那阿梅海报上英文缩写的章节名,就可以看到此章的希望属性。

丁子聪和阿梅丧失对爱情希望后的真情互动,伴随着阿梅在做爱时丢掉的——靠嫖资买到的——耳环,从物质化的嫖娼上升到了爱情的程度,割掉腋毛的细节也与男大学生“互相调侃腋毛”区分开来,象征着此刻爱情的纯粹。而丁子聪在做爱时挂上的母亲相片,也与手淫、分尸时“摘掉照片”的行为明显不同,意味着他此刻的堂正心态。

然而,他们在人间社会的体验皆是苦难,做爱也只是一时的欢愉,不至于放弃光明,却也被屡次打击,正如通篇于各个层面的反复切换一样。做爱时镜头平移到的灰暗楼墙,二人带着猫一起温存时四周的黑暗外沿,闪回里阿梅带着明星梦唱歌时被框进的黑色边框,都是他们主观希望与客观绝望的关系表现。

这也延伸出了他们最终的出路——翻阅圣经,相信上帝对自己造物的善意,在人间的死亡中获得超脱,去往希望的天堂。在第一章节,导演就在学校中做了类似的暗示:行尸走肉一般行进着的学生们,被基督像俯视着,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他们。而在阿梅死亡时,画面反复闪回出她一系列的希望之瞬,来到香港时的开心、屋顶唱歌的期盼、与大学生爱情中的甜蜜。而留在人间地狱的丁子聪,也将在死亡后迎来超脱。

关于“做爱与血液”,实际上与丁子聪的一段,还抛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释。丁子聪念出佳梅的facebook:在做爱后,我的血液流了一地,我们像死猪一样躺着。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续章的提前铺垫:做爱的短暂快乐后,等待阿梅的是流出的鲜血,以及更加持久的死气——梦想破灭的结果,做爱为嫖的本质。这恰恰就是阿梅生活的现实:一瞬间的希望,以及长久的绝望。只有让做爱停留在高潮中被掐死,才能让自己停留在希望中,打破希望对绝望的切换。

在收尾的最后一个部分中,回到家中的廖警官,看到了窗外的小孩、期盼地等待着的青年,也看到了艰难前行的老人家、拾荒者。此时,他无疑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复杂性,有绝望的客观现状,也有怀抱希望的人。随后,他与前妻和女儿游玩,看到了自己救出少女工作中的积极,看到了阿梅一家的生活气息。于是,他拍下了又一张自拍照片,在这个实际上很惨淡的家庭中,留下了她们积极生活的希望证明——即使终结生命而去追寻、也不愿意苟活于绝望之中的,坚韧的希望。

最终,阿梅墙上的黑白照片,与她未能拍下的那张彩色海报,完成了内在的替换。那是一张不知姓名的女生照片,象征着阿梅对美女、艺人的事业向往,即使面对窘迫到无法拍出类似照片的现实,也不惜拿回海报,延续自己的希望。而在最终的闪回中,阿梅站在了女生的位置,拍下了微笑的照片。此时,这一主观性极强的“想象”画面,对客观现实里墙上的黑白照片形成了“压制”,让个人的希望覆盖了世界的绝望。

“墙上的画与照片”,是一个贯穿全片的意象。从代表梦想的数字,到微笑的模特照片,到童年美好一般的机器猫,甚至丁子聪的母亲像,都在墙上,成为了希望的象征。而最后的“拍照“这一行为,也与廖警官此时照相的行为重合起来,让阿梅与廖警官构成了对等的关系。

事实上,这部影片的剧情并不连贯,也不算丰富。它没有探案的复杂度,也没有非常多层次化的人物塑造。但是,导演对情绪的表达能力完美地撑起了电影。这更多或许是一种敏锐的直觉,就像慕容敲响镲后丁子聪微笑仰头看向飞空的群鸟,慕容与丁子聪脚下逗弄的猫咪,阿梅与嫖客亲昵的互动,阿梅骑着跷跷板与少年对话时的微笑,分手时的“回家好好写作业啊”,阿梅吞下灯泡后明暗疏忽的光线。导演总是有着无数的途径,让两种情绪浓郁地扩散开来。

细节,而不光是大剧情,体现着导演充沛的触感与绝妙的节奏,让影片的情绪表达显得自然流露而又举重若轻。回忆中的希望与绝望,现实中的苟延残喘与接受黑暗,让所有人都与廖警官一样,亲身体验到光明逐渐暗淡下去的凄凉心境,而又从中再燃起一些希望。

