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什么?
强制联想法的目的就是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进行强制的关联,它属于一种限制性的创新思维模式,它也是从对事物的熟悉到陌生的一种联想过程,他的思维模式是由一个事物—联想—联想—目标的过程。
在设计中将商品的某种特性与其无关联事物进行联想,对于创作出全新的表达模式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很容易形成新的设计灵感。强迫联想的思维方法要求设计师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在给两个事物之间构建联想桥梁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观念。
二、进行游戏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进行游戏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游戏里面的bug,检测出来了好修改,不然给不了玩家一个好的游戏体验,然后也是为了游戏的长久发展,如果一个游戏bug多了,又有多少玩家会坚持玩呢,所以进行游戏测试是一款游戏上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钢进行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
淬火保温时间由设备加热方式、零件尺寸、钢的成分、装炉量和设备功率等多种因素确定。对整体淬火而言,保温的目的是使工件内部温度均匀趋于一致。对各类淬火,其保温时间最终取决于在要求淬火的区域获得良好的淬火加热组织。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响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计测定其HRC值。淬火的薄硬钢板和表面淬火工件可测定HRA值,而厚度小于0.8mm的淬火钢板、浅层表面淬火工件和直径小于5mm的淬火钢棒,可改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定其HRC值。
淬火对厚度、直径较小的零件使用比较合适,对于过大的零件,淬火深度不够,渗碳也存在同样问题,此时应考虑在钢材中加入铬等合金来增加强度
四、钢进行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淬火就是要让钢变硬(内部组织马氏体化),与铁碳相图无关,但倒是可以参考c曲线图
不知题主可否看的明白,“转变开始”指的是从奥氏体(烧红的铁,姑且这么理解吧)转变为珠光体。淬火就是为了让钢快速冷却以便绕开“转变开始”那一段曲线,从奥氏体直接转变为具高强度高硬度的马氏体钢。
五、果胶进行酸水解的目的是什么?
→干燥→成品。
1.原料及其处理 鲜果皮或干燥保存的柚皮均可作为原料。鲜果皮应及时处理,以免原料中产生果胶酶类水解作用,使果胶产量或胶凝度下降。先将果皮搅碎至粒径2~3mm,置于蒸汽或沸水中处理5~8min,以钝化果胶酶活性。杀酶后的原料再在水中清泡30min,并加热到90℃5min,压去汁液,用清水漂洗数次,尽可能除去苦味、色素及可溶性杂质。榨出的汁液可供回收柚苷。干皮温水浸泡复水后,采取以上同样处理备用。
2.抽提 通常用酸法提取。将处理过的柚皮倒入夹层锅中,加4倍水,并用工业盐酸调ph至1.5~2.0,加热到95℃,在不断搅拌中保持恒温60min。趁热过滤得果胶萃取液。待冷却至50℃,加入1%~2%淀粉酶以分解其中的淀粉,酶作用终了时,再加热至80℃杀酶。然后加0.5%~2%活性炭,在80℃下搅拌20min,过滤得脱色滤液。因柚皮中钙、镁等离子含量较高,这些离子对果胶有封闭作用,影响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同时也因皮中杂质含量高,而影响胶凝度,故酸法提取率较低,质量较差。为解决以上问题,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995)对酸法提取作了改进,即在酸法基础上,按干皮重量加入5%的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按浸提液重量加入0.3%~0.4%六偏磷酸钠,前者果胶得率可提高7.2%~8.56%,胶凝度提高30%以上,而后者得率提高25.35%~ 35.2%,其胶凝度可达180±3。 3.浓缩 采用真空浓缩法,在55~60c的条件下,将提取液的果胶含量提高到4%~6.5%后进行后续工序处理。近来作者和国内其他单位研究表明,超滤可用于果胶液浓缩,如用切割分子量为50 000u的管式聚丙烯腈膜超滤器,在温度45℃、ph3.0、压力0.2mpa条件下进行超滤浓缩,可将果胶浓度浓缩至4.21%,而其杂质含量和经常性生产费用分别仅为真空浓缩的1/5和1/2~1/3。 4.干燥 常用方法为沉淀干燥法,即用95%酒精或铝、铜等金属盐类使果胶沉淀。以酒精沉淀法制取的果胶质量最佳。其方法是:在果胶浓缩液中加入重量1.5%的工业盐酸,搅匀,再徐徐加入等量的95%酒精,边加边搅拌,使果胶沉淀析出。再用80%的酒精洗涤,除去醇溶性杂质。然后用95%酸性酒精洗涤2次,用螺旋压榨机榨干后,将果胶沉淀送入真空干燥机在60℃下干燥至含水量10%以下,把果胶研细,密封包装即成果胶粉成品。用金属盐类沉淀果胶,其杂质含量较高,现较少采用。目前国外果胶干燥大多采用喷雾干燥,即用压力式喷雾干燥,将浓缩液在进料温度150~160℃,出料温度220~230℃的条件下干燥,连续化操作中可不断得到粉末状产品。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用超滤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是完全可行的,果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六、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
梯度稀释的目的在于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各个稀释度同等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七、公司进行估值核对的目的是什么?
