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体现奋斗有哪些中国实践?

来源:www.fanlv.net  时间:2023-01-12 11:46   点击:2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万里长江第一桥诞生,中国第一辆汽车下线,到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入世,中国5G全球领跑……回望70年,难忘这些历史瞬间。这些新中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记录了中国的日新月异、时代的风雷激荡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1954年9月15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进入中南海怀仁堂

历史是事件的集合,我们记录70年来新中国经历的“大事记”,解读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见证人民群众的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新中国第一面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升起。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接受 人民的检阅。首都北京和全国解放的城市,人民当家作主的欢呼响彻共和国的天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站起来了,结束了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1954年)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1200多名 全国人大代表由普选产生。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这一新型政治制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表决国家大事。60多年来,无数决定国家发展的大计方针,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的行动。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1954年)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千百年来,西藏人民外出只 能靠步行、骑马甚至骑牦牛,运送东西也只能靠人背畜驮。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11万人的大军,进藏修路。在世界屋脊,他们与极为艰苦的条件相伴,与大自然斗争,在“没有一幅像样地图”、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靠着一块石头一锹沙土往前推进。

1954年12月25日,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落成通车。从此,西藏结束没有公路的历史。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新中国前进的路上“,两路精神”鼓舞一代代中国人,战胜困难,奋力前进。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从此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1956年)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了。毛泽东亲自给新车定名叫“解放”。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当时的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拉机都不能造。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其研发制造是中国重工业领域的重大挑战和技术突破。

当时长春一汽的建设共投入6亿元,相当于当时全国人民一人一元钱。新中国工业在一穷二白中起步,靠着一锹一镐夯基垒土、一砖一瓦立柱架梁,不断创造各 种“第一”,实现由弱到强。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第一列火车驶过长江大桥长江日报记者梅村 摄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 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1955 年 9 月 1 日,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中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动工建设。历时两年,1957 年10 月15 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通车典礼当 天,第一列火车鸣笛通过万里长江,长江上过往的船只也响起了汽笛声,大桥和两岸 5 万群众一片欢腾。《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庆贺,题为《伟大的理想实现了》。

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举全国之力,召集了当时最优秀的专家,调动了当时全国最 先进的设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宏伟计划变为现实,中国人民对建设蓝图更有信心,热情高涨。

自力更生搞出“两弹一星” (1964—1970年)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决定自己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1956年,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部署了原子弹和导弹。 在当时中国国防工业还十分落后的环境下,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开始投入开发计划,他们在风餐露宿的工作中,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巨响”震惊世界,英国在得知中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后,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真的变了!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又成功地把“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两弹一星”伟业的成功,是向世界宣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强大的社 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集智攻关,能够问鼎世界尖端技术,创造人间奇迹。

恢复高考 (1977年)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与会学者呼吁改革招生制度。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高考的序幕拉开。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新闻《高等学校招 生进行重大改革》,向广大的知识青年宣布高考制度恢复。新闻明确写道,高考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同年冬天,570万人走进考场,27万人考入大学。高考破除了年龄、 婚否、出身限制,成为无数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读书无用论”叫停了,人们开始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当时社会流行一句话,叫“追赶时间”。恢复高考不仅是简单恢复一 个入学考试,而且是一个国家开始逐渐走上正常轨道。

1981年11月16日,首次登上女排世界杯冠军领奖台的中国女排 队员笑逐颜开

中国女排夺冠 (1981年)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先后战胜美国、日本等世界劲旅,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当时无数中国人坐在黑白电视机前,见证了女排夺冠一刻,群情激奋。随后的5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女排横空出世,“女排精神”广为传颂,极大提振了国人士气。1981年女排夺冠次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在改革开放春风初暖大地的中国,女排夺冠吹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在那个万马奔腾的年代,激荡了人心,激励了人民“。女排精神”超越体育竞技,历久弥新。

三峡工程动工 (1994年)

建立三峡工程,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长江中下 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引起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重视。

1953年,毛泽东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此后,中国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测和规划设计。

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基于可行性论证、民主决策,修建三峡工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表决通过。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到2009年竣工,历时17年。长江三峡蜿蜒于湖北和重庆,全长193千米。历经半世纪论证,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努力“,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梦想终于实现。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修建三峡工程,动用了全国工业力 量。万众一心的中国人,将制度优势变胜势,通过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真正把大国 重器握在自己手上。

香港澳门回归 (1997、1999年)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领土分割、山河破碎的苦难。当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现场内外,无数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一刻永久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1999年12月19日下午,最后一任澳督走出澳督府,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当年,9 岁的容韵琳所演唱的闻一多所做的《七子之歌》,传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也传遍了整个华人世界。

中国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在完成祖国统 一的大业中取得重大进展。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这一历 史大势的决定因素,是祖国的日益强盛。

九八抗洪胜利 (1998年)

1998年,一场大洪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2亿多人受灾。

这一年,成千上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奔赴抗洪前线。1998年抗洪救灾,是渡江战役以来,解放军在长江流域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一共有100多位将军在一线指挥。抗洪战士以地为床,以衣为被,用血肉之躯堵住滚滚洪水,其中涌现出了许许 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

不仅是抗洪前线,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风雨同舟,中华民族再次展现出空前强大的凝聚力。9月15日,九江抗洪战士凯旋的那一刻,20多万群众来到大堤、车站和街道、公路两旁,挥泪送别“最可爱的人”。

国家发展,一路坎坷,一路凯歌。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伤痛,也唤起国家力量。20 多年过去,“抗洪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坦然面对前行之路上的大风大浪。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北京时间2001年11月10日23:37,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宣布《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决定》获得通过,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 易组织成员。

中国入世,是改革开放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世纪之初,在全球化第一波的风口浪尖上,中国加快改革开放进程,敞开国门,融入世界。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竞争下加速增长,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 一大货物贸易国。

入世初期,中国是一个多边贸易体系的接受者、学习者、参与者,今天的中国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入世18年来,中国一直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切实履行入世承诺,大幅开放市场,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 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30%。

2018年10月24日,筹备6年、建设9年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 (2018年)

2018年10月24日,筹备6年、建设9年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港珠澳形成 “一小时生活圈”。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共创下了8个“世界之最”,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英国《卫报》将其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港珠澳大桥的构想于30多年前提出,许多人认为这一想法宏大而不切实际。从宏大构思到付诸实施,中国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14年间,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向着人类工程史上的高峰挺进。

港珠澳大桥,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言变成了现实。有媒体说,能造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正是凭着这股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释放民族的超级想象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参展商在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演示5G远程智能驾驶(9月20日摄)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新华社发

华为领跑5G (2018年)

北京时间2018年2月26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全球首发5G商用芯片Balong 5G01(巴龙5G01),以及基于该芯片符合全球权威通信标准的5G商用终端。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5G时代来了,而这一回,是中国企业跑在最前面。在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史上,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阶段,终于在5G时代迎来“领跑时刻”。

有种速度叫“中国速度”。70年,中国科技在举步维艰中起步,从无到有,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如今一路高歌猛进。今天的中国,量子通信、中微子、铁基超导、外尔费米子、干细胞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要科技成果水平达到世界前列;载人航天、空间科学、深海深地 探测、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持续取得重大突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