“踏血寻梅”,意即如此——即使踏着死亡时充斥了绝望的鲜血,也要寻找在生时不放弃希望的那个“阿梅”。

六、如何评价电影踏血寻梅剧情

如何评价电影《踏血寻梅》的剧情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的方式向观众传递情感和思想。而《踏血寻梅》作为一部具有让人深思的剧情片,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议和反思。下面将结合剧情,对该片进行一番评价。

《踏血寻梅》是一部由导演林依晨执导,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残忍而扭曲的故事,剖析了人性的黑暗面。该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紧张的节奏,引人入胜,让观众不禁沉思。

剧情概述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小城市。一个年轻女子突然失踪,一名担任调查员的警察开始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他逐渐揭开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原来,这个小城市隐藏了一连串恶劣的罪行。

女子失踪的背后,是一场针对儿童的疯狂绑架和侵害案件。这些案件暴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警察必须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同时寻找失踪女子的下落。随着调查的推进,一些令人震惊的真相浮出水面。

剧情深度分析

《踏血寻梅》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犯罪题材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探讨和社会问题的暗喻。通过鲜明的角色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电影将观众带入一个黑暗而扭曲的世界。

影片中的调查员是一个真实而坚毅的警察形象。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揭开真相不惧任何阻挠。与此同时,他也面临来自内部的打压和外部的阻力。这种角色设定展现了传统正义和黑暗势力的斗争,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剧情中的儿童绑架和侵害案件是一个极为敏感而残忍的题材。电影勇敢地将其呈现出来,并深入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通过对罪犯的描绘和调查员的思考,观众不仅可以看到社会的丑恶,也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

剧情的意义和影响

《踏血寻梅》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电影,更是向观众传递思考和反思的力量。电影通过剧情中的案件事件,呈现了社会的黑暗,并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的思考。

该片的成功在于刻画了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观众对于剧情的揭示和真相的揭露产生了共鸣,也更加深入地反思了社会的问题。

此外,《踏血寻梅》还通过影像技巧和音乐的运用,增强了剧情的紧张感和冲击力。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会被影片中的画面所吸引,进而深入地思考和反思。

总之,《踏血寻梅》凭借其令人震撼的剧情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一部引起观众共鸣的优秀电影作品。它不仅带给观众娱乐,更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希望能有更多这样深入人心的电影作品出现,引领观众深度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

七、电影踏血寻梅什么意思?

踏血寻梅》以一宗命案出发,带出新移民在香港社会里的特殊性

八、电影踏血寻梅有几段亮点?

第一次看《踏血寻梅》,在电脑屏幕上,血腥的镜头在空旷的房间里,让人脊背发凉。第二次看,换成了手机,丁子聪面部痉挛时的低吼声,几乎要从寸大的屏幕里膨胀出来。

《踏血寻梅》,香港导演翁子光作品,改编自真实的肢解凶杀案,几乎包揽本届金像奖的所有奖项,被一些评论家称为“香港电影新的开端”。

影片在血腥情色惊悚等传统奇案外壳的包装下,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人性的光明与阴暗上。这让我想到了韩国导演朴赞郁,极端刺眼的表达,细思极恐的效果。

在每一个寂寞的城市里,总有一群落寞的边缘人,梦想在幻灭,人生在迷失。

香港街头的光怪陆离无法掩饰像王佳梅这样移民的孤寂感,即使有着美好的明星梦想,但不得不因为生活的窘迫走上了援交道路。

一对耳环,不仅代表着青春少女对于美丽的向往,更以残酷的现实告诉她,因为没有钱,很多喜欢的东西甚至是梦想,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拿到第一笔钱之后,她马上去买了一对一模一样的耳环,而这一对,是货真价实的。零零散散的四千八百块散落在商场的柜台上,也许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钱,是可以买来快乐的。

空气中的音乐是欢快明媚的,笑容是纯洁腼腆的,和电话那头的顾客坦诚地说,我不能做你的女朋友,刚才是骗你的。

她心中起初还是有爱的,为自己喜欢的男人可以不收钱,不计回报,但终被歧视,被抛弃,被称作垃圾,被活生生的拖到正牌女友面前,被逼迫承认只是玩玩而已。

少女的心,应该就是这样慢慢死去的吧。于是,收起对爱情的美好幻想,独自在黑暗中舔平伤口,主动寻求先前早已拒绝的客人。故作镇定的眼神,却早已含满泪水。

平凡,可以用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被遗忘,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没有人看到自己是很惨的”。绝望之时,哪怕只是陌生人的一句慰藉,都足以填补一颗破碎不堪的心灵。

