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一睁开眼,习惯性地用手机或电脑联上网络,处理工作、看新闻资讯、观影视、听音乐、回复邮件、在社交平台上交谈……。
不管是工作还是休闲,人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无时不刻地与或远或近的世界进行着联通,并沉浸其中而不可自拔。
每个人对此习以为常,没人会发问,这一切从何而来?如此奇妙又丰富多彩的世界是谁造就的?
我也如此,一直以来只是盲目地享受着手机、电脑和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却从没想过要追究其根源,直到看到这本“差评君”所著的《造浪者》,才得以了解网络世界背后隐藏的真相。
“差评君”用风趣直白的语言,让22位互联网先驱站在我们面前,向我们一一讲述他们创造的历史、他们造就的辉煌。这些人是发明家、是时代偶像、也是浪荡玩家、是头号黑客、是执拗的疯子……;你可以赞美他们,可以反对他们,也可以怀疑或者诋毁他们,但你却无法漠视他们,因为他们真实地改变了世界,他推动了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着人类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向前发展……
让我们攫取其中一二,来看看他们发明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晶体管,两位品性完全相反的伟大人物用它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晶体管是二十世纪颇具开创性的伟大发明,它将人类社会从机械时代引向更富有想象力的微电子世界。
在晶体管的历史中,有两位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人物,他们两人的性格与品德截然相反,也让他们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局。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提出了“场效应理论”,他的同事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基于在这一理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两年后肖克利根据自己的理论研制出真正意义上耐用、小型、稳定且适合商用的晶体管。他们三人因此一同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所有电器内部都有数以亿计的晶体管,每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运算单元,它们日夜不停地工作着,让每一部电器能够正常运行以服务于人类的需要。
可以说,“没有晶体管,就没有新世界”。
肖克利不仅发明了晶体管,他还是第一位在加州山景城创建与“硅”相关的半导体业务的公司。
正是他,为后来举世闻名的“硅谷”埋下了第一粒“种子”。
从小就喜欢恶作剧的肖克利无疑是一位天才,但这位天才却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他独断专行又狂妄偏执,他的个性让其无法与他人正常合作,导致他创立的半导体公司以失败收场,而他的种种疯狂行为更让亲朋好友远离,最后孤独地离开了世界。
几年后,无数的商业奇才和技术狂人开始在“硅谷”扎堆创业,凭借他们大脑中的奇思妙想在这个新世界中“淘金”,硅谷中充满了天才、野心、梦想与荣光,当然也少不了更多的悲剧,硅谷慢慢演化成了全世界的科技圣地,这个演化过程少不了一位“关键先生“——他就是人送绰号”硅谷市长” 的罗伯特·诺伊斯。
罗伯特·诺伊斯是学霸中的学霸,不仅文武双全,还拥有风度翩翩的外表和迷人的魅力。
诺伊斯大学毕业之后被顶着“晶体管之父”光环的肖克利“诱拐”到自己创立的半导体公司,但他的雄心壮志很快被肖克利的狂妄自大和鼠目寸光消磨殆尽,他带着其他七位有志青年离开肖克利另立山头,谢尔曼·费尔柴尔德投资了150万美元,帮助他们组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令人惊奇的是,这个硅谷第一笔风险投资并没有正式的合同或协议,八位创立者只是将自己的名字签署在一张10美元的钞票之上。
诺伊斯推广将硅作为晶体管的主要材料,因为硅来自于地球上随处可见的沙子,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硅的成本低廉又取之不竭。硅在晶体管上的应用开启了“一次性电器”的时代,人们可以用之即抛,无须花费较大成本和精力去修修补补。
八位“肖克利的叛徒”不仅发明了硅晶体管,还发明了平面工艺,紧接着诺伊斯又提交了集成电路的专利。集成电路技术将庞大元件组成的电路压缩到一小块硅片上,就做成了芯片。
如今,不管是生活电器、钱款支付转移、飞行高铁出行,还是医疗设备和军工航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离不开集成电路的应用,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更是呈指数级增长,制造芯片的技术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芯片者得天下”。
仙童半导体飞速发展,还成为美国登月计划中“阿波罗号”上计算机处理器的供应商,但是好景不长,受资本控制之累,八位创立者和其他精英纷纷出走开始独立创业。有人统计,到2014年,硅谷约有70%的企业都与仙童半导体有联系,所以,诺伊斯“硅谷市长”的称号真是当之无愧。
当年的“八叛徒”之中的诺伊斯和戈登·摩尔最后离开仙童,两人于1968年创办了英特尔公司,毕生追求突破技术的极限,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芯片大多数都是英特尔生产的。除了芯片,诺伊斯还提倡“扁平化办公”的模式,尽可能模糊层级的概念,鼓励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不仅如此,诺伊斯还努力培养硅谷的年轻人,后来创立苹果的乔布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诺伊斯的成就与品德在硅谷无人能及,广受尊敬,他的发明改变了科技发展的进程,他促进了硅谷的形成与繁荣,让全世界都享受到了高科技的福利。
海蒂·拉玛之照
海蒂·拉玛,世界上首位不穿衣服出镜的好莱坞明星,也是跳频技术之母!
