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生产是一个创意、搜集、组织、提炼、融合的过程,真正费了功夫写下来的文字,好坏且不说,写作者肯定得费一番精力的。所以注定佳作频出很难,无法成为一个常态。著名编剧、微博大v史航说:“写不出稿子或本子的时候,我就对生活更增加热爱,一般会去逛旧书店,买很多书,像你们女人失恋了就去买衣服买鞋一样,所以我家里书那么多,就因为我写不出稿子的时候特别多。”看,即使是大V也逃不过这个魔咒。何况是一般自媒体。
而是否有持续性内容的产出会直接影响到自媒体的人气、发展和收入。目前科技自媒体人由于生存的必要性,大量的时间是花在约稿和跑会等,时间和精力被大大分散,优质的内容的产出被进一步降低。从长远来看,大多数人都在透支明天。
在目前的科技自媒体领域,主要的内容呈现形式还是文章。文字生产便利,不受时间和空间等约束。但随着受众和传播形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视频、音频等形式的新媒体,很多科技类公司也开始加大这个领域的投入。传统的文字形式由于展现纳形式单一,传播不断受到挑战。也有部分的科技自媒体人开始尝试这种新的形式,如脱口秀、真相大白,但是更多的人在转型时遇到了问题,冀勇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深有感触,他曾经发布过几期的视频,发现视频受创意、流量、创作团队等方面约束很明显,难度是文字没法相比的。视频无疑已经成为了风口,但是由于生产和传播形式较重,仅仅想靠着一把椅子,一个主播,一段视频就爆火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在团队的运作,平台的支持与合作,才有可能在视频领域趟出自己的品牌。
运营能力弱,品牌意识差:
文章生产出来,其实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尽可能大范围的传播出去,这和个人的运营能力有很大关系。第一是对于平台类渠道的运营能力,第二是对于自有渠道和品牌的运营能力。平台类渠道的运营涉及到对于平台的了解、和接口人的沟通、与平台的良性互动、平台的推荐等,即使是像阑夕,作为虎嗅年度最佳作者,在最新的文章中也承认,很少与平台互动,一直是埋头写稿,何况是其它作者。要么是与平台交流无门,要么是无暇或无意识与平台交流。所以人数多了,一来二去,误会难免就会产生。就我个人发展来说,虎嗅和百家平台的帮助非常关键,李岷和王航等人的建议和指点受益良多。
一个科技自媒体人,搭乘着这两年创业的热潮,只要持续性的写点或好或坏的东西,总是会有公关公司和创业公司的公关找过来,约个稿或者参加个发布会。走哪都是老师前老师后,介绍时总是不忘带上“著名”或者“知名”自媒体等字样,时间一久,难免产生幻觉,觉得自己可以左右局势,激荡江山。但现实是,一面是众公关捧月,一面却是受制于平台流量的分发或直接的拒稿,心理失落那是必然,这也是很多人对于虎嗅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科技自媒体诟病虎嗅的拒稿,措辞方面确实有改善空间,但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用还是不用,投还不投,各取所需,各走一边。
自我品牌和渠道的经营,这是最难的一块,包括对外的品牌的包装和经营,确实最重要的一块。自我传播渠道的开拓、经营维护,包括早期的微博,现在的微信,还有一些新生的渠道等。腾讯网经过对上百个科技自媒体人的微信公众号综合数据分析,发现阅读率是惊人的低,平均单篇能够超过5千的都已经是科技自媒体原创大号了,阅读率几百的遍地皆是。由于科技自媒体类的文章受众相对较窄,话题严肃甚至无聊,不像时尚、生活类的那样生动且受众普遍。
从业人员结构混乱复杂:
现在不是内容太多了,而是好内容太少了。
由于科技自媒体行业的虚火旺盛,创业公司对于品牌的需求旺盛,且进入门槛很低,所以导致了周边大量人员不断流入这个领域。有个90后在交流时说,他之前是地产行业运营微信的,但是现在他不想干了。“我想去当科技自媒体,地产界不好玩,玩不起来,我要去科技界玩。”科技自媒体听上去就像一条免费的摆渡车,随时可以上下。
这就必然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很多有影响的不屑于自己被划为科技自媒体行业,“你才是自媒体,你们全家都是自媒体”甚至成了一句调侃的话。自媒体里面存在着一个天然的鄙视链,科班出身的人鄙视半道出身的,赚了钱的看不起没赚钱的,没收红包的鄙视收了红包的,新媒体的看不起传统媒体的。曾写过不少好文的伯通,最近在微博上说清理了微信上号称科技自媒体的大多数人,因为觉得“丢不起那个人”。
评价自媒体说:“当然,这个行业刚刚兴起,才四五年,但是我们已经把这个行业“糟蹋”得体无完肤了。所以很多伪概念在天上飞来飞去。”
收入单一,变现途径有限:
由于创业热潮的兴起,大大小小的公司涌现,对于公关和宣传的需求也变得非常旺盛,所以大大小小的科技自媒体人也受到了公关公司和公关总监的追捧,张口老师,闭口哥姐,很多自媒体人在公关的哄抬中价格水涨船高,有钱有名还有人供着,但是这种看起来兴盛的繁荣确实不堪一击。
从自媒体人的收入结构上来看,目前的变现方式非常的单一,主要包括:软文、广告、培训、顾问、还有一些电商等。其中软文占了绝大多数。这种方式简单、直接、有效,交易双方都很认可。现在市面上一篇文章,从几千块到几万块不等,根据作者的影响力和其覆盖的渠道相关。这也是虎嗅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人钱都已经收了或者准备发稿收钱,结果被拒稿,闷头一棒,断人财路,当然不爽。但是这种收入模式受行业影响非常大,在去年投资虚热之后,今年下半年投资吃紧,公关等模块费用收缩,很多自媒体人的收入也开始降低。
目前现有自媒体平台或组织,和自媒体人的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人员集合与发稿的关系上,像在内容这块做得不错的百家,还有后来的界面联盟,新兴的今日头条在渠道的基础上,提出了千人万元的计划,给予自媒体人一定的资源和扶持。百家也加大了对于原创和自有内容产出的力度。但是科技自媒体行业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不少。科技自媒体人对于流量、资金等需求只是第一个层面的需求,更深层次的需求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平台不仅仅是输血,更多是要引导和一起探索。
科技自媒体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相应的对于自媒体人的组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人员数量的简单集合,也不是纯粹的内容采集,而是把一群真正对内容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不站队、不独占、不拉帮结派、不着急短期变现。在流量支持、资源输送、品牌规划、资金支持等全方面的整合,实现多元化和可持续的发展,而真正能做这件事情的平台,除了要求有流量,有资金,更关键的是对于媒介领域的了解和深耕。毕竟,媒介和传播是一件专业的事情。
不是吧 现在正是多元化发展,信息化开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和公司通过自媒体来发声。自媒体应该是发展的时刻。
新手做自媒体起步是比较慢的,最好是选个有扶持的平台
为了帮助创作者清除创作障碍,鼓励广大创作者产出更多优质内容,腾讯内容开放平台腾讯看点企鹅号联动腾讯微视、腾讯新闻、腾讯视频等腾讯内容生态各分发平台发布创作者专项扶持计划,为创作者提供更多流量倾斜和收益扶持,助力创作者应对短时压力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