“我常常想,一个人为什么会和第一次见面的人说自己想死,对方又为何真的相信?”郭富城饰演的臧sir始终相信人性非恶。他认为,恶人,一定是先前遭受过什么不公的待遇。

丁子聪很小的时候一家人便遭遇车祸,母亲死在了他的面前。成人后作为一名货车司机,时常受到老板的指责。他会收养一只流浪猫,会视母亲的遗像为珍宝,会省吃俭用给喜欢的慕容买一张演唱会门票,然后会被人告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作为社会底层最边缘的人,丁子聪有正常男人的爱和欲,更体会过普通人没有过的“已失去”和“得不到”。因此丁子聪说,他完全不讨厌女人,他讨厌的,是人。

而丁子聪杀害王佳梅的原因,是因为“不想她是人”。

“其实死了也挺好的,活着会恨,活着会痛,活着就要每天想着怎么活得更好。”

那一对用金钱换来的耳环被佳梅扔在地上。钱,买不来永恒的快乐,也换不来永远的解脱。

佳梅死的时候,丁子聪是有过片刻犹豫的,可是遭到了佳梅的拒绝。所以我们分不出,在佳梅脸上呈现出来的,到底是痛苦,还是享受。只是当最后一滴眼泪从佳梅脸上流下来的时候,我们好似看到了她短暂一生的浓缩。

杜可风手下的死亡,残酷的唯美,凄惨的动人。

在丁子聪的床头,有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户。每次和佳梅聊天至天亮,他都会笑着看一眼窗外的天。而那天之后,窗前的窗帘,再也没有被人拉开过。

天亮了,这个世界还在继续。和佳梅拉过勾勾的小女孩,再也等不到佳梅的到来。

十六岁的王佳梅,唱着《娃娃看天下》出场,唱着同一首歌离开。“在美梦里,渴望再做个简简单单的人,回头问问这天空,这人生可轻易吗?”

臧sir站在窗前,将窗帘挽在窗棱上。天空依旧那么广阔,云依旧那么潇洒。马路上行人穿梭,一名修女缓缓走过。

远方的嘉梅,你是否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九、踏血寻梅解析?

解析

踏血寻梅电影套路了一个犯罪的框架。最主要的是在探讨引发悲剧的根源。两个年轻人身为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得到尊重。这部电影透露出文艺的气息。同时对人物进行了足够犀利冷静的刻画。

十、踏血寻梅里 你看到了什么?

我想从死亡、底层与性交易,以及人心难考量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从这部电影看到的东西,这应该无关电影本身的评价,而是作为一个观众的观后感而已,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一、电影的主题

当我们谈论电影的主题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认定这是艺术真实,而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而艺术真实就是要超出生活的框架去理解那层漂浮在我们头顶和根植于我们内心的透明或者不透明的东西。那东西是什么呢?规则?道德律?真相?真理?没有人知道,我们一直在抵达真理的征途上,却从不曾到过终点。

《踏血寻梅》虽然改编于真实事件,但电影完成后就与那件真实案件脱离了关系。艺术从生活中剥离,却在其上传达某种被探索的真知。这部电影是青年导演翁子光的作品,换言之我们大家从影片中看到的都是翁子光想让我们看到,至于事实如何,我们无从得知。

很多人开始就这着这部电影讨论社会底层、社会公平等等话题。而究竟这部电影表现了几分底层真相呢?有透露出了多少社会不公呢?而真实的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住着什么样的房子?或者,他们是否有衣服穿吗?有房子住吗?从“什么样”到“是否”,我们开始混淆了质和量的判断。因为我们从未接触过真正的底层啊,我们大多是从媒体上看到的。有人开始反对,说我就来自底层,我小时怎么样怎么样。这不是在比惨,谁比谁更惨,但这个比较至少说明了我们明白了这个差别。而我认为真正的底层是无知愚昧和贫穷的。贫穷绝不是底层的唯一标准之一,无知愚昧和贫穷之间的复杂关系至少可以说明我们在讨论社会底层的时候,我们通常是非常主观的,是以自己的经验或见闻为依据的。我们都是生活在阳光照射的地方,而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这个世界上有阳光根本照射不到的绝对黑暗的地方。我们都在比较哪里阳光多,哪里少;谁获得的多,谁又获得到少。而在没有眼光照射的绝对黑暗的地方,有人无知愚昧而又贫穷的活着。如何发现并消除这些地方才是我们讨论社会底层与社会公平的原始动力。而《踏血寻梅》里人物的生活环境虽然逼仄狭小,却称不上底层,至少那是2009年到2012的社会图景。这么说并不是我不够善良或者公正,而是我知道生活真实远比艺术真实要残酷的多。说到底这只是一部电影,所谓底层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景或者有关社会公平的讨论不应该由一部影片来承担。它只是艺术或者消费或者启示更或者只是光影视角对生活的某个真相的窥视,而无力承担事实的真相或者生活的厚重质感,又或者是底层社会的真相。但这部电影可以在我们的内心开一个小口,慢慢流出关于这类事情的思索和感知。

