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美食, 海南的特色美食有:海南粉、竹筒饭、东山羊、文昌鸡、嘉积鸭、和乐蟹、临高烤乳猪、陵水酸粉、椰汁椰饭等等。
哪里的小吃最著名?
★“沙县小吃”:沙县人的名片
很多人是先知道沙县小吃,然后才认识沙县,了解沙县的。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大江南北。因此,人们将沙县誉为小吃城、美食城。上世纪90年代,沙县为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就业增收难题,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引导群众走出山门,把小吃制作的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了三农难题,并以此带动沙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效显著,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及专家们的肯定与支持。
沙县小吃的两大流派
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属源远流长的中原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因此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沙县小吃又分为两大流派,即口味清鲜淡甜、制作精细的城关小吃流派,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等,独具特色;口味咸辣酸、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镇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如米冻、喜粿、米冻皮(粳籼面)、牛系列等。
那么,最具代表性的沙县小吃在哪里呢? 历史上,夏茂人基本属于客家,喜外出。因此外出经营小吃最早最多的是夏茂流派小吃,几乎大江南北都有夏茂人的踪迹,这种流动性也使夏茂流派小吃的原料加工与经营服务分离,即加工的不经营,经营的不加工,形成低工艺的简单重复劳动。而沙县城关人则是山区文化,喜欢自已加工自已经营,即前店后坊的家庭式经营格局,城关流派沙县小吃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成为沙县小吃的主角。因此,到过沙县的人必尝沙县小吃,吃了沙县小吃都有沙阳归来无小吃之感叹。
小吃做成大产业
沙县小吃已形成产业规模,小吃从业人员不断壮大。沙县小吃产业发展项目在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群众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已达1.3万余户,近5万人,约占沙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9%和农村劳动力的55%,并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沙县小吃业人数近万人,农民经营小吃业年收入近5亿元。沙县小吃已成为沙县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成为推进城乡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同时沙县小吃还丰富繁荣了全国各地的餐饮市场,给各社会阶层人士带来饮食方便。其次,发展区域不断扩大。目前,沙县小吃已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其中发展上千户以上的城市就有本省的福州、厦门、泉州,以及省外的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上海、南京、杭州、海南、长沙、武汉等城市,并向江苏、广西、江西、云南、北京等省市拓展,倍受各地消费者赞誉,沙县小吃被誉为中国餐饮业的一朵奇葩,并成为福建省餐饮业向外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