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周星驰的电影真的水平很高吗?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8-06 04:10   点击: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作者:起点《死人经》、《拔魔》、《孺子帝》作者冰临神下。微博:冰临神下的微博。

已获授权。

1996年的《食神》里有一个场景:总裁周星驰坐在大厦顶楼,一边用餐,一边戏耍刚刚入职的唐牛,为的就是让对方猜不透。

周星驰脸上的确露出了让人猜不透的表情,笑容纯真而亲切,下手却毫不留情,像是一个天真可爱的五六岁儿童,兴致勃勃地折磨到手的昆虫。

正是这一场景,极贴切地体现了什么是周氏“无厘头”的表演风格。

无厘头并不难理解,与之相似的词有“大喘气”,有“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如果非要定义或描述一下,那就是没有逻辑,甚至刻意摒弃逻辑。

而观众必然是有逻辑的,用逻辑的眼光看待无逻辑的表演,就会得出许多有趣的看法,比如《大话西游》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周星星是市井小人物还是隐藏的大英雄?

时下流行的毒鸡汤,与无厘头风格颇有相通之处,开头与中间吊起读者的一种情绪,结局却是另一种情绪,你可以说它饱含深意,也可以说它只是文字游戏。

早期的香港电影,粗糙而自信,大量借鉴戏曲、老电影以及外国电影的桥段并加以改造,剧本不重要,逻辑当然更不重要,这样的土壤诞生了无厘头之风,最终,将此风发扬光大、能被称为风格的人,只有周星驰。

摒弃逻辑能够大幅减少剧本与表演的难度,可演员也是人,不自觉地会保留一点逻辑,悲伤时悲伤、狂怒时狂怒、喜悦时喜悦……

如何用最少的动作与神情表演出复杂的情绪,对正常演员来说,既是考验,也是追求,早期的香港电影却不追求这些,大部分演员将逻辑的重要性降到极低,复杂情绪根本不存在,脸谱化表演足以应对一切,因此,悲伤时要更加悲伤、狂怒时要更加狂怒、喜悦时要更加喜悦。

对我这种从小看惯了香港电影的人来说,不上网查一查,想准确说出一部香港电影的情节很难,但是无论何时,脑海中总能想起反派的哈哈大笑、小弟的上蹿下跳、男主挤眉弄眼的微笑、女主的冷若冰霜与温柔可亲。

周星驰走得最远,他在夸张之后再度夸张,由悲转喜、由喜转傻、由傻转智、由智转贱……将表演中最后一点逻辑也抛去了。

《破坏之王》里,周星驰落寞地离开阿丽的家,路灯灭了、屋子里的灯光灭了,最后,天上的弯月也灭了。

《食神》里,失去一切的周星驰,仍然戴着茶色眼镜,一副很有背景的样子,去小食摊上讹诈。

《大话西游》里,周星驰第一次说出“一万年”的誓言时,泪水涟涟,话外音却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谎言。

《唐伯虎点秋香》里,在庙中挑逗秋香的江南才子,却是一副无赖混混的嘴脸。

周星驰的表演并非处处如此,一部电影中偶尔出现几次,令人印象深刻。

早期的周星驰还是一名普通的香港演员,走的是脸谱化路线,与王晶合作的几部电影里,他表演中的夸张程度,超出了香港电影的普通水准,但是真正使得周星驰具有风格的导演,是李力持。

在《回魂夜》里,李力持是一名保安,对周星驰极不信任,甚至大发雷霆,但是看到鬼魂一眼之后,转头就以极深情的声音叫“大哥”。出场时间不长,却体现出无厘头风格的精髓——表里不一,心中所想与脸上所现截然不同,心中明明是惊恐,脸上却是郑重与谄媚。

此后,在《少林足球》里,一脸文气、暗藏兵器的汽车维修员,大致走的也是同样套路。

此后,在《少林足球》里,一脸文气、暗藏兵器的汽车维修员,大致走的也是同样套路。

1999年的《喜剧之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周星驰演员生涯的总结,在那之后,他不再是纯粹的演员。

事实上,在1997年的《算死草》和1998年《行运一条龙》里,周星驰作为主演已经开始弱化,似乎在力捧两片中的另一位演员葛民辉,但不是特别成功。

葛民辉是典型的香港演员,表演脸谱化,但是保留了基本的逻辑,悲喜皆趋于夸张而不是反向,与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不是很搭,在上述两片中,与周星驰的随意相比,葛民辉绷得太紧。

同在1999年,比《喜剧之王》稍微一点的《千王之王》里,周星驰越发边缘,主角是当时正走喜剧风格的张家辉,但是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周星驰戏份越少而表演越随意,无厘头的风格融入了一举一动,就像是无意中混进片场的观光客,全然不知有镜头对准自己。