这只是一部电影,我不会寄托过多的生活解读在其上,也不会苛责其弱化了的矛盾和真相。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来讨论这部电影才是应有的姿态。在这个前提下,《踏血寻梅》这部电影里,香港逼仄的生活图景被几个底层社会的人物表现出来一部分,其实真正可怕和黑暗的不是明知罪恶而犯罪,而恰恰是因为无知愚昧而犯罪。最可怕的最黑暗的最底层的是无知和愚昧。从这个层面上说,我觉得剧中的人物某种程度上都活得很清楚很明白,只是逼仄狭小的生活将他们的内心爆发出来了。这个社会从不缺乏健全的人,而有时候唯有缺憾才迫使我们进步和改变。丁子聪和王佳梅就像这种社会疮疤,虽然丑陋,确实这个社会真实的一面。我们希冀的社会真实难道都是我们走过的程序吗?不,一定是迥异而我们很难接受的。

二、死亡主题

在我的内心里,《踏血寻梅》的主题是关于死亡的。

我记得丁子聪问王佳梅,你怕不怕死?王佳梅是一脸纯真的回答,不怕,因为她信教,死后会上天堂。在面对死亡面前如此坦诚如此单纯的王佳梅某种程度上是幸福的,而不幸的只是这个社会。这个时候,我很欣羡王佳信仰。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很多人说王佳梅在新高潮的快感中死亡也是一种幸福,作为艺术来说,这确实美得让人眩晕乃至觉得这是幸福的。可是,这特么是死亡啊,尽管有高潮又怎么样?最后一次高潮难道就是所谓的幸福吗?难道幸福就是所谓的享受最后一次?不是的,关于王佳梅,幸福和不幸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充满了一个信徒的虔诚。

丁子聪的母亲死了,不管丁子聪有没有创伤性症候群,他的内心一定受了伤。受伤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没有受伤,而那深藏内心的黑暗才是最可怕的。我相信,在最后一次中,镜头下的王佳梅抓起松开了的丁子聪的手,被黑暗所笼罩的丁子聪内心是绝望的。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杀了王佳梅。在意识之下的黑暗才是这个社会最毒的罪恶。某种程度上,影片美化了丁子聪。真实案件的丁子聪只是吸毒出现幻觉杀死了王佳梅,而在影片中被导演美化成了一种不可知的爱意。我并不是不接受,我只是不想忘记真实案件中的丑恶。艺术,有些时候会让你忘记真实的现实是何种程度的残酷和隐忍。而懦弱的人类不该忘记普世之下的人之罪。罪恶是没有任何掩盖之物的。基督教说,人是有罪的,生来带罪。

人们在探讨死亡的时候,总是试图为之蒙上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在艺术和文学的领域里,死亡总是拥有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死亡是一种恩赐,像是一种俯视世俗的神谕。相信灵魂不死,相信来世,相信万物有灵,各种信仰的形态总是试图给人们已希望。一种现世意义的希冀,无奈人类在面对这形而上的探索时总是如此的贪婪和执着。“人生是没有意义。”难道就没有人可以大声喊出这一句吗?其实当人们寄希望于灵魂和来世时,就是承认现世无意义。事实就是,人生不是线性的因果律,而是点状的形态。不管是王佳梅也好,丁子聪也好,该从何种角度解剖他们的选择已经不重要。现实人生,哪里有那么多的解释和意义呢?我不是要崇尚一种不可知的认识论,而是不想赋予选择和死亡过多的意义,这是徒劳的。毕竟,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我一直觉得导演在用尽功力想要挖掘人心的死亡艺术。在一幕幕鲜红灿烂的镜头下,丁子聪的罪被我们观众赦免了。可残酷的生活怎么会原谅丁子聪呢?真相面前哪里会有艺术的借口?

