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山电视台记者求助热线?
唐山劳动日报:2823914
唐山晚报:2834574
燕赵都市报:2327310
唐山广播电视报:3855882
唐山电视台:2826144
唐山广播电台:2826405
河北日报唐山记者站:2822551
直播五十分热线:7777777
唐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求助热线 2852666
唐山政府求助热线
唐山市民公共服务热线:0315-12345
需要求助,也可以打市民服务热线
二、己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怎样�
记、忌、紀、改
三、如何做好一个网编
网编工作不是很特殊,不了解的人就以为是复制与粘贴,了解的人就会注意到网编对文件还要进行加工的几个层次。那么,网编的工作究竟是怎样的呢?要怎样才能提高个人的修养呢?
从来没有人要你每天不加思考的复制粘贴。低树的果实,随手可摘的都不是最好的。食不果腹,永无出头之日。我们的网编教材师傅彭兰女士早写过一篇文章:粘贴——加工——组织——解读是网络新闻的四个层次。低手只能看到第一层,而高手则能看到后几层。
作为网编,就离不开于文字、事件打交道。要想做个合格的网编,一些基础就要夯实。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从细节入手,不断积累,不断修炼,才能称职。
网络新闻传播者应为“高能记者”,即“既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功底,又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同时还能掌握现代化传播技能的现代新闻传播人才”。全能型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先进的传播观念。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并不是单纯的“裁剪工”和“泥瓦匠”,而应该是一个既懂术理又懂学理的实践型专家。“网络新闻人才不单单要有很强的策划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强的网络新闻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网络的感觉要比传统媒体从业经验还重要。”
有时,网编也会充当记者的角色,这就要注意编辑行为与思维。
主动与圈内人交朋友,获取新闻、故事线索,赢得支持;善于与记者交朋友,获取时政、传媒信息,赢得理解。崇尚内外兼修,语言和形象表达力求简明,寓均衡于变化之中;做人和做事风格力求方正,求出拔于注入之外。
善于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亲和力、可靠性,尽力营造融合的文化氛围,提升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场所和机会是别人给的,所以要对公司利益负责,时间和精力是自家出的,所以要从职业生涯出发。
如果你不管好自己,你就要被别人管,如果你又不想让别人管你,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没人管你!不无所用心,不不求甚解,好学深思,记住凡事都经不起琢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无所事事,不拖泥带水,勤于动手动脚,做事雷厉风行、干净利落,今曰事尽可能今曰毕!记住自己是传播工作者,要有对读者和客户负责的意识,仅仅对领导、同事负责是不够的。要懂得变废为宝,善于采集、管理、分析、运用传播资料,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善于发问,因为找到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问题,提出适当的问题是采访成功的关键。要感动读者,先感动你自己,如果你自己都感到没意思,如何让读者感到兴味盎然?先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再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有自身品牌的人。
力戒不耐烦情绪,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尤其对待文字、设计工作要精益求精。语感是“听”出来的,所以要养成“读”的习惯,不要只是看,而且还要听。要习惯于用书面语言思考,因为传播、编辑工作首先是一种书面表达工作。不要有嘴说别人、没脸说自己,凡事以职业态度对待、为自身品牌考虑。
千龙研究院院长周科进认为这是我们一个好的网络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
另外这个调查还取得了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是表现为网络编辑个性特征方面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承受压力”;
第二“注意细节”;
第三“成就欲”;
第四“毅力”;
第五“主动性”;
第六“创新”;
第七“合作性”;
第八“灵活性”;
第九“分析性思维”;
第十“独立性”
第十一“正直诚信”
第十二“可靠性”,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刚才我们说前面十三项叫工作技能方面的特征,现在我说的十二项是个性方面的特征。这两个是不太一致的。简单的说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我们工作技能方面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的。而个性方面的一些问题是不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这有些东西是我们,是不是能够作为一个出色的网络编辑,个性方面的差异。
四、传统的味道观后感
《传统的味道》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访的扎实深入。从一篇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晓蕙采访前就做了大量工作,联系有关专家、搜集信息,对要采访的项目进行研究;然后再深入到乡村巷陌,在“非遗”项目的发源地实地探访,欣赏“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听他们讲述一段段鲜活的故事。之后,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线索,用通俗而生动的文字,去记录和展示那些蕴藏在齐鲁大地社会底层的 “非遗”,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它们。深入生活,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皆知、深入人心的口号,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而深入生活贵在自觉、持久,务必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晓蕙的采访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是真正的“接地气”的深入生活。
我了解记者的工作,很辛苦,压力大,做一个优秀的女记者更不容易,要付出很多。晓蕙是文化记者,日常的报道任务很重,如文化演出、艺术展览,以及省里的各种文化方面的会议、评选、座谈、研讨等,“非遗”报道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既不能耽误日常的报道,还想写好“非遗”的文章,只能牺牲休息时间。听晓蕙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每周五忙完日常采访任务后,就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出差采访“非遗”项目,采访一结束,就抓紧返回济南赶稿子,周末时间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子。因此,这本书也是她不怕苦和累,以默默的努力耕耘积淀而成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