公司进行估值核对的目的是指资产估值的原因和用途。公司进行资产估值核对的目的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产所有权转移。如帮助潜在买主或卖主确定客观的买价或卖价,为交易提供合理的价格基础;帮助多个财产所有权合并或重组提出申请各自应占的份额;帮助依附于同一财产上的多重所有权分割财产等。
(2)金融、保险的各种原因。如为筹资者抵押、担保的财产估价,帮助银行支付贷款进行决策;为保险公司或承保人提供客观损失补偿的标准和限额等。
(3)为税务部门和纳税人提供各类财产税基的建议等。
(4)强制性收购和补偿。如由于政府或法令要求强制性收购他人财产,对收购方损失程度的估算等。
(5)为投资人提供投入财产所有权价值投资回收的周期等。
(6)破产清算时的财产变现价格估算。
(7)企业经营评价中的财产重新估价等。
八、对企业进行能耗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对企业进行能耗分析的目的一般是查看企业的产量大小。通过能耗情况可以看出企业产能、开工率等指标,从另一角度验证企业的生产能力。
九、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本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治理层面、管理层面以及业务层面等等。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范围是什么?控制对象是什么?企业内部控制的客体不仅仅只是客观的事物,还应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同时,控制还应贯穿在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由谁主导?控制主体应该是那些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群体或个人。不仅仅局限在股东、董事会、经理人这些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而是拓展到全部的利益相关者层面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体问题。由于企业的差异,会导致企业控制主体千差万别。企业控制主体也是企业目标的决定者。
第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目标导向还是风险导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要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从这个出发点来确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还应该是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和动态变化的。如战略发展目标,是由治理层决定的;财务信息可靠性目标、经营效率效果目标和合规性目标,都是由管理层决定的。
第五,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如何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中正常的运行?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不同的控制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应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会计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方法中。
第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环境。企业在何种情况下运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环境问题也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既要考虑到企业内部环境,又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既要考虑到企业的物质环境,又要考虑到企业人文环境;最为关键的是不仅要考虑到内部控制这个“硬控制”,还要考虑到企业文化这个“软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辅助作用。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还不能脱离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规则规范。
十、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目的?
财务活动的典型特征导源于商品经济思维模式即以价值为目的。这一模式的思维特征主要体现在下述公式中:价值形态--某种使用价值形态--价值形态在以价值为目的的交换活动中,从其活动的质上讲,包含着一个矛盾即上述公式中的前一个价值形态和后一个价值形态并无质的区别,这就意味着以价值去交换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因此,以价值为目的的交换活动之所以存在就绝不是在追求价值的质本身而在于追求价值的量的改变。同以获得使用价值为目的的交换相比较,这一交换的特点非常明显:首先,这一种交换的终极目的并不在于要消费价值本身,获得价值不过是为了进行下一周期的交换而已。所以,这种交换本身就包含着内在的连续性要求。
即既以价值为追求对象,同时又不消费价值,让价值离开交换活动过程,就只能是"终点就是起点,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样的一个连续的循环周转过程。其次,这一种交换的真正目的只能是价值在量上的改变即追求价值量的增加。
在追求价值的交换活动中,真正的目的只能是价值增殖。而价值增殖也正是现代财务活动的目的。作为一种对价值形态的管理,现代财务活动就是要使所管理的价值成为运动变化中的且在量上可以变化的价值。尤其是要在运动变化中,实现价值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商业化分离。以所取得的价值使用权来实现价值的增殖运转,并以价值增额来支付因此产生的资本成本,并最终实现价值的净增值。基于此,我们可以说现代财务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资本经营活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