死亡,在艺术里是可以创造一种接近神性思考的美;然而落入现实,那只不过是一副陈旧的皮囊在世俗面前低下了卑微的头颅。

三、性交易与王佳梅

其实王佳梅如果不死的话,似乎她的生活能够完全改变。这在现实生活中不乏例子。或许她会被某个富豪保养,然后存够钱就上岸嫁个普通人,开始从事一些小本生意。但是也不乏红尘女子命丧红尘。就是什么造成这么多的差异?难道是俄狄浦斯式的命运轮回?其实,某种程度上,李慕容就是王佳梅不死后的一个侧面。因为她们都是真性情的女子,鲜红的心怎么都变不黑,那么死亡只好黑化她们。多少人看完电影开始唏嘘王佳梅的生活庆幸自己的生活?都是人何必相互伤害呢?那些好坏的标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究竟什么是活得好?接受教育?按照这个社会的程序来走,我们其实都不是自己的。社会编好了代码,你只要运行就好。可我们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呐。人的生活从来不是有高低之分的,匆匆一世已属不易,如若不能按照这个世界的标准去生活,那么苟且低下也不算罪过。

王佳梅只是一个少女,她很多想法不应该说是不成熟的,因为即便是一个孩子也是知道自己内心的欲望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影片中,导演安排王佳梅的戏都是女上位。女上位被说成是女王的姿势。性姿势某种程度上是人的内心欲望的显现,那些认为性交易工作者是肮脏的是丑陋的人一定是歧视性生活的。如果说波伏娃的《第二性》在意义层面上解开了女性的自我意识,那么性解放则会在社会生活上解放女性。对此坏有偏见的人们不过是苟同男尊女卑之人。

对于王佳梅我有几个非常好奇的地方,这几个细节的处理不知道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首先,王佳梅是妹妹,而不是姐姐;其次,王佳梅在镜头下的性爱姿势大多是女上位,特别是和丁子聪那一段。最后,关于王佳梅的几个物品都很有意思。最开始妈妈送给王佳梅的耳环;王佳梅被打了一巴掌后妈妈说给她买的电脑;王佳梅跟客户要游戏机,还提到姐姐喜欢玩;这些细节都可以证明王佳梅真的只是个孩子,她还不懂得人真正的欲望,但是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尤其是在如此逼仄的环境下所诞生的欲望。

她应该是个正常的孩子,只是过早地透漏出女人的伪成熟。性欲望是一种人性欲望,可是当性变成一种交易,那么就是商品社会带来的欲望商品。当欲望可以被贩卖的时候,罪恶自然而然会被释放。

四、人心难考量

好多年前,一个很大年纪的老教授在第一节课前跟我们说了五个字:人心不相知。这句话成了大学四年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同样地,放在这部电影里也是成立的。对于丁子聪,对于警察,对于王佳梅的妈妈和姐姐,这些当下与人心的远方,心不通透,近在眼前的生活。未必不好,有时候过于敏感与思量会让自己陷入黑暗。然而,黑暗也不是不好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丁子聪在车上割开自己的手,那一幕让我内心惊悚而又感动。他竟然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怀念李慕容。非要剖析人物的内心,只能说是一种病态;臧SIR自己的生活已经一团糟了:老婆有了新的男朋友,他约前妻再聊到案情的时候哭地很恸容,然而前妻已经一脸无法理解式生厌了;王佳梅的姐姐应该是知道妹妹在做什么事吧,有一次王佳梅打电话聊费用,这么明显的内容难道王佳莉就猜不到吗?王佳梅妈妈的戏演得好,悲伤的也刚刚够,不多不少。

丁子聪的内心实际上导演也没有走进去。这才是艺术最可怕也是最美好的地方,诠释了一个角色,却留下了无尽的空白。就像臧SIR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无冤无仇就可以杀死对方?就因为对方说我想死吗?人心难考量,永无答案。而臧SIR走失在这些真真假假的人心考量之中,不经意就丧失了自己的生活。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臧SIR的心同样不可知,他的追问式破案难道不是一种不可知的人心选择吗?难以考量,似乎任何一种考量都只是一种解释。

看完这部电影,我只想说,向死而生,别无他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