计算机的世界虽然以男性为主导,但总也不乏杰出的女性成员穿梭其中,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女性,那就是出自犹太家庭的好莱坞演员——海蒂·拉玛,她的成名不是因为她的演艺事业,而是灵光一现的科学发明。
海蒂·拉玛的父亲是一位懂机械知识的银行董事,在海蒂小时,他经常给她讲解各种机械原理知识,所以海蒂上大学时选读了通信专业,但海蒂长得太漂亮了,实在无法抛弃自己的天赋优势,她迷上了电影,放弃学业,跟着一位导演去柏林开启自己的演艺生涯。
漂亮的外貌既是优势也是累赘,海蒂·拉玛的演技被人忽略,直到1933年,她出演了一部名为《神魂颠倒》(Ecstasy)的电影,在这部片子里,海蒂·拉玛成为世界上首位全身不穿任何衣服出镜的电影演员,这部影片在当时普遍保守的社会中引起了极大轰动,不少国家直接禁播此片。一个奥地利的军火贩子、大富豪弗里茨·曼德尔看到影片,他被海蒂的美貌所倾倒,对海蒂发起了猛烈的追求攻势,并成功抱得美人归。
海蒂·拉玛与钢琴家乔治·安塞尔
曼德尔家里的客人中有不少是武器专家,海蒂在陪同客人交谈时了解到不少前沿武器知识。1940年,海蒂遇见一位略懂塑形和武器的钢琴家乔治·安塞尔,两人一见如故、无所不谈,从整形美容一直聊到鱼雷,当时的鱼雷可操控性很差,发射后能否击中目标只能听天由命,但如果用电磁波去引导,敌方又很容易探察到会进行干扰。
海蒂和乔治在弹钢琴时灵光乍现,两人同时从琴键的跳动联想到了鱼雷发射,他们设想:让信号发射时不断切换无线电频段,在每个频段上仅发送部分信息,敌方无法知道信号跳跃的规律就无法对信号进行干扰,而己方只需要用“原路返回”来接收信息就可以了。这种跳频技术既能保证通信的干扰性,保密性还非常高,两人合伙为此项技术申请了专利。
海蒂把这项专利提交给美国军方,希望能为早日结束战争尽一己之力,但她的专利却被军方拒绝并封存了,因为当时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还没出现,无法支撑这个技术的实现。
海蒂挣脱曼德尔这个“霸道总裁”的极端控制后又回归到影视圈,但一生郁郁不得志,她经历了六次失败的婚姻,晚年沉迷于毒品和整容,甚至还被人指控为小偷。直到1983年,83岁的海蒂重又被人记起,她被授予“电子前沿基金会先锋奖”,原来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从故纸堆中翻出了海蒂的专利,以此为基础,研发出CDMA无线数字通信技术,这家不知名小公司就是如今的世界500强之一——大名鼎鼎的高通公司。
现在人们熟知的Wi-Fi、蓝牙等无线电通信技术,都是基于海蒂发明的跳频技术才有了重大突破,但海蒂的专利却早已经过期,她一生未能从中获得分文的利益。2014年,海蒂·拉玛被列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特斯拉、莱特兄弟等发明家共享尊荣。
海蒂·拉玛的一生令人惋惜,但同时也给人以警醒:
美貌只能维持一时,并成为人的终生拖累,而灵光一现的发明却能造福于人类、永世长存。
海蒂·玛拉
写在最后:
一页页翻过《造浪者》,就像看一部没有影像和声音的纪录片,在回顾这些时代成就和记忆的同时,22位互联网先驱们所拥有的桀骜不驯的个性、独特的魅力、还有无法回避的人格缺陷,也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在为他们的成就赞叹的同时也一并思考自己的过往和将来。
时代正发生巨变,未来已来!
对于正处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来说,成为迷失于一个个浪花中的随波逐流者,还是像这些先驱所做的一样成为历史留痕的造浪者,你,又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