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啥澳洲生物演化路线,和其他大陆不一样,出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1-10-31 04:02   点击:2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澳大利亚是有袋动物王国,是袋鼠、考拉和袋熊的故乡。这片独立的大陆有袋动物众多,这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长着“袋子”的哺乳动物是否是土生土长的呢?

答案是:非也!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生物学讲师罗宾·贝克说,有袋动物在来到澳大利亚之前至少在其他大陆存在了7000万年。

上图: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

奇怪的有袋类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有袋动物很奇怪。与人类、狗和鲸鱼等胎盘哺乳动物不同,有袋类动物会生出相对发育不良的幼崽,这些幼崽会继续在母亲的“育儿袋”中生长很长的时间。

这些幼崽发育很差,它们出生后基本上会立刻费力地爬到母兽的乳头上,这些乳头通常就长在“育儿袋”中,然后幼崽基本上会一直咬住乳头并待在那里,长时间吮吸母乳——这通常会持续几个月。

上图:有袋类动物刚生下来就这么点大。这个眼睛都没有发育完全的小不点分娩之后会“坚强”地爬到母亲的育儿袋中,然后迅速地找到乳头,并躲在那里数个月用尽吃奶的劲,类似在子宫当中,继续发育——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啊!胎盘哺乳动物的胎儿显然要幸福的多了,天庭饱满地生下来,赢在了起跑线上。

有袋动物绝对不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它们是“外来物种”事实证明,最古老的有袋动物实际上来自北美,至少在1.25亿年前与胎盘哺乳动物分离后,它们在白垩纪演化形成。

这些古老的有袋动物在北美似乎蓬勃发展,在当时的超大陆劳拉西亚地区约有15至20种不同的有袋动物物种,但所有这些物种都已灭绝。目前尚不清楚澳大利亚的这些有袋动物为何活得好好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大约在6600万年前,非禽类恐龙灭绝的时候,有袋动物就来到了南美。当时,北美和南美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连接。但当时这两个大陆非常接近,并且可能有一座陆桥或一系列岛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种联系使各种动物得以扩大分布范围。

在南美,有袋动物及其近亲生活在旷野之中,在200万到300万年间快速地分化出各种品种。例如,有袋动物及其近亲进化为熊大小和鼬鼠大小的食肉动物,其中一种甚至进化出锋利的牙齿。其他则进化为吃水果和种子的植食性品种。

上图:长着锋利獠牙的有袋类食肉动物(显然是已经灭绝了的)。

有袋类在南美进化填补了那些在北美被胎盘哺乳动物所占据的同等的生态位。

但从那时到现在,许多有袋动物都已经灭绝,但是今天南美仍然生活着不少有袋类动物。光负鼠就有100多种(不知道吧,负鼠也是有袋类动物),鼩负鼠有7种,还有萌萌的南猊(Dromiciops gliroides)。

上图:南猊

附带说明一下,在过去的一百万年中,南美的负鼠的一个品种向北迁徙,现在居住在北美。这就是弗吉尼亚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是墨西哥北部唯一的有袋类动物。

同样,负鼠与袋貂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属于不同的目。袋貂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与袋鼠密切相关,并具有许多解剖学差异,例如在负鼠身上看不到的发达的下切牙。

负鼠有60多种。许多北美人听说这种动物时想到的物种是他们常见的弗吉尼亚负鼠。但是,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负鼠的学名是Didelphis marsupialis,弗吉尼亚负鼠的学名是Didelphis virginiana。

那么,有袋动物是如何从南美到达澳大利亚的呢?直到大约4000万到3500万年前,南美洲和澳大利亚都与南极相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陆地。当时,南极洲还没有被冰覆盖,而且还覆盖着温带森林,这块大陆当时的环境并不恶劣。

有袋动物及其近亲似乎是从南美洲出发,跨过了南极洲从而来到了澳洲。这个迁徙路线甚至有化石证据:在南极洲的西摩岛上,研究者们发现了有袋动物及其亲属的化石,包括南猊的近亲化石。

澳洲最古老的有袋动物化石有发现于昆士兰州Murgon镇附近的廷加马拉遗址,有5500万年的历史了。Tingamarra的一些有袋动物化石与南美的类似。例如,来自秘鲁的古老而微小的吃水果的有袋动物丘普拉西亚(Chulpasia)与在廷加马拉发现的另一个有袋动物化石有亲缘关系。

在廷加马拉发现的另一种有袋动物,以昆虫为食的Djarthia,可能是所有生活澳大利亚有袋类动物的祖先,

上图:Darthia

然后,澳大利亚的化石记录出现了断层。在廷加马拉之后,有记录的下一个最古老的有袋化石是2500万年前的。从那时起,我们可以看到的澳洲有袋类动物内部存大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看到考拉、袋熊的亲戚、袋狼的亲戚等等。基本上澳洲所有主要的有袋动物物种在2500万年前就都已经存在了。

但科学家们不清楚为什么有袋动物能够在澳大利亚蓬勃发展,关于这一问题有一些猜想或者解释:

其一,在艰难时期,有袋动物母亲可以抛弃育儿袋中所有正在发育的婴儿,而哺乳动物则必须等到妊娠结束才能终止将宝贵的资源花在年幼的婴儿身上。这使得有袋类动物更适应澳洲的环境条件,从而比胎盘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

其二,在澳洲没有胎盘哺乳动物与有袋动物竞争。但是,现在这个想法与在廷加玛拉发现了属于胎盘哺乳动物或胎盘哺乳动物近亲的牙齿化石的事实相矛盾,这表明胎盘哺乳动物早在5500万年前就已经在澳洲大陆上存在。但明显的一个事实是,澳大利亚并没有大型的食肉类胎盘哺乳动物(如豺狼虎豹之类,食肉目最凶残的品种都没有)和爬行动物(例如凶残的科莫多龙和大型鳄鱼),这使得有袋类动物相对没有太多的天敌。

澳洲的环境相较于其他大陆要严苛得多,因为澳洲逐渐与其它大陆分离之后,其内陆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干旱气候,目前澳大利亚的荒漠、半荒漠面积达到340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44%。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态系统相对没有那么丰富,因此高等级的食肉动物难以发展进化,生态位相对比较狭窄,于是以植物或昆虫为食的中小型物种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优势更明显。这种情况是在袋鼠进入澳大利亚之后逐渐形成的,并且没有给太多的其它胎盘哺乳动物的“星星之火”进入澳洲以“燎原”的机会——澳洲就像一艘巨轮开了出去,由于没有更凶残的动物搭上船,所以有袋类动物就自然繁荣了起来。而像现在,人类引入了兔子和猫之后在澳洲都成了生态灾难,有袋类的生态地位岌岌可危。这种情况跟某些孤岛上物种特立独行地进化出自己奇怪的“特色”的情况非常类似,基本上就是由于没有其他物种的“打压”的缘故。(班上要是没有学霸,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掉队的O(∩_∩)O~)。

如今,澳大利亚约有250种有袋动物,南美洲约有120种有袋动物,而北美只有一种(弗吉尼亚负鼠)。这种模式与1.25亿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反,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并不一定表明有袋类动物就是在澳洲演化出来的。

总结有袋类动物只是哺乳动物的一支,它们有幸存活到今天,跟包括人类在内的胎盘哺乳动物有幸存活到今天是一样的。但它们并不是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物种。我们不能以今天看到的情形来推测远古的状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