张家辉与葛民辉一样,绝不是差演员,但是在与周星驰搭档时,却都有些尴尬,关键是表演风格不同,难以共鸣。

这种因风格不同而产生的尴尬,在以后的周星驰电影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从《少林足球》开始,周星驰的主要身份是导演,而不是演员。

虽然已经与李力持分道扬镳,这部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大量李力持的风格,几名师兄弟全是“表里不一”,赵薇一身武功,却是寄人篱下做馒头。

在这部电影里,开始体现出周星驰独有的一些导演风格——重配角、重场景,这在香港电影中很罕见。

《功夫足球》仍算是周星驰主演,但配角之丰富、之出彩,却极为与众不同,几名师兄弟都有独立的场景与桥段,就像是在小品里拥有独立发挥空间的二号。

吴孟达不必多说,他是与周星驰配合最好的演员之一,就像是高秀敏、范伟之于赵本山,最合拍,以至于看不出特色。而从几位师兄弟开始,周星驰似乎在找自己的宋丹丹,那个能与赵本山分庭抗礼的真正二号。

到了《功夫》,周星驰的主演成份更少,而配角戏份更多也更出彩。

在这部电影里,周星驰连自己的表演风格都弱化,神情不再那么丰富,悲伤与喜悦也正常许多,反倒是包租公、包租婆成为无厘头风格的主要体现者——两名绝世高手,却隐于市井之中,大俗大雅集于一身。

包租婆是《功夫》成功的关键,但是昙花一现。

《长江七号》里,周星驰又一次甘当绿叶,将主角让给了小演员徐娇和一只外星生物。

作为演员的周星驰,开始显得老迈,没有了那种跳脱与随意,演得很好,能被称之为风格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周星驰再度拾起群像表演。

从《功夫》开始,周星驰就特别在意群众演员,片中的这些无名无姓者,表演生涩,却都真的在表演,而不是站在那里当背景,这一点的难能可贵,经常看国产电影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到。

《降魔篇》里,周星驰仍在努力调动群众演员与配角,却说不上成功,群众演员没什么可说的,他们只要在演,就比面无表情强,令人失望的是那些配角。

唐僧的师傅肥头大耳,这明显是个无厘头的设置,那位肥胖的演员显然没有理解这种风格,努力想要演出世外高人的风范,结果变得毫无特点。

我有一个猜测,周星驰在导演时,应该很希望唐僧的师父能演出杀猪贩子的模样,内心里却是一位高僧,如同包租婆、包租公掩饰下的绝世高手,这符合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

演员可能误解了导演的意图,离杀猪贩子反而更远。

这部电影里,能看出导演与演员的诸多风格矛盾,基本上,越是戏份少的演员,越能体现出周星驰个人的风格,戏份越多,反而越矛盾。

文章、舒淇都是不错的演员,但是与当年的葛民辉、张家辉一样,与周星驰风格不同,应该说差异更大。

文章是大陆演员,科班出身,表演讲逻辑、重逻辑,与周氏的无厘头风正好背道而驰,他演出了唐僧,却是笑料贫乏的唐僧。

舒淇的表演风格早已定型,她的笑总是拘谨的,甚至做不到夸张,更不必说无厘头。

回顾《降魔篇》,我的笑声主要来自配角与群众演员,在当时的新闻里,空虚公子和他身边的四名群众演员,似乎也更受关注些。

到了2016年的《美人鱼》,导演周星驰与演员之间的风格矛盾更显突出。

在《美人鱼》里,周星驰仍在努力调动每一位演员,鱼人族的老婆婆与唐僧的师父类似,身份与形象极具反差,却都没能将反差变成笑料,只是显得古怪而已。

邓超演过不少喜剧,他的表演讲逻辑,在影片前半截,他在公司里当霸道总裁的时候,的确是一副霸道的样子,他演出来了,却正因为如此,不符合周星驰的风格。

同样是霸道总裁,《食神》里的周星驰正好能与《美人鱼》里的邓超做个对比。

周总裁越坏的时候笑容越纯真,地位越高的时候穿得越随意,邓总裁坏的时候笑得也坏,地位高的时候穿得也精致,对比之下,周星驰是一位无厘头的总裁,而邓超是正常总裁。

这中间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差之分,毕竟是不同的风格,而且周星驰才是另类。

可这是一部周星驰的电影,我能看到群众演员和配角的周氏风格,却在主演身上看不到,就像一道大餐,配菜精雕细琢,主菜却只是随便做做,仿佛不是主厨亲自动手。

《美人鱼》大获成功,票房纪录可能很长时间里不会被打破,谁也不能说它失败,但是从风格上,周星驰的确在一点点妥协,他让主演自由发挥,将精力更多放在了配角和群众演员上。

随着投资越来越多、演员身份越来越高,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真正的周